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3年9月3日 明報 社評>
距離台灣明年1月總統大選還有4個多月,台灣富商、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上周宣布加入選戰,無政黨支持的他,將爭取選民連署以取得參選資格。由於原來的3名參選人中,代表執政民進黨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在民調中一直領先,在野的民眾黨參選人、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代表國民黨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分居二、三位,同樣以「下架民進黨」為訴求的郭台銘參選,被認為會進一步分薄在野陣營選票,增加非綠整合困難,有「保送」賴清德當選之效,招致痛罵。不過,亦有分析認為,郭台銘聲稱他參選是代表「主流民意」,推動在野陣營整合,看似攪局,其實亦起到鯰魚效應,或會激發在野陣營危機感,間接促成在野參選人整合。台灣選情向來波譎雲詭,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上屆初選失利退黨 遭批反覆不講信用
72歲的郭台銘並非首次參與總統選戰,憑藉多年前曾經資助過財困的國民黨,他4年前就獲國民黨特殊待遇,憑一紙感謝狀恢復黨籍,參加黨內初選,結果輸給民望高企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當時30多名國民黨元老曾公開呼籲他與韓國瑜合作參選,結果他高調退黨,轉而支持親民黨的宋楚瑜,其後遭國民黨撤銷黨籍。今年中,郭台銘再次表示有意參加國民黨甄選,侯友宜獲提名後,他亦承諾會全力支持,但3個月後又獨立參選,遭批反覆無常,不講信用。
從他放風有意參選,到上周正式宣布參選,郭台銘在各項民調中支持度都「包尾」。一般相信,在野要整合,也是藍(國民黨)白(民眾黨)兩黨的事,輪不到郭台銘主導。以郭的財力,要跨過29萬連署門檻不成問題,但結果不是非綠整合被他拖垮,賴清德輕鬆當選,就是藍白整合,將他邊緣化。
但郭台銘的富豪性格令他不願被輕易邊緣化,如同4年前對韓國瑜一樣,如今他對柯文哲和侯友宜也公開要求「讓大哥先做四年」,充分顯露其討價還價本色。宣布參選一周來,郭台銘動作頻頻,特別是在大型社團活動中,製造與柯文哲「同框」畫面,甚至傳出他已掌握柯本月行程,將以緊逼盯人方式追着不放,被指是「霸王硬上弓」,說是「以戰逼和」,實際是把別人當自己的墊腳石。
由於民進黨政府近年的多項倒行逆施,在島內激起社會不滿,因此,「下架民進黨」成為非綠選民的主流民意,而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上台,勢令兩岸關係更形緊張,因此柯、侯、郭三人都打「主流民意」之牌,追求和平發展的兩岸論述亦大同小異。只不過,3人誰都不願退讓,更不肯做副手,即使六成的「主流民意」也禁不住3人瓜分,而在野陣營若無法整合,賴清德的四成支持率幾乎穩贏。所以,郭台銘的參選,更被認為是在野陣營整合「破局」的「罪人」。
不過,對郭台銘參選亦有另類解讀。一種說法是,郭的參選打破了之前的選戰悶局,激發了在野陣營特別是國民黨的危機感,有助於藍營的團結;另一種說法則是,郭、柯兩人的支持者高度重疊,郭台銘參選主要「𠝹」的是柯文哲的票。而之前在野整合的最大障礙就是柯文哲,他自恃支持度位居第二,一直不願與侯友宜談合作,郭台銘參選後,柯的支持度下跌最大,在一些民調中甚至被侯超越,因此,柯現在可能放下身段談在野整合;而且郭台銘參選後,也可能讓親綠選民滋生「躺贏」的盲目樂觀情緒,渙散民進黨鬥志,而非綠陣營選民對整合呼聲進一步高漲,不參與整合者勢成「全民公敵」。
參選衝擊柯文哲最大 或間接促成在野整合
據《美麗島電子報》上周四的最新滾動式民調數據顯示,在4人競爭的情况下,與幾天前的民調比較,賴清德雖仍居第一,但支持度已從36%跌至35.3%;侯友宜也從18.3%降為17.8%,但已升至第二;柯文哲則從19.1%跌至17.1%,僅居第三;郭台銘仍居於末位,支持度從9.7%上升至11.6%。如果只是前3名競爭,賴清德從36.3%跌至35.9%,柯文哲從21.9%跌至20.2%,侯友宜從18.7%上升至19.2%。可見,郭的參選對綠營影響不大,對藍營反而有利,對白營削弱最多。柯、侯兩人相加,僅贏賴3.5個百分點;郭台銘的加入,做大了非綠陣營的「餅」,3人相加,高出賴11.2個百分點。
不過,選戰不能單看民調,在野整合也不等於3人的支持率簡單相加。台灣歷次總統大選中,非綠參選人由於各懷鬼胎,互不相讓,導致陣營分裂讓民進黨漁翁得利的戲碼一再上演,背後原因固然複雜,但與非綠陣營政客格局不大、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有很大關係。所以,儘管郭台銘聲稱,今次參選是為推動在野整合,而且迄今他亦未表態「參選到底」,但以其過往表現與商場中人的本性,很難讓人相信他出來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何况現在距離11月候選人正式登記仍有兩個多月時間,選戰還會受很多不可知因素影響。民進黨已經戒慎恐懼,侯友宜本月還要訪美「面試」,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等外部因素都是變量因素。在野陣營即使3人合力,都不一定穩贏賴清德,更不用說整合失利,台灣明年要再度實現政黨輪替,極為不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