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5年10月18日 明報 社評>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逝世,享年101歲。在北京,外交部表示沉痛哀悼。村山1994年擔任日揆,雖然在位短短1年多,但其「戰後50年談話」(村山談話)承認侵略歷史並反省致歉,必將銘刻於史冊之上。戰後日本政壇長期由保守派主導,村山是極少數非保守派首相,執政期間主張庶民政治、維護和平憲法,走和平國家道路,展現了對侵略歷史的承擔,以及睦鄰的意願,只可惜這股政治清流後繼乏力,30年間「村山談話」精神不斷被淡化,日本政壇則愈益右傾,即使目前又再迎來多年未見的「朝野更替」契機,也不見得右傾化局面有機會改變,村山的理念就算未成絕響,只怕亦已「氣若游絲」。
反省侵略由衷致歉 「村山談話」銘刻史冊
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有一幅題詞,寫着「正視歷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題詞的人,正是村山富市。1995年,村山富市訪華,並成為了首位到訪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日本在任首相,同年8月15日,村山以內閣決議形式,發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承認日本過去實行錯誤國策,走了戰爭道路,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巨大損害和痛苦,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這是首度有日本首相在「8·15」二戰無條件投降周年之日,公開向戰爭受害國道歉,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村山在位只有561天,然而他所留下的政治遺產,卻是獨一無二的。
戰後日本政壇由保守派主導,自民黨在朝是常態,歷任首相很多都是出身政治世家。及至冷戰結束,日本政壇迎來變天契機,自民黨內部分裂兼因黑金政治失民心,在野社會民主派力量終於有機會上台,村山富市是在此背景下拜相。自民黨很多政二代政三代都是不食人間煙火,村山則是出身漁民家庭,深知民間疾苦。他在日本社民黨打拼多年成為黨魁。1994年,經過連番政黨合縱連橫後,村山領導社會黨(前身為社民黨),跟自民黨等組建執政聯盟,當上日本首相。
村山長期致力中日友好事業,即使在2000年正式退出政壇後,依然相當關心日本與鄰國關係。村山一再強調,日中兩國構築長久友好關係極其重要,期望「村山談話」可繼續助力和平,又指承認過去的錯誤,表明道歉及和平國家的立場,有助跟亞洲各國拓展信賴。10年前,他接受內地媒體專訪,提到這些年日中、日韓的一些摩擦,與日本的反省不充分有關,日本需要更徹底反省過去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外交部昨天就村山富市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稱呼他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及「富有正義感的政治家」,遺憾是日本不少保守派人士認為,「村山談話」宣揚所謂「自虐史觀」,是「屈辱外交」。
事實上,過去30年,「村山談話」精神在日本不斷被淡化,右翼史觀卻愈益當道。隨着自民黨1990年代中全面回朝,日本政壇總保守化,政黨離離合合的結果是社會民主派式微,即使十多年前以民主黨為首的在野派曾上台數年,但其組成實際已混入大量原自民黨人及保守力量,這亦是為何在民主黨主政期間,曾出過被視為親華的首相鳩山由紀夫,後來又出了認為「日本無戰犯」的野田佳彥首相。
自民黨方面,除了福田康夫,這些年來的自民黨首相,某程度是「沒有最右、只有更右」。政客前往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已被「合理化」,不以首相身分親拜而是獻上祭品,已被描繪為「畀面」鄰國的「睦鄰」行為。村山曾說,「村山談話」的關鍵詞是「錯誤國策」、「殖民統治」和「侵略」,但這些關鍵詞,卻在之後的首相戰後周年談話中逐漸消失。任內曾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純一郎,在「戰後60年談話」中雖有提及殖民統治、侵略、衷心道歉等內容,但已刪除「村山談話」有關錯誤國策的表述。2015年安倍晉三的「戰後70年談話」,與其說是承襲「村山談話」,不如說是以「語言偽術」淡化。
右翼史觀雖當道 歷史正氣必留存
安倍僅以憶述「村山談話」方式提到道歉等字眼;有關「殖民統治」及「侵略」等表述更彷彿跟日本無關,整篇談話的信息,其實是日本已道歉夠了,今後不必再談反省道歉。其實村山上台時,曾與自民黨等執政聯盟成員達成一項協議,由國會在戰後50周年通過反省戰爭決議,惟磋商出來的議案,迴避了不戰及謝罪等字眼,並且只能在多名國會議員缺席下通過,導致村山決定另行發表首相談話,而安倍正是當年有份大力反對加入相關措辭及缺席國會投票的自民黨新貴。今年是日本戰敗投降80周年,首相石破茂原本也打算仿效村山、小泉、安倍的做法,卻因黨內保守勢力反對,連以內閣決議方式發表首相談話也做不到。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日本政局又再出現朝野更替的可能,自民黨再受政治獻金醜聞困擾,無論是幕後操盤的前首相麻生太郎,還是台前高市早苗的歷史認識及靖國立場,皆惹來公明黨質疑,惟就算高市無法拜相、在野三黨成功組成聯盟上台,也不代表會為日本保守政治帶來重大轉變。戰後日本體制,開明左派進步力量長期受壓抑,村山拜相是日本歷史上的異數。「村山談話」的出現,雖然有賴於1990年代初的特殊歷史時空,但其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政治只爭朝夕,歷史放眼長遠。即使「村山談話」現在被日本主流政客冷落,只要流傳下去,終有機會迎來再獲重視的一天。當這一天來臨,中日友好合作也將迎來新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