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9月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日前中國舉行了首次紀念抗戰勝利閱兵,從這個中央特意設計和積極籌辦的大型政治軍事及外交活動中,可得出幾個重要信息,其意義及影響將頗為深遠,故值得探討。
首先要切實了解中國舉辦此次活動的基本意義,乃借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來反擊針對中國的美日軍盟,並提醒美國在二戰抗日期間的中美同盟關係。當然,要達到此目的便要以武力作後盾,因為從外交途徑已無可能化解美日聯手針對中國的意圖及建制,只能強化軍事威懾作用,從而警示美日勿輕舉妄動。
但通過閱兵的表達方式卻充滿矛盾,一方面要針對美日作軍力震懾,另一面又要顯示軍力建設並非針對特定國家,又以裁軍為習近平講話主題,掩蓋軍力威嚇效應。如此一來便令人覺得不倫不類,有多少實際的掩飾效果令人懷疑。
「有艦無機」 閱兵反駁觀點
閱兵當然是首重軍備,這方面有兩個清晰的信息:(一)軍備提升甚速,距上次09年閱兵只六年時間,便有八成多新裝備出現。尤令筆者詫異者是J15艦載機的出現,這種戰機已公開亮相一段時間,在母艦升降的短片曾引起震動,但出現閱兵則表示進入部署服役階段而形成實戰能力。之前曾有評論嘲笑中國航母有艦無機,J15的出現便以事實反駁了這觀點,而令人詫異之處是本以為還須再磨練一段時間才可服役。
華增軍備「反介入」 阻美重返亞洲
(二)全面部署軍事反制美國。顯示之一是西方盛傳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D亮相,如其性能真如西方所傳說的,便確可如英國評論所指的結束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霸主地位。這乃一種「反介入」武器,其戰略意義重大,特別是想借美國之力對抗中國的鄰國,更要三思採用此策略是否明智。此外,還應注意轟六K遠程轟炸機及東風31及東風5B等遠程導彈的亮相,其意義在於展示了可反擊美國基地及本土的能力,已超出了「反介入」針對的西太及近海範圍。顯然,當美國對華軍事優勢大減後,執行「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策略的有效性便更成疑問。對美軍力警示在習近平行將赴美會見奧巴馬之際發出自是精心設計:可增加習在談判中的籌碼。
閱兵除傳遞軍事信息外,也反映了當前全球的地緣戰略大局。最基本者是中俄及西方包括日本已形成了兩大軍事陣營,中俄之間雖明言不會結成正式軍盟,但相互支持共抗美國的行為已甚明晰。俄國勝利紀念閱兵中國參與而習親往觀禮,這次俄國及普京便作出回報,到來觀禮並進行峰會。
但最重大的外交信息不在於上述對地緣戰略大局的反映,因這已存在及顯露多年而成為常態。真正值得注意者是韓國總統朴槿惠的親臨觀禮,而這顯然是違背美日意願的事。畢竟美韓間仍有軍事同盟的關係。這是繼亞投行後美國重要盟友的公開「背叛」行為,其原因確值得剖析,以便對今後的地緣政治尤其東亞地區的發展能更準繩地掌握。
保安雖靠美 遏朝鮮需華
近年中韓走近並發展到是次朴總統到中國觀禮,自引起了關於韓國是否疏美親中的爭議。這確是個重要問題,而答案也並非是與否那樣黑白分明。第一、從動態角度看,中韓走近的趨向確可以「疏美親中」來形容,相比過去韓國對美國已疏遠一點,對中國走近一點,這次總統逆美意願訪華便是明顯例子;第二、從靜態看對韓國在中美間還是親疏有別,美國親點中國疏點,而這乃歷史因素一時難變。韓國正在做的是再平衡(re-balance)策略:由完全倒向美國走向也與中國交好,從而做到既可依靠美國保安又不致成為美國附庸,實質上是打「中國牌」,以中國來「平衡」美國。
在實際層面上,韓國走近中國自是由國家利益驅動者。經濟利益因素乃眾所周知不必多說,中國已是韓國最大經貿夥伴。但同時還有地緣戰略利益;對韓國威脅最大最直接的是朝鮮,然而韓國已發現應對此威脅單靠美國的軍事硬實力不成,還要靠中國的軟實力,而後者的作用更日益重要。
美韓軍力足以應付朝鮮威脅,朝鮮領導包括金正恩等亦未蠢至會發動戰爭而自招滅亡,韓方要防範的是在某種不正常形勢下朝鮮會鋌而走險,實行兩敗俱傷策略。在這方面美國軍力的事前防範效用不大,只能在事後擊敗朝軍。何況美國的對朝鷹派政策會刺激朝鮮犯險,而美國亦常在有意無意間挑起半島上的緊張局勢,以使能繼續控制韓國。但朝鮮如真犯險而被打敗,韓方經濟必損失慘重且要處理朝鮮政府崩潰後的亂局更是個噩夢,因此借助中國的牽制力量防止朝鮮犯險才是上策。美韓軍盟是韓國的保安基石,故韓國不會疏離美國,但為穩定朝鮮並促其漸變以達致長遠的治本目的,則非借力中國不可。
最近朝韓因邊境糾紛而弄至劍拔弩張,但隨後雙方都迅速開展談判消解危局,甚至造成了朝韓領袖的間接隔空峰會,背後有何玄機確耐人尋味。這種由鬆入緊再變鬆的過程似是個布局,後面也很可能有「人」在穿針引綫,此「人」為誰呼之欲出。無論如何,此次閱兵帶來了中韓兩國關係的新突破而利在中韓,美國雖不願見亦只好默默接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