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台願入亞投行 兩岸關係新政治意義

<轉載自2015331 明報 中國版 撰文:邵宗海 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兩岸協創中心學術委員>
前往博鰲亞洲論壇參加2015年年會,蕭萬長與習近平的「蕭習會」,在開幕前終於會面,蕭萬長抓緊見面時間不長的關鍵,順利表達了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加入亞投行的意願。實際上,馬英九總統在326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就相當強烈的表示:台灣將積極參與(亞投行),不會只當個旁觀者,顯示台北早就有意加入的積極態度。
會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剛才習總書記和蕭萬長見面的時候,以及與我見面的時候,都提到了這個議題」。張志軍並說,歡迎台灣加入亞投行,願意以適當的方式和適當的管道,聽取台灣方面的意見。不過他也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台灣方面正式提出加入亞投行的申請。張志軍並說,在這(蕭習會)之前,台灣方面對加入亞投行的報道並不多,最近才看到很多相關報道。不過可以確信的是,北京當局是以正面而且肯定的立場來看台北有意加入「亞投行」的意願。
關於加入由北京主導的亞投行,其利大於弊的判斷,已見之於許多經濟與金融專家的看法;而且在亞太地區很多國家都相繼加入之後,台灣的表態加入,也減少了它日後恐被邊緣化的憂慮。但是即使有此意願,台北仍有下列的幾點關卡,未能見到可順利解除:
高額注資預算難過立院關
第一、是馬英九已經提出加入亞投行之前台北會籍與名稱的問題。類似的前例是亞洲開發銀行,當時台北曾經被迫放棄「中華民國」的名稱,改用「中國台北」,至今它們仍在「抗議下」的狀况中參與。所以,申請加入「亞投行」,北京如仍沿用此一模式對應,恐怕台北屆時在對內部難以交代的情况下,而不得不考慮放棄。
第二、加入亞投行,既享有權利,但也要付出。付出之一就是要對亞投行注資,這筆錢雖然不會在參與成員裏是名列前茅,但絕對是數額很高的經費。假設數目是超過一千億元台幣,即使名目上是投資,但在法定程序上,政府這筆預算還是要通過立法院這一關。在兩岸關係現况下,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至今尚仍躺在立院,屆時要在野的立法委員都能支持,恐怕尚有困難。這是台北的另一困境。
轉機還看北京名稱上讓步
但是前面所提的關卡第一點,依作者的看法,恐怕會有新的轉機。如果北京釋出善意,願在會籍及名稱上有高度考慮到台灣的感受,可望會有較理想的結局。不過最後是否能夠成功,則還是看台北如何評估。譬如說,自2008年馬英九上台之後,兩岸在國際社會上尋求和解休兵,已累積了豐富的政治互信與互動經驗,像在APEC中代表台北領袖參加峰會的人選,北京已可接受台北派出已退休的高階政治人物,如連戰或蕭萬長;又像在WHA年會裏,北京沒有排斥,台北也接受了較合適的「中華台北」的名稱及「觀察員」的身分。所以「中華台北」的名稱、不會被視為矮化的會籍地位,應是台北可以接受的底線。
為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開路
在目前台灣仍需面臨艱困的國際社會參與上,我們要做到的,就是珍惜每次可跨出的第一步。其實參與「亞投行」,另一層能開拓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組織之新的政治意義,是說明北京今後如果不會再反對、或者那本就是北京經過慎思熟慮考量下,一個對台北適用的會籍與名義之模式,這當然會演變成是台北今後可順利走向國際社會、並參與國際組織的契機及突破,因為亞投行畢竟是由北京主導,當北京開始同意讓台北可積極參與其中,就表示在其他國際組織裏,北京也可以接受這種模式,至少它不再動輒就予以杯葛,對兩岸和平發展環境的穩定開拓,具有一定程度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