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人棄我取阿富汗 北京展「巧」勁

<轉載自20141118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張曉東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特邀撰稿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阿富汗新任總統加尼日前訪華,受到高規格迎接,中國是其上任後出訪第一站。
中阿發表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中國將從今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無償援助阿富汗15億元(人民幣,下同),另提供巨額人道援助,培訓3,000名各行業專業人員、提供500個獎學金。阿富汗表示歡迎中國參加重建,承諾打擊東伊運等恐怖分子。
明年是中阿建交60周年,也是「中阿友好合作年」。中國對阿援助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中國應當堅持韜光養晦,不宜捲入中亞反恐核心,更不宜替美國收攤打掃,而筆者以為中國近期對阿富汗的援助,不僅非常合理,還可能開啟了國際援助的新模式,從中可以看出未來中國對國際社會進行「建設性干預」援助,提供公共產品的幾個新的選擇性原則。
首先,義利協調,在提倡和遵循國際道義的同時,與中國自身核心利益或重大利益相關的問題應首先得到關注,並進入援助、介入或干預的決策視野,在策略上當然也要注重回報。
阿富汗問題與中國邊疆穩定有一定的聯繫,也就是說與中國核心利益有着絲縷難斷的關係。恐怖分子極端分子的活動往往是跨國界的,東突分子過去就曾在拉登的「基地組織」營地裏受訓。一個穩定、法治的阿富汗社會不僅將大大降低極端分子破壞活動的能力,還將為中國向西的經貿活動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阿段的建設提供好的地區環境,並為中國穩定和建設邊疆提供更多環境助力,大大改善中國西邊的地緣政治環境,降低消弭極端活動的危害。
中國援助阿富汗 回報豐厚
新疆領土的安定和反恐形勢的好轉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重大利益,寧肯以提供援助的形勢實現反恐的「外綫」以降低「內綫」的壓力,中國何樂而不為?中國對阿富汗的援助且帶有「雪中送炭」的效果,這種國際援助所可以獲得的回報將會是豐厚的。
其次,對外援助或國際公共產品供應要供需合理,填補空白,順應形勢需要,也是這次阿富汗援助行動成功的重要經驗。
中國此次對阿富汗的援助的國際背景,是在西方軍事力量代表國際社會集體干預阿富汗活動結束後,阿富汗社會問題繼續作為全球問題的焦點,因此中國的援助帶有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性質,代表了中國實現大國責任的重要努力。
有媒體採訪曾剛剛卸任的原總統卡爾扎伊,他表示最需要的是軍警專業人員的培訓和之後的安全體系建設,但是西方在他仍然最需要的時候卻要撤退了,而且不能提供此類幫助,因此中國此次援助的內容可謂「雪中送炭」。
這體現了中國提供公共產品時機選擇和內容選擇的「巧」勁,即美國人不願也不能提供而阿富汗最需要的公共服務。這樣不僅起到救急和填補空缺的道義效果,還可以招致阿富汗的「感恩戴德」和國際社會的讚許承認。這絕對不是美國人打完仗我們去搞建設掙錢那麼簡單。
力所能及 投送「距離」要合理
再次,提供援助和公共產品應當遵照力所能及的原則,因此援助的地區也要與中國力量投送具有合理「距離」,這個「距離」並不僅僅是地理距離,而是力量投送便利有效的距離,阿富汗的位置相當合理。
力所能及是非常重要的對外援助原則。中國仍是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內部仍然有很高的資源投入需求,但是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不僅具備了提供一定數額的全球公共產品的實力,也有重大的道義責任,更弗論其境外地緣利益需要做複雜長期的維護和培育,因此公共產品的提供無論在空間和數量上,必須是在合理的限度之內。
我們提供援助和公共產品,既不能「頭腦發熱」地過度慷慨,也不能僅僅考慮受援國家和地區需要甚麼或是國際社會提出甚麼要求。比如聽到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勢力之處說出中國「搭便車」的刻薄酸話,中國不能「聞雞起舞」的行動,而是必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採取合適的行動方式。過早的參加干預不僅達不到道義目的,而且容易惹禍上身,捲入不適當的國際責任。
第四,以我為主,結伴同行,避免單邊主義,也是很重要。
此次中國援助阿富汗,實際同時利用了一個國際合作平台,伊斯坦布爾進程外長會議。盡管主要依靠中國自身的力量為主,但是國際合作的益處顯而易見。1030日,第4次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高官會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與阿富汗總統顧問卡爾扎伊共同主持,14個地區成員國、16個國家和12個國際及地區組織作為支援方,4個國家和組織作為主席國客人,共46方的高官出席了會議。
避免單邊主義 免蹈霸權外交
利用國際合作,拉攏更多的友好國家來平台,效果很好,既可以彰顯中國奉行平等合作的多邊主義立場,有別於個別大國時而採取的自我甚至霸道或蠻橫的單邊主義方式立場,有助於中國積極外交形象的樹立。
進一步的,有時一國的問題往往是區域性的,而區域性的問題有時又是有全球影響的,像解決阿富汗問題也確實需要各個方面的國際聯繫,因為像其宗教問題、民族問題都是跨國境的,中國即使獨立援助阿富汗也會碰到個別需要中東中亞國家或是伊斯蘭國家需要援手的問題,因此爭取相關地區國家的聲援,彼此取得善意諒解和支持,進一步鞏固行動的國際授權合法性,避免在國際複雜的熱點地區單打一是有必要的。
但是堅持自我比較微妙,就是說應該在積極合作的同時,避免和某些國家在行動和立場上作不利於中國的重合或站隊。
最後要指出的是,不僅周邊陸地局勢,海外廣大地區,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生命綫周邊,只要有涉及中國重大利益的熱點地區,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充分利用多邊合作,以中國為主地提供對外援手和國際公共產品,甚至對地區形勢執行「建設性干預」,適度追求地緣利益回報,今後都是應當努力的方向。

這樣的地區還是有一些的,當然選擇「介入」要遵照合理的原則,適當的形式,介入時機選擇極其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