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0年5月12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近來,新冠疫情下,一篇題為〈基辛格:幫我關上窗戶,暴風雨要來了!〉的文章,在大陸網絡流傳,並引發對中美關係的熱議。
台海的暴風雨也要來了。不同的是,上述文章很可能是虛擬的,而台海真又到了嚴峻時刻。
不少觀察人士對兩岸關係表憂慮,認為疫後兩岸擦槍走火的概率提升,不排除未來4年或現「極限爆炸」的危險。
「新」疫新衝擊
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是極其複雜的。陸方智庫視之為「中美棋局上的台灣問題」,台方學者則習慣於「三角關係論」。
在蘇起等人看來,短短數載,「大、小三角」關係都已出現嚴重問題。中美博弈加劇,台當局扈從美國,兩岸僵局持續,傳統的「中美台」大三角關係失衡;兩岸「紅藍綠」政黨的小三角關係也變差,民進黨與共產黨無正式交往,2020年國民黨敗選,在兩岸互動中的角色弱化。
過去4年,台海關係掉頭向下,呈現以下特點:兩岸官方「零互動」,民間交流大幅萎縮;島內制衡力量減弱,「台獨」勢力動作不斷,統派受到空前遏制;兩岸網友觀點對立,說「兩岸永不兵戎相見」的少了,大陸「武統」的聲音漸增。
被形象地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以來衝擊世界,也衝擊兩岸。本是一次修復兩岸關係的契機,因為台灣當局的泛政治化操作,遺憾地錯失了,還產生「雪上加霜」、「傷口撒鹽」的效應。
兩岸何去何從?
這次疫情,被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形容為70多年一遇的重大突發公衛事件。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坦承,疫情對美國的打擊,比珍珠港事件和「9•11」恐怖襲擊嚴重得多。
中國大陸正率先走出疫情,美國尚未走出黑暗期。這恐怕是隨美起舞的台灣當局始料未及的。
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何時結束未可知。有一點可以肯定,其衝擊波極大極深。美國「政壇常青樹」基辛格日前在美媒撰文,指「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一定意義上,兩岸關係也回不去了。短期看,5月份有3個時點:18日,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以網絡會議形式舉行,圍繞涉台議題或有激烈交鋒;20日,蔡英文在台就職連任,其演說受到關注;21日,因疫情延期的全國「兩會」在北京揭幕,高層會不會在下團組時談論台灣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如何表述,代表、委員有沒有反「獨」促統的新議案、新提案等,均有待觀察。
對於蔡英文的「5•20」演說,外界雖有所期待,或會再次失望。理由是,個人固化的性格、黨的基本立場、817萬高得票、「獨」派的牽制、美方的施壓等,令其缺乏大幅調整兩岸政策的誘因。她不太可能來一個「髮夾彎」,或會在演說中變變說辭,甚至釋出小善意,但無法真正回應「九二共識」——這一關乎兩岸定性及互動的「必答題」。
毋庸諱言,台海風險在積聚、升高,兩岸又缺乏政治互信和危控機制。部分台灣人對此渾然不覺,蔡當局存在諸多誤判,還沉浸在「大陸不敢真打」、「台灣能抗一陣子」、「即便戰事開啟,美國會來支援」等假設或幻想中。
根據陳水扁在台當政後期的前車之鑑,大陸的相關準備,極可能已在路上,或超出外界想像;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等,也包括軍事的;針對的是「法理台獨」、台海「重大事變」和「第三者」介入。
筆者認為,兩岸關係走向,關鍵看實力和選擇,應辯證分析,不必太悲觀。國際上,一中框架穩中有升,中美關係將再平衡;從兩岸看,綜合實力此消彼長,階段性的發球權或在台灣方面,但大陸牢握主導權;從歷史看,統一是大勢,困擾海峽兩岸數十年的台灣問題,將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終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