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12月24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政府的退休保障方案諮詢面世,支持全民退保的一方,與官員唇槍舌劍,更斥港府「只關心錢」等,惟平情而論,退保的核心問題,正正就是錢從何來,講心之餘,怎能不更要講金?
坊間爭議多年的退休保障問題,終又擺上枱面。政府在諮詢文件提出兩大方案,即不設經濟審查的「不論貧富」方案,及設資產審查的「有經濟需要」方案,當中政府明顯傾向後者。政府隨即遭受批評,如單身資產上限8萬元太苛刻、僅是扶貧方案等。
傾向不設經濟審查、設全民式方案的一方,更與官員隔空對罵,例如有指政府「肥得只剩下錢」;又或早前為政府做研究的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更批評政府「只關心錢」,指政府多次向其團隊表明應集中談論錢的問題,毋須多說感性話,他認為這是忽略了社會倫理等問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則反擊,指周永新對公共財政的認識不夠透徹等。
盼老有所養 應重「錢從何來」
長達百多頁的諮詢文件內,確實大部分篇幅也是談錢,如要供款多少、開支多少等,在文件之外,港府官員亦一再強調是否要加稅等,一味講錢的態度,或予人感覺「市儈」,但平情而論,又怎能不重點講錢?縱使人人也想長者老有所養,不忍見到有晚景淒涼的長者,但退休保障就是要與市民商談如何解決退休財政的問題,且每年涉及的金額達到數百億元,當中的核心正是錢,反而更要大力談「錢從何來」的問題。
外地退休金爆煲 視作警號
本港近年的長者人口比例急速上升、年輕人比例下降,且是長期趨勢,人口老化只會愈來愈嚴重。據估計,本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將由去年的15%,在2064年升至36%;15至64歲的青壯年人口,則將由去年的73%,降至2064年的55%,勞動人口就會在2018年見頂後持續下跌。
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長者與年輕人的比例,愈來愈懸殊,領取退休金的人不斷增多,供款或交稅者持續減少,政府也就必須確保,制定的新方案將可一直持續、而不是令現今年輕人「供死會」。
近年外地退休金計劃相繼爆煲,正是帶來警號。無論是歐洲國家、日韓等,大多在60、70年代設立全民式的退休金,當時年輕人多、長者少,且經濟快速增長,故一直相安無事,惟到近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倒退,加上人口結構倒轉,長者增多、年輕人減少,一一出現入不敷支的破產危機,方才「後悔」,紛紛提出改革。
部分發達國家如法國、丹麥、日本等,便要延後領取退休金的年齡,以減省支出,部分地方如希臘等更因此爆發示威。鄰近的台灣,亦在2012年宣布其勞保年金預計將在10多年後破產,要急急改革,引發爭議不斷,至近日決定自2018年起,把領取年齡提高至61歲,之後每兩年提高1歲,以換取把破產時間押後。
要避免重蹈他人覆轍,港人又怎能不重視錢的問題?否則才是把債留給下一代的不負責任做法。
事實上,沒有出現退休金危機、去年被國際機構Mercer選為亞洲最佳退休體系的新加坡,正是「講金」最重的地方。該國多年來一直抗拒推行全民的隨支隨付式退保,而是強制全民大力儲蓄,年輕國民每月20%的工資收入,皆要供到自己的「中央公積金」戶口,作為未來退休金。
資源應集中 用於貧窮長者
當地強調要國民自己儲蓄養老,甚至連本港設有的長者綜援,當地都沒有。至近年新加坡宣布改進,準備在明年第一季推出新計劃Silver
Support Scheme,將向最貧窮的30%長者提供現金支援,合資格的長者每季將可得300(約1,652港元)至750坡元(約4,129港元)。此計劃背後的理念,亦是集中把資源用於貧窮長者身上。
港人要改革退休制度,但錢的問題,始終就是最要搞清楚的核心關鍵,尤其是未來本港的社會形勢,是否可負擔全民式退保?要經濟審查的話,資產上限又可以是多少?能否推高?人人也希望長者有幸福晚年,但政策更要顧及可持續性及下一代的負擔,若推行之後才發現無法持續,也是恨錯難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