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4年7月1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機管局剛發表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報告作公眾諮詢。
老實說,機管局只是一個代理人,它是為香港建造第三條跑道。無論是即將卸任的、將上任的行政總裁、現任的主席、下一任主席、營運總監、工程總監等人,他們不用等到三跑道系統運作已退休。
客運量巨 飛機升降提前飽和
可以說第三條跑道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而建設。當年港英政府在1989年10月11日(即是1989年6月4日後的4個月左右)宣布新機場計劃,也帶來誰來付款的爭議。今天大家享用了一個世界級的機場,鄰近的地區也以香港的為藍本。
惟現時要興建大型建設,要經過重重的關卡,機場跑道不可能說想建便建,到知道要興建時已為時已晚。回顧香港國際機場,整個計劃由宣布至建成共花了9年的時間,而這趟單是三跑道由採納至建成,需時至少12年。
根據入境處的資料,在2013年共有8,596,408名本港居民從機場離港,這數字按年上升,表示香港的市民平均每年也會用上香港國際機場多於一次。而在2013年,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流量即包括出境及入境為4,100萬,這未計算經香港轉機的過境旅客。而據機管局的數字,去年的客運量為5,990萬人。在龐大的客運量背後是飛機的升降。去年便有約37萬架次的飛機在那裏升降,比起預計的升幅為大,即是飽和的時間較預期的為早。
商務客誤時 打擊港金融地位
飽和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大家如果曾在長假期時或周末的早上於香港國際機場起飛,很有可能會遇上飛機遲了離開客運大樓及要等候良久才可以起飛,而在一些時候,到港的班機也要在空中盤旋一段時間才有時段降落。大家付上寶貴的時間,也極不環保。觀光旅客不耐煩,因為遲了開始其假期;回來時也因為機場的阻塞而令回家的時間推遲;商務旅客會因為機場的不可靠而難於安排會議,或是花更多的時間於等候上,還有的是貨物,包括水果、昂貴的電子產品。沒有一個可靠的機場,香港的一切皆會改變。
香港的金融業製造了大量的高薪職位,金融業相當依賴有效率的資訊系統及航空交通系統。從業員很多時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由一處地方飛往另一處地方,而且要極準時,因為時間上的差池隨時會影響一個重大的商業決定,這點不只是金融業,在其他行業的高層也有同樣的需要。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區,一定有一個世界級的國際機場。
建造第三條跑道,不只是發展,而是關係到香港的生存。當一個機場飽和時,一些想前來的航點便會選擇其他地區,如廣州及深圳,甚至是澳門。深圳機場的第三航廈剛啟用,那裏的硬件設施相當先進,軟件方面尚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他日若那裏的效率及服務水平大為改善後,香港的優勢將岌岌可危。
影響四大產業
100萬人受影響
我們一方面要顧及那些海豚的生存空間,同時也要兼顧生存在香港的市民。四大產業共聘請了170多萬人,包括貿易及物流、旅遊、金融及專業服務。若香港沒有一個可靠而有效率的機場,直接受到打擊的是貿易及物流和旅遊業,那裏的100萬名就業人數有不少會受到影響,間接也影響了零售業,內部運輸等,涉及的家庭不止此數。
海豚有價,在香港居住的市民也有價。有商業及消閒活動,便有使用機場的需要。現時的科技已令噪音、空氣及在建造時對人及海豚的影響減至最少。相信大家不可能一方面反對興建第三條跑道,另一方面卻多出外旅遊,或在香港享受由各國而來的美酒佳餚。
要討論的,是簡單的生活方式。若社會大多數人不同意減少出外,或減少因物流而帶來的貨運,那便要在建造的同時作出補償,否則生存有困難的不是海豚,而是香港的市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