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4年7月8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超英(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 >
6月機場管理局提交了第三條跑道(以下簡稱「三跑」)的環境評估報告,同時開展公關活動,令公眾誤會三跑「米已成炊」,事在必行,還高調宣傳機場快將飽和,盡快興建三跑滿足需求,刻不容緩。
首先,興建三跑不是「米已成炊」,2012年3月20日行政會議有關決定:「原則上批准機管局的建議……並以這個『三跑道系統』方案作規劃用途」(註1),機管局現在只能做「規劃」工作,要再向政府交功課,到時「政府會詳細審視機管局所提交環評、方案設計、財務、社會意見等各方面的考慮,然後才會就是否擴建三跑道系統作出最終決定」(註1),社會有充分時間提供意見給行政會議考慮。
更重要的是,興建三跑絕不可以簡化為「應付需求」的工程,三跑涉及全港市民利益和多個基本概念,例如:香港的承載極限、機場的定位、自然資源包括空間的合理使用、投資三跑市民要承擔的財政風險等(註2)。香港困死在固定邊界之內,空間是異常珍貴的資源,三跑要佔用空間,是一個重大資源管理問題。
我鼓勵香港社會重視三跑是否需要興建這個核心問題,過去多項公共工程陷入政府與民間糾纏的惡劣局面,基本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是否需要」的論證。
我反對興建三跑,論據來自1992年《新機場總綱計劃》(以下簡稱《總綱計劃》)有關乘客人流、貨運和飛機升降的設計容量。當年新機場根據2040年的最高估計流量來設計,有了佈局也預留了土地,讓機場有秩序地擴充建設,設計容量是機場能夠處理的流量,是實在的數字,不是什麼預測,6月底機管局聲稱:「林超英的數字是20多年前的預測,已經過時」,很遺憾是故意混淆視聽。如果機管局做好本分,依《總綱計劃》有秩序地擴建赤角機場,處理設計容量以內的乘客人流、貨運量和飛機升降量是做得到的,也因此不需要多一條跑道。
機管局反覆強調不建三跑會阻礙香港航空物流業的發展,直到5月還提出(註3):「2001年貨運量是207萬公噸,2013年是412萬公噸,上升99
%」,用來論證興建三跑的迫切性,殊不知2013年的貨運量對比《總綱計劃》的設計貨運容量900萬公噸,連一半都不到,何來迫切性?我公開點出這個事實後,機管局才有所收斂,6月26日香港電台訪問機管局總裁,他終於隻字不提貨運了。機管局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怕蒙騙市民的。
乘客人流非建三跑理據
其次看客運,機管局同事在同一電台節目稱:「2001年乘客流量是3300萬,2013年是5990萬,升幅81%」,但是原來2013年的乘客數字只是《總綱計劃》設計容量8700萬的69%,離開飽和還有一段距離。
機管局2012年向環保署提交工程項目簡介時,2030年的預計乘客流量是9700萬,2013年8月1日卻提高到10,230萬,一年之間數字相差超過500萬,反映乘客流量預測不是什麼嚴謹的科學,輕易有500萬的上落,且全球經濟疲乏不堪,新的金融風暴如箭在弦,過去的高增長率不能持續。隨內地開放和設施進步,到中國的訪客不一定需要經過香港赤角機場,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加上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等世界性問題,長遠對全球航空客運有負面影響。綜合而言,2030年赤角機場預計乘客人流,連9700萬都是過於樂觀的,儘管如此,9700萬也只比原設計乘客容量多11%,鑑於資訊科技飛躍發展,加上管理新思維,原設計的機場完全足以處理。乘客人流實在不足以構成興建三跑的理據。
至於飛機升降,《總綱計劃》飛機升降的設計容量是38萬架次,2012年是35.2萬架次,表面看來頗為接近,飽和之說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事情總比眼前所見複雜。
低載客量飛機愈來愈多
讓我們看每班飛機的平均載客量,以《總綱計劃》設計人流數字除以客機升降架次,得出平均每班載客314人(註4),2013年的實際數字是每班192人,只是原設計的61%,偏低很多很多,反映跑道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跑道佔用香港有限的空間,是非常寶貴的資產,我們怎可以這樣暴殄天物?
目前雙跑道機場看似接近飽和,實質反映機管局沒有用好香港人交託他們的寶貴跑道和空域資源,過去10年,「發展」方向有偏差,低載客量飛機愈來愈多,以致當年千億港元(註5)打造的赤角機場以低效率模式運作。香港人絕對不應該大灑金錢去獎勵低效率。
機管局辯稱細機比大機多是當今潮流,其實是因為他們以增加航點為向董事局匯報的「業績」,結果令赤角機場淪為大小城市通吃的二流機場。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赤角機場應該定位為東亞主要國際航空樞紐,重點發展來往主要城市的航班,這些航線乘客多,大機的比例自會升高。
用好香港的有限資源,四撥千斤,才是香港發展之道。
註1:2012年3月20日運輸及房屋局新聞稿
註2:2014年6月21日《草雲居》
註3:2014年5月4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管理新思維》
註4:機管局在6月27日香港電台《千禧年代》節目中提供
註5:包括機場島及建築、北大嶼山公路、機場鐵路、青馬大橋、汀九橋、輸水等配套設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