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4月2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新香港人 撰文: 王力行>
明愛向晴軒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訪問了174人,當中有72%人認為結婚前必須先置業。調查要求他們就此想法選出四項原因,最多人選擇「想擁有自己的物業」和「不想租樓像替人供樓」。
看過明愛向晴軒的調查結果後,我心中有一個疑問,那些認為「結婚前必須先置業」的人的決定,為甚麼不會受房價高低所影響?
日常我們購物時,如果發現商家將產品加價,使產品價格比想像中高,我們很可能會認為加價後的產品已物非所值,因而取消購物的決定。
沉重房債 犧牲身心健康
可是,當作出置業的決定時,很多人卻好像不以這樣的方式去思考。也許,這是因為近年租金在大幅上升,如果決定結婚後不與家人同住,不買樓也要租樓,反正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這其實意味着,對很多人來說,結婚後搬出去住的價值很大。
很有趣的是,我發現自己的價值取向跟主流的很不同。我認為,錢不用來買樓,留着儲起也很有意義,自己一定不會在這樓價處高位時買樓。
我認為,金錢的功用會在關鍵的時候顯現出來。例如當經濟轉差,自己一旦不幸失業而手上沒有錢,就可能要被迫賣資產,可是資產價格卻處於低位,所以只能收回小量金錢。反之,如果有錢在手,就不用在價低時賣資產,日後資產價格回升時,財富會因而增加。
再者,有錢在手可讓自己有退路。總會有些時候,上司給的工作壓力很大,而且需要長時間工作,犧牲身心健康。可是如果你已買了樓,孭了沉重的房債,每個月都要支付高昂的供樓支出,也要硬着頭皮應付。但如果有錢,就有能力說不了。
港矛盾日增 前景不確定
對於一般收入的人而言,結婚後有了家庭和子女,支出會大增,是很難儲錢的。這意味着,在結婚前累積的那筆財富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去了,就需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累積起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最近我發覺,自己的開支常浪費在購買以為將來有用但最後沒用的服務或產品之上。例如因減價而多買的東西、參與健身室計劃、訂閱雜誌等。當然,上述這些開支相對買樓的來說,應該是九牛一毛。所以這反而帶出下一個問題:你是否肯定將來還會居住在香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買樓的需要未必如想像般那麼大。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早晚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壞影響。此外,香港世代和貧富矛盾日益惡化,衝突很可能會因一些事件而爆發出來,而這應會改變香港的政經形勢,所以我認為香港的前景很不確定。
長遠來說,自己將來會否在香港生活仍是未知之數,租樓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