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台政經日差 慎防兩岸突變

<轉載自201531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台灣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朱立倫周一旋風式訪港,並在出席台港論壇時表示「家和萬事興」,當前首務是團結內部,這與羊年伊始,台灣政壇便已短兵相接,且發生在國民黨內,不無反差。
早前馬英九發聲明不滿朱立倫就王金平黨籍案撤回上訴,及後馬王雖然在公開場合握手並博得現場人士的熱烈掌聲,輿論一般認為馬王之爭只是表面上暫告一段落,馬、朱、王三人心結難解。因王案乃是馬任主席時為清除王出黨而引起的,朱撤案即與馬劃清界綫而偏向王,清楚顯示馬時代已完結。其實在往年「九合一」敗選後,馬的黨政地位已名存實亡,只等待正式收爐。而一年來台灣政局出現的大變,意義亦不容忽視。
一年間台灣政局震盪不停,重大事件有馬英九開除王金平黨籍、「太陽花」運動阻止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議會通過、「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馬英九辭去黨主席一職、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和眾多馬政府高官辭職(包括多名部長及馬的最得力親信金溥聰等)。這些事件涉及國民黨或藍營內鬥,藍綠間政爭和社會運動等,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兩岸關係。各事件也反映了台灣政局的重要深層趨勢,顯示大變局將出現,台灣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政黨輪替 國民黨或一蹶不振
有三個大趨勢尤其值得注意。首先是國民黨的沒落,而第一步將是再次「政黨輪替」。一般預計國民黨將在一年後的大選中失去政權,最近連親國民黨的民調也指六成多人看好民進黨上台,看好國民黨連任者只約一成。更值得注意者是國民黨或自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凋零;二是台灣的政治生態變化正逐步損蝕其黨政基礎。人才問題從馬英九本身及「九合一」選舉的結果便可見到。馬於六年前以高票當選強勢上台,乃如日方中,但旋即暴露其才能低下,治黨治台均有心無力。結果民望插水並長企超低水平,更導致本黨敗選被迫辭去黨主席一職,其政府也變成了跛腳鴨。台灣親國民黨的《聯合報》,有一篇社論(217日)批馬極狠且一針見血,指他眼高手低、過於「天真」,「多空言、輕現實、易退縮」。但這不止是馬的個人問題,而是國民黨讓這種人擔綱挑重任,而馬後更覺繼者無人。政治生態不利國民黨,乃源自人口及社會的政治變化因素:支持國民黨的群眾有老化迹象,而年輕人多傾向民進黨。
統獨兩派撕裂 經濟優勢大減
第二個大趨勢是自「政黨輪替」開始後,台灣的經濟社會及政治綜合形勢日差。十多年來政治上黨爭政爭衝擊施政,社會上統獨兩派及大陸本土兩營族群撕裂,和經濟增長不足民生改善緩慢等,都造成了民怨日深的困局。經濟上相比周邊及區內台灣亦表現不濟,且自1994年來與大陸相比台灣的優勢迅速消減。
1994年時台灣GDP為大陸的45%,人均GDP為大陸的26倍,到現在GDP已只約大陸5%,人均GDP已不足3倍。深圳已成為首個人均GDP超台的大陸城市,廣東、江蘇、浙江及山東等幾個省的GDP亦已超台。台灣經濟在四小龍中也每屬最差勁者。
第三個大趨勢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不平衡日顯:當經貿往來日益緊密之際,政治關係卻日益疏離,「先經後政」的交往模式顯已失敗,變成了「有經無政」。更大的問題是政經交往最近均已開始倒退。自馬上台後,兩岸經貿交往加快發展已有目共睹,但受去年「太陽花」學運衝擊,兩岸服務貿易談判已無法在台灣議會通過而相當於無限期擱置,故其他的重大兩岸經貿合作事項(如貨物貿易談判等)亦難於推進。看來在馬政府下的兩岸經貿交往發展大勢便到此為止。
兩岸有經無政 台獨意識趨升
與此同時,在馬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綫下,兩岸官方的政治關係並無明顯進展,而台灣民間的台獨傾向更不斷加強。「太陽花」運動反映民間尤其年輕一代抗拒與大陸交往的意識上升,成了綠營及台獨的生力軍,運動或只是冰山一角,民調顯示台人的反統向獨趨勢持續上升,即使馬政府時期亦如此;統獨指數(支統人士比重與支獨人士比重之差),已由1995年的約10%下降至去年的接近負15%,逆轉為支獨人數超過支統。
展望今後,國民黨形勢、台灣形勢和兩岸關係的前景,都只會持續惡化,並將引致台灣及台海局勢的深層變化,甚至有可能發生突變而造成震盪:馬年初見事態不妙苗頭,羊年風險更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