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疫情換喘息機會 救得了林鄭?

<轉載自202058 國是港事 撰文:曾仲榮 資深評論員>

面對世紀疫情,港人表現亮麗,港府亦表現得體,大勝歐美國家,不過這亦難挽積弱的林鄭政府,不失分已是萬幸,難奢望搶分。

香港首務本應是疫後重建,讓民眾生活重回正常,可惜疫情還未遠去,香港政治鬥爭已見升溫,泛民文宣早「歸位」,圖強攻立法會選舉「奪權」,街頭反政府運動蠢蠢欲動,中央加緊部署以法制暴、以法止亂,加上中美惡鬥加劇的大背景,中美戰火延伸至港,港府能否做好本份、守緊法治底綫,已是一大挑戰。

限聚令礙「街戰」泛民只能「硬食」

反對派原想借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長假,發動新一浪反政府運動,並啟動各項紀念反逃犯條例一周年的活動,為9月立會選舉造勢,但街頭反對活動受到頗大程度遏制。如政府借疫情行使「限聚令」,否決遊行申請,在示威者聚集之初即加以驅散,不肯散去的就乾脆發每人2,000元的定額告票,既「省力」又有阻嚇力,勝過拘捕回警署卻未必能成功檢控。

反對派雖深知「限聚令」能有效抑制反政府活動,卻未敢高調反對,只因過去他們高舉「醫護生命為重」以迫令政府封關,現在如反對「限聚令」,就等於只顧政治訴求而忽視港人及醫護生命,自打嘴巴,而且他們亦負擔不起疫情若因而復熾的政治責任,故政府即使緩慢地對限聚令鬆縛,反對派亦只能「硬食」。

民眾趨冷靜 反對派攻勢洩氣

新冠疫情固然令香港經濟受創極深,日常活動冰封,但若從政治角度看,港府在與反對派爭鬥的戰役上,卻獲取了難得的喘息機會,重整步伐。

其一,疫情令反對派攻勢洩氣。去年反修例風波能愈搞愈大,關鍵是能不斷製造議題,催谷群眾運動。群眾運動成敗關鍵在於氣勢,行動必須「一鼓作氣」、不斷升級,否則就會「再而衰、三而竭」。去年反對派先是不斷誇大修例威脅市民人權自由,挑動群眾「對政府、對中央」的恐懼和不滿,繼而將政府遏止示威的行動,描繪為政府專制、警察濫暴、中央打壓,成功催谷群眾的憤怒、仇恨情緒,令昔日和平理性的中間群眾,在負面情緒不斷被萌芽滋養下,陷入頭腦發熱、掩蓋理智的心理狀態,民眾的狂熱亦抑制了仍存理性的民眾聲音,「合理化」勇武派各種破壞政府設施、襲擊中資店舖、襲警等暴力違法行為。香港再不是過去「平和安樂」的香港。

疫情出現,卻令香港半停頓了近4個月,最初激進反對派曾組織醫護大罷工,迫港府與內地封關,但醫護的專業理智在疫情臨城下,以救人為先,否定了激進派的反政府劇本,罷工無疾而終,反政府行動亦不得不中斷。

反對派要催谷群眾的狂熱情緒,最大的敵人就是冷靜理性。催谷行動一旦被迫停下來,讓群眾有時間冷靜,箇中激進分子仍會痛恨政府、仇視警察,但原本溫和的民眾,仇恨情緒卻見冷卻,反而更多的無力感則上升,或想回到去年初無憂無慮,可以一年多次到日本、台灣旅行的日子﹔又或想離開,移民外地「避秦」,對勇武派的破壞行動的支持就下降。

搵食價值再現 「攬炒」無以為繼

勇武派破壞街頭設施、投擲燃燒彈,需要群眾掩護,才方便逃離,若保護他們打砸燒後撤離的「街坊」減少,就增加他們被捕的可能,就算繼續破壞行動,亦會拉一個少一個。群眾情緒冷卻,令暴力破壞活動受到遏抑。

其二,攬炒口號降溫,港人再次重視搵食價值。去年反政府運動高舉不惜「攬炒」,泛民主流派認為攬炒口號是脅逼中央的「重大殺傷力武器」,不少年輕人則更以攬炒可「衝擊上一輩的既得利益」為傲。昔日港人如經濟動物、只重搵食的心態彷彿消失,為「理想」而不怕犧牲的所謂「後物質主義」,更助長勇武派的破壞行為愈趨激烈。

但疫情下香港成功被「攬炒」,減薪、失業、倒閉近在咫尺,不少市民生活受創、荷包受傷,難再義無反顧地支持破壞。不無諷刺的是,一些去年大叫攬炒的反對派政客,在迫政府封關時,卻高舉「不要攬炒」標語,徒添「攬炒」口號的偽善,令攬炒凸顯了「只可別人受損、自己不容受傷」的雙重標準。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港人顧慮搵食之心又再重新抬頭,要生活、要旅行、想買樓、想退休,都要有錢,金錢不能取代理想,但無錢卻萬萬不能。搵食顧慮愈增,攬炒叫座力愈降,仍反對政府的民眾,亦顯得「較清醒」地計算自己要付出多少代價,在支持勇武派破壞香港行為時多了幾分猶豫,轉而更多地擁抱「撑黃店」之類的溫和反抗政府行為,以減低自己離棄勇武的負咎感。

西方抗疫露底 民主道德高地降

其三,港府抗疫行動比美英成功,降低了「民主是萬靈丹」的效應。香港抗疫表現出色,港人主要覺得是自己功勞,很少會歸功政府,但林鄭政府縱然沒有功勞亦有苦勞,香港管治招牌亦得以擦亮。猶記得美國彭博通訊社在2月初已急不及待發文,指香港因戴口罩爭議、社區出現搶購物資的恐慌等,表現遠不如新加坡,並判定香港出現「失敗國家」(Failed State)徵兆,將林鄭政府等同要被民眾離棄的專制政權。

可惜,三個多月過去,新加坡抗疫亮麗的戰績中途墮馬,香港成為全球有效遏止疫情的少數成功個案,姑勿論彭博的作者是否帶有傲慢的西方偏見,但在中港抗疫高效、民主歐美國家反而出現大爆發下,西方民主政府必然較專制政府優越、管治能力更強的理論,在今次疫情中受到很大質疑。

港人對西方向存好感、對民主充滿憧憬,但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抗疫中指鹿為馬、推卸責任的言行,亦恥以為伍,認為相信特朗普只會拉低自己的智商。美國政府在去年反修例中,是本港反對派的最大外援,美式民主成為反對派的圖騰,但這個西方價值再不如去年般喊得響亮,民主這個道德高地亦有所降低。

國際風雲急 港欲靜而風不息

總的而言,疫情一仗林鄭政府的民望雖無明顯上升,但客觀形勢卻令它壓力有所減輕,雖無力反攻搶分,亦至少得到喘息及重整機會。

可惜國際大局風雲急,特朗普又再高舉「制裁」中國以搶選票,反對派在港以搶佔立會9月選舉過半數議席為奪權第一步,勇武派繼續用暴力挑戰法紀和促香港「獨立」,香港鬥爭形勢根本未有放緩。中央在港不容有失,必須加緊止暴制亂,防範反對派奪權幫助美國圍堵中國。

由於港府去年應對反對派進攻時諸般失誤,中央現在亦難對它寄予厚望,若港府能守穩陣地,強化執法能力,配合中央行動,不再為中央添煩添亂,已算是盡職守責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