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佔中」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轉載自201411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香港這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主運動不僅刺激了中南海為政者敏感的權力神經,使中港之間的政治與社會關係無可避免地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同時也「意外」地牽動了兩岸關係,使雙方陷入自從2008年馬英九主政以來的最低潮。

CEPA的台灣版ECFA簽訂後,不少大陸與台灣的學者都在紛紛議論兩岸關係如何開始進入「深水區」,即隨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兩岸何時、如何動政治談判。然而,今年34月台灣發生的「太陽花學運」打亂了北京推動此一進程的部署,「服貿協議」在台灣立法院擱淺,「貨貿協議」的談判也不順利。更讓北京頭痛的是,如今又遇上香港前所未有的民主運動,為不確定的兩岸關係投下新的變數。

從兩岸關係發展的階段論而言,如果說「太陽花學運」使兩岸在「深水區」邊緣徘徊,那麼香港「佔中」民主運動所造成的影響則使兩岸關係退回到了「淺水區」。

原因在於香港「佔中」運動的勃興,一方面引發台灣社會自1997年以來對香港社會發展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使馬英九政府不得不對香港民主運動作出表態。適逢926習近平不尋常地向台灣重提6年來不提的「一國兩制」,遂觸發馬英九在雙十國慶演說中毫不保留地拉高分貝,呼籲大陸「是時候走向民主」。

馬英九對「佔中」的表態,使台灣出現藍綠罕見的「一致對外」,自然非北京所樂見,因而引發國台辦6年來首次對馬英九「說三道四」的批評。


話說回來,即便兩岸關係回到「淺水區」,然而無論是去年的「台日漁業協議」,還是今年的「太陽花」、「張顯耀案」,以及現在的香港民主運動,都不會導致北京與國民黨鬧翻,因為透過拉攏較可信賴的國民黨,進而增大對台灣的政治影響力是中南海的既定方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