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4年7月1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出訪韓國,與早前韓國總統朴槿惠的來華訪問,已把兩國關係發展大大提升,令中韓合作掀開新頁。這次習的訪問適逢日本修憲之後,中韓更有同仇敵慨之感,形勢尤為敏感而令訪問更受注目。
增合作 擠佔日台在華市場
中韓關係的發展,對東亞政經格局的影響均事關重要,值得多加研究。
目前中韓關係以經貿交流為主體,且雙方均有意加速這方面的發展。習近平此行便帶去了包括阿里巴巴及百度領頭人等200多個工商界名人,堪稱陣營鼎盛。習還特地會見了韓國五大財團的領頭人,目的是推動兩國企業加強產業發展合作。總體來看,習訪韓凸顯了四大經貿合作要點,成為今後的行動指引。首先是金融合作特別是與人民幣相關的措施:在首爾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並實行兩國貨幣直接交易,在韓發人民幣債券,和給予韓國8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等,第二是各種實業的合作,雙方企業簽訂了鋼鐵、資訊及電子零部件等領域的具體投資項目。第三是中韓今年內完成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商談。第四是習提出中韓聯手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為亞洲經貿合作注入動力。朴槿惠則表示支持中國提倡的絲路經濟等建設構思。
其實目前中韓的經貿交流已十分緊密,中國已成為韓國多個交易的最大夥伴:包括出口市場、入口來源、海外投資對象、留學生來源及海外旅行目的地等。
韓國亦成了中國的重要經貿夥伴之一,甚至有壓過日本之勢。若再加上上述幾項新發展,則合作前景更為亮麗,交往的深度廣度均可再上一層樓。人民幣國際化之風吹到韓國,將有利兩國經貿交往加快發展。中韓FTA快要完成更引起震盪;台灣馬英九得悉後表示「心急如焚」。日本同樣備受威脅,韓國產品如汽車等將可擠佔日本在華市場份額。韓日及韓台生產的直接競爭度頗大。此外,中韓企業的生產合作同樣可擠佔日、台在華市場。
中韓交往 拓儒家文化經濟圈
70年代時西方已興起大中華經濟圈及儒家文化經濟圈等說法,現時除了大中華經濟圈已基本形成外,中韓經貿合作深化,又呈現了儒家文化經濟圈的雛形。隨着FTA、韓國人民幣業務及中韓產業發展合作等的實現,中韓經濟將如一些評論所說,由互補階段進入互融階段。這除了可促進中韓發展和互利雙贏等經濟效益外,更有深遠的地緣政經戰略意義,對此絕不應忽視。
正如上述,中韓經貿合作將有擠壓日本經濟的作用,中韓合作不單可擠壓日本在華市場,進一步還可擠壓日本在其他地區的市場。但更嚴重的是對美國的影響。為「重返亞洲」,美國通過挑撥離間製造事端,主要目標是建立對付中朝等的美日韓鐵三角關係。但這意圖已告失敗,中韓經貿關係日深,利益所在令韓國根本不可能跟隨美國對抗中國。何況日韓間積怨甚深,故美日韓鐵三角基本上並不存在,只是在部分議題上三國可以協調一下。本來朝鮮問題是三國的政策共同點,但近日日本與朝鮮的「眉來眼去」已令韓國不悅,指日本單獨與朝鮮交易不利合作解決問題。
總之,韓國只能在中美鬥爭中保持中立以求取恰當平衡。但不少評論指韓國「安全靠美經濟靠中」,實是過分簡單化的觀念:在經濟上美國仍是韓國的重要經貿夥伴,在安全上韓國卻要更多依賴中國。駐韓美軍乃最後保險,用來以防萬一及作為威懾。但朝鮮領導無論過去與現在的都非瘋子,絕不會輕率南攻而自取滅亡,故動用美軍的機會不大。中國同樣有能力制止朝鮮妄動:沒有中國的援助,朝鮮日子也難過,莫說要大規模動武。
與朝鮮關係穩 韓漸近中遠美
實際上中韓間的朝鮮政策有基本共同點:不允朝鮮發展核武,不想觸發朝鮮半島戰爭而力保和平與發展,希望朝鮮政局漸變而不想其突變、崩潰。這與美國的想激化局勢以利其控制東亞的霸權主義思維根本不同。因此中韓在對朝策略上趨近十分自然甚至必然,值得注意者是在習近平訪韓峰會的聯合聲明中,出現了「中方積極評價韓方為改善韓朝關係做出的努力」說法,反映中韓對朝策略的同一性在提高。展望今後,隨着中韓經貿關係深入發展,韓朝關係漸趨穩定,則韓國在中美間將有「近中遠美」的微妙漸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