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台拒「香港模式」被一視同仁

<轉載自201541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昨日證實無法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最大的原因在政治,大陸警惕的是「一中一台」和「兩個中國」,台灣在意的則是「被矮化的安排」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雙方互信仍然不足、民進黨明年又很可能重新執政的背景下,這一結果並不出人意料。

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有3種不同模式,按包括奧運模式,即「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世貿(WTO)模式,即「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還有一個亞銀模式,即「中國台北(Taipei, China)」。

據說,當年兩岸在談判台灣在國際奧委會名稱時,Chinese Taipei就是大陸向台方讓步的結果,本來只是一個英文名稱,不料台灣自譯為「中華台北」,並向國際奧委會投訴,不准大陸用「中國台北」的中譯名,令大陸有被擺了一道之感,以後在加入世貿和亞洲開發銀行(ADB)時,都棄用奧運模式。

對台灣來說,最差是亞銀模式,台灣代表歷年參加亞銀年會時,都會對名稱提出例行抗議。後因香港回歸後用「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的名稱,亞銀官方創造出「逗點後不空一格」的表意方式,將台灣名稱改為「Taipei,China」,用這種英文中並不正式存在的語法,表達台港地位的微妙不同。

對北京來說,雖然對3種模式喜好的程度與台北剛好相反,但在兩岸關係緩和的情下,也不再執APEC就採用了奧運模式。所以說,只要兩岸關係融洽,台灣的名稱並非大問題。但大陸堅持的是,兩岸應在「共同政治基礎下」討論台灣入行問題。

現在的結果就是,台灣最不接受「香港模式」,什麼是香港模式呢?香港早在去年12月提出加入亞投行的設想,但因不是主權國家,此番也沒得做創始成員。究竟是台灣拖累香港,香港拖累台灣?反正在大陸眼中,總之就是一視同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