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4年2月12日 明報 社評>
新春佳節,龍年大年初三,祝讀者龍馬精神,萬事如意。兔年的香港,受制於內外不利因素,經濟受壓股樓疲弱。展望龍年,內地加強刺激經濟及救市力度,加上美國減息在望,本港經濟與股市樓市,可望有多一些喘息空間,然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壓力等結構性的問題,始終困擾本港,龍年前路依然崎嶇。美國遏制中國發展,香港也遇上圍堵壓力,這是過去不曾面對過的挑戰,香港需要實事求是,一邊加快融入大灣區,結合內地開拓國際市場,一邊致力維持與西方的合作和聯繫,期望新一年香港龍躍破雲,克服重重障礙,開拓新局面,迎來新希望。
走出兔年慘淡陰霾 苦盡甘來仍存變數
回顧兔年,恒指全年下跌逾6200點,跌幅達28%,是歷來表現最差兔年,樓價也累跌約8%。兔年香港股樓皆疲,外圍因素影響顯著。美國息口高企,影響環球資金流向,高息環境下,本港樓市亦備受壓力;與此同時,內地經濟轉型增速放緩,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尚在重塑,市場信心不足,滬深股市低位徘徊,港股表現就更差。不過展望龍年香港股市樓市,來自這兩方面的不利影響,都有希望減少。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早前表示,難以在今年3月開始減息,雖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惟外界普遍相信,下半年減息事在必行,這對香港當然是好消息。另一方面,內地預料將採取更有力措施提振實體經濟和股市,也可望為香港注入強心針。人行早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幅大於市場預期,人行行長潘功勝提到,今年中美貨幣政策分歧收窄,有利人行拓展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多間大行都預期,兔年人行降準減息將持續,政策也將更為積極主動。
龍年本港股市樓市,相信不會如兔年般慘淡,但何時苦盡甘來,還須拭目以待。一來投資者仍要耐心等待減息及救市措施出台,再觀察其提振刺激作用;二來香港經濟除了面對周期性的逆風,也面臨一系列結構性的問題。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仍然困擾香港;另一方面,香港也得面對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現實。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政客為爭選票,「棒打中國」勢必愈演愈烈,適逢香港23條立法,還有黎智英案、初選案等國安大案,不排除美國政府和國會將加緊操作相關議題,影響市場投資情緒。另外,香港人口老化,過去數年移民潮流失不少人才和勞動力,仍然有待填補;經濟產業單一化、公共財政收入高度依賴房地產等老問題,同樣有待破解。
身兼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的中央智囊鄭永年,最近在一個論壇上提到,國際新形勢下,西方國家尤其英美頻頻出招圍堵香港,外資減少令香港發展面臨不少壓力;港大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接受本報專訪,則指出香港正面對存在危機(existential crisis),金融、旅遊等傳統優勢產業缺乏新賣點,難以撐起經濟,必須重新定位。兩人的視角和看待問題的切入點,並不完全一樣,但都不約而同指出,香港需要對眼前問題有正確認知,一邊加強與內地合作,一邊致力聯繫西方,尋求發展空間。
「西方的香港」已成過去 「中國的香港」重新定位
近年香港政治環境劇變,西方對香港整體感觀變差,當中固然牽涉到人權自由等價值觀因素,然而更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陣營站邊問題。西方強權政治,人權自由不過是幌子,如有需要,跟軍政權、獨裁者一樣緊密合作。美國政客要將香港「去兩制化」,並不是因為香港在法治制度等方面真的跟內地變得一樣,而是香港「企位」變了,不再是以往那個為西方利益服務的香港。當然,特區當局必須在維護國安和人權自由之間,尋求合理平衡,「寧左勿右」只會損害香港多元開放的獨特性,不過香港由「西方的香港」變為「中國的香港」,已是不可逆轉。即使香港主動示好,反華政客還是會繼續找藉口攻擊香港,香港也不可能為了討好西方,去做一些有違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香港需要實事求是,專注可為的範疇,做有實際效果的事。
窮則變,變則通。香港需要推動經濟轉型,吸引人才投身更高增值的行業,融入大灣區發展,乃是眼前所見最有希望的出路,問題是一些既得利益戀棧舊日一套,抗拒轉變,也有人依然因為意識形態一葉障目,看不到機遇所在。另外,香港融入大灣區,還有很多關卡障礙,需與內地方面攜手打破。
鄭永年提到,現時內地一些省市有「內捲」情况,大灣區融合也受此影響,橫琴、南沙和河套融合效果未彰,經濟一體化需要更果敢進取;王于漸也指出,如今進軍內地市場並不容易,「大門開、小門不開」等問題依然存在。特區政府新一年須抓緊這方面的工作,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商如何拆牆鬆綁,如有需要可主動尋求中央協助。與此同時,香港亦要致力與歐美交流合作,重建與西方的聯繫。鄭永年指出,面對西方脫鈎斷鏈,內地更要加強開放,而香港則有重要角色。對香港而言,結合內地進軍國際市場,也是一條出路。窮則變,變則通。期待特區當局與商界,未來一年在這方面多下工夫,為香港發展打開新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