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2月2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周三公布2014-15年財政盈餘高達638億(不包括預留作房屋基金的275億),遠較政府預測的91億高,而政府儲備更首度升破8,000億,創下歷史新高。
作為管理公共財政的揸Fit人,曾俊華面對遠高於預期的財政盈餘的確相當頭痛,因為在過去7個財政年度(2007至2014年),連同今年,財政司均將部分盈餘以一次性紓困措施(俗稱派糖)的形式回贈有需要的市民,總數高達2,346.83億(見表),假若以現時建一間公屋成本為約100萬作比較,過去7年一次性紓困支出已可足夠興建逾23萬個公屋單位。但曾俊華仍然堅持在今個財政年度,派出340億的糖,令市民感覺派糖已成為每年財政預算案的指定動作。
財策短視 亂派糖製假期望
在經濟學,一項重要的課題是怎樣令政府達至一個有質素的「公共財政」,(Public Finance)。從文獻上,5個重要範圍是必須考慮的:⑴公共支出及收入水平,⑵公共支出的組成、效率及有效性,⑶公共收入的結構及效率,⑷財政可持續性,和⑸財政管治。至於維持高質素的「公共財政」的目的包括健康的經濟增長,公平的收入分配和透過公共財政的措施去減低經濟周期的波動及支持中長期的經濟發展。從以上剛描述的範圍和目的,公共財政絕對是一門學問。
特區政府在過去多年處理公共財政過於側重短期的問題,對一些中長遠的經濟發展卻缺乏宏觀視野,當環球經濟出現突變,便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將重要的財政守則(fiscal rule)和財政紀律拋諸腦後。但最壞的是市民對政府處理財政的手法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最終為未來制定一個高質素的公共財政增添難度。
筆者一向反對特區政府在經濟狀況不太差時推出派糖措施。但一旦出現經濟明顯放緩或甚至收縮,政府採用逆周期的措施是可以理解。從來「信心」是決定經濟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經濟活動出現問題,政府增加公共開支以穩定民心,絕對是一個適當的選擇。
加碼注資「關愛」 財富再分配
從2007年至今,香港經濟曾出現一次衰退(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第三季)和一次明顯減速(2011年第二季至2012年第三季)。因應經濟轉差的狀況,政府於2008-09年和2011-12年兩個財政年度,推出大量一次性紓解措施,以穩定本地經濟,但從附表可見,在其他5個財政年度,經濟增長出現擴張,但政府仍然派糖;而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年派糖接近290億。對人民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從財政管理看,這絕對是一場災難。因為市民已預期政府每年必會派糖,但經濟始終有周期上落;好景時已要派平均每年290億,唔好景時,市民一定要求多多。
香港已步入人口老化的初期。根據政府高官對傳媒的公開演說,現時香港人口年齡的中位數已升至43歲,而統計處在2012年中曾為香港人口數量作出預測。結果顯示在2041年,有超過3成人口的年齡將會是65歲或以上,屆時政府將會面對財政收入減少和公共開支增加的問題。如果現在不作出準備,香港的公共財政在可見的將來肯定會出事。
筆者認為過去幾年的派糖措施,缺乏財政效率和有效性。應該盡量避免。當然這提議只局限於經濟有增長的時期。假若政府覺得在財政充裕的情況下,仍有空間改善財富分配或減低貧富懸殊的程度,筆者相信這責任可以由關愛基金負起。財政司不妨考慮在下個財政年度加碼注資這基金,以增加其財力,為一些赤貧或低收入家庭作出財政支持。另外,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由關愛基金處理一些一次性紓困措施是相對有獨立性和較理想的。
速擴商品服務稅 免倚賴賣地
筆者歡迎曾俊華重提擴闊稅基。無可否認,政府過分倚賴非經常性收入例如賣地收入。這變相令致政府未能放棄高地價政策,雖然過去一兩年,梁振英政府已不再堅持高地價政策,意圖吸引更加多的地產商投地。無奈,香港土地匱乏,地價難以急速下調。但要令政府減低在賣地方面的倚賴性,引入一個穩定稅種是難以避免,商品及服務稅便成為一個合理的選擇。筆者作為小市民,希望政府盡快啟動擴闊稅基的諮詢,以免蹉跎歲月。
最後,要改善本地的貧富懸殊,應該由源頭解決。基本經濟學告訴大家,要加快低收入家庭的年輕人向上流,最重要是提高他們的教育質素。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最新環球經濟體的競爭力排名,香港的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競爭力只是排名第20,遠較瑞士、瑞典、芬蘭等歐洲國家低。從來軟實力是決定各國競爭力的主要元素,假若政府能夠投放更多的資源於教育,筆者相信這遠較大量增加基建好。
人口老化是一個不能逃避的問題。要減少老齡化社會對經濟的衝擊,針對性的人口措施是必須的。但正確的財政管治,包括財政紀律和守則,也可以幫助政府暫時應付由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大量難題。
所以,重新調校政府的財政管治是未來幾年特區政府面對的挑戰。
政府8年派糖量驚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