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台灣與香港的一國兩制

<轉載自201411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香港佔領運動爆發以來,國際輿論一個最重要的論斷就是:作為一國兩制的樣板,香港對台灣的示範效應已徹底失去。

殊不知,隨近年國際環境、中國國力以及兩岸三地情勢的變遷,北京早已打消了以香港垂範台灣的念頭,對台灣和對香港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政策模式,對這一點,如果說外國人還霧裏看花的話,台港兩地有識之士應已有清醒體認。

「一國兩制」的設計原來是為統一台灣的,只不過後來套用到香港來。雖然作為已故領袖鄧小平的政治遺產,「一國兩制」這面旗幟不會放棄,但按照北京的詮釋,「一國兩制」的實踐需不斷探索、豐富,直白說就是不斷修訂,而對台灣和香港的「一國兩制」,一定不會是一個模式。

港「高度自治」 台「完全自治」

從兩岸關係和中港關係的性質來看,前者是內戰後劃峽分治的結果,後者是被割讓領土的收回;從文化上看,兩岸相似之處甚至多於兩地與香港的相似程度;從政體上來說,台灣有完整的政府、軍隊、甚至外交系統,香港則始終是一個殖民地政治架構。所以北京承諾,與香港不同,未來台灣仍可保留軍隊,仍可民選政府領導人,兩岸關係不會變成中央與地方關係。如果說香港是「高度自治」,台灣就是「完全自治」。
北京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之初,只有一個朦朧的概念,摸石頭過河,見步行步。經過近30年的演變,現在對港的重點由「回歸」變成「管治」,對台灣的重點則由「統一」變成「融合」。

對港排外干預 對台靠外力施壓

在具體方法上,大異其趣,如對港強調排除外部勢力干預,對台灣則靠外部勢力來「促合」,如國台辦主任定期訪美,曾透過美國向陳水扁等台灣勢力施壓等。

諷刺的是,回歸17年後,香港國際化程度比台灣仍高得多。下個月,習近平將親赴澳門出席回歸15周年慶典,提醒人們別忘了「一國兩制」還有個「澳門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