<轉載自2020年10月5日 明報 加東版 港聞>
特首林鄭月娥本月14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房屋問題料是焦點之一。本土研究社及本報整理77宗近年解除轉售限制,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白居二」買家的成交個案,發現每宗平均成交價較原價高近八成、大賺逾240萬元,有青衣綠悠雅苑單位「炒貴」1.4倍,賺458萬元。而房委會2014年底首批復售、今年可投入居二市場的5個居屋項目,截至今年8月錄得27宗轉售,成交價亦較原價高介乎73%至1.13倍。
本土研究社批評,現時資助房屋轉售政策令單位淪為炒賣工具,未能協助「公屋以上,居屋未滿」的夾心階層置業。房委會委員柯創盛認為有關情况違背協助市民置業的原意,房委會要收緊轉售限制。
本屆政府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包括增加「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配額。以往未補價居屋及房協資助出售單位只限綠表客購買,政府2013年及2015年推出兩輪「白居二」先導計劃,將居屋第二市場擴展至白表買家,獲批者可免補價購買居屋或資助單位,當時政府稱政策目的是要回應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訴求。房委會其後於2018年起正式將「白居二」恆常化,初時訂定每年2500個名額,去年增至3000個,今年更增至4500個。
綠悠雅苑炒貴1.4倍 賺458萬元
受惠「白居二」政策,近年不少新建成居屋及資助房屋項目均以高價轉售。本土研究社及本報抽查及整理近年解除轉售限制、合共77宗在「白居二」市場轉售的居屋及資助房屋個案,發現每宗平均成交價較原價高78%,平均每宗獲利逾242萬元。
其中由房協推售的青衣綠悠雅苑,調查發現去年起至今最少錄得39宗轉售個案,不乏高價成交,包括第2座低層C室單位,業主2015年以320萬元購入,2018年即以778萬元轉售,獲利458萬元,較原價高143%;另一宗位於第1座低層B室的單位,業主2015年以257.6萬元購入,今年以535萬元售出,獲利約277萬元,亦較原價高108%。
至於房委會2014年復售、並於2017年入伙的首批新建居屋項目,包括荃灣尚翠苑、元朗宏富苑、沙田美盈苑與美柏苑,以及青衣青俊苑,5個屋苑今年可在居二市場買賣,即業主毋須補價,便可在居屋第二市場向綠表或「白居二」買家轉售,價格由業主自行議定。
尚翠苑2017年入伙 11伙轉售賺過百萬
房委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該5個屋苑已在居二市場錄得27宗成交,全部居住滿3年後即時轉售,其中尚翠苑佔最多,有11宗。每宗個案獲利由約133萬至296萬元不等,當中美盈苑一個中層5室單位獲利近296萬元,較原價高113%;而尚翠苑每宗轉售個案普遍亦大賺200多萬元(見表)。
本土研究社成員姚政希形容,「白居二」計劃淪為炒賣工具,並成為房策漏洞,令更多在「公屋以上,居屋未滿」的夾心階層難以置業。他續說,大部分抽不到居屋的申請者會湧向「白居二」市場,令賣家增加提價本錢,最終令居二市場變成炒家樂園。
另一本研社成員陳劍青認為,政府近年增加「白居二」名額,卻未有相應收緊這批居屋轉售限制,導致炒風蔓延,明顯違背「白居二」原意,認為應收緊未補價居屋在居二市場轉售限制,例如規限業主住滿7年才准轉售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