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4年6月16日 明報 社評>
大陸影星胡歌上周旋風式訪台,與台灣青年對話,在島內掀起一陣「《繁花》熱潮」,引發對兩岸民間交流的熱議。昨日起第16屆「海峽論壇」又在福建廈門開鑼,是賴清德上台後首度舉辦,今年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邀請了約7000名台灣各界人士參加。不過,兩岸近年的政治僵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往一度熱絡的文化、教育、旅遊觀光乃至經貿領域交流,幾乎全部陷入低谷,且民進黨當局慣用「抹紅」手法,亂扣「統戰」、「第五縱隊」帽子,毒化兩岸民間交流氣氛,令人擔心在政治僵局未解的大氣候下,兩岸民間交流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民進黨執政加三年疫情 兩岸文化旅遊交流斷崖
胡歌上一次到台北是參加金馬獎活動,當時《琅琊榜》在島內的熱度不減,今次則是乘本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繁花》熱播的「東風」訪台。他上周三與台灣青年交流時說,自己的滬語中帶台灣口音,「說明我們不分彼此」。又向台灣影視導演喊話,「我是一個既便宜又好用的演員,如果大家有好的劇本一定要找我。」在台灣掀起的這一波熱潮,被認為是民間交流在兩岸關係中演繹出新的想像空間。
曾幾何時,兩岸民間各項交流熱絡,但民進黨執政8年加上3年疫情,現時台灣的大陸遊客人數已斷崖式下降,從2015年最高峰時的400多萬人次,降至去年的20多萬,兩岸螺旋式報復性禁止團客,已重傷台灣旅遊產業;2017年大陸赴台高校升學人數達到9000多人的最高峰後,去年也回落到2000多人。受出生率下降影響,上周剛揭曉的全台大學入學分發結果顯示,招生缺額達1.1萬,為7年來第二多,頂尖大學也難逃缺額,不少學校都期盼陸生回流,改善招生困境;自從2018年「金馬獎」上有獲獎人發表被指「台獨」言論後,引發大陸主流電影和電影人杯葛,但並不影響一些台灣製作電影如《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獲高票房,而大陸的劇集《繁花》、《慶餘年》等,在島內也引發追捧……
應該說,兩岸民間交流的肅殺氣氛,是兩岸政治大氣候使然。民進黨在疫後兩岸觀光團開放問題上,堅持所謂「對等、尊嚴」原則,去年底曾宣布即將開放已禁4年的赴陸旅行團,但今年2月政策急轉彎,再度祭出「禁團令」,不許招攬赴陸團,6月1日後一律不准出團,引發旅遊業者不滿,痛批民進黨「選前騙票」;民進黨當局不斷操控「抗陸保台」牌,將正常的文化交流說成是大陸的「統戰」、「認知戰」,對有大陸資金背景的視聽平台發難,禁止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陸資互聯網影劇平台在台落地,令島內民眾追看大陸電視劇非常困難,如《繁花》這類熱播劇集,都要等到島內的串流媒體平台MyVideo購買了電視劇的版權,直至上周五才開始播放;上周傳出大陸下月將邀台灣網紅拍攝旅遊宣傳影片,介紹大陸景點美食,亦被揣測是大陸「砸錢」的「文化統戰」。
就以胡歌今次台灣行為例,由於隨行的上海市台辦主任鍾曉敏,與國民黨籍台北市長蔣萬安會面,商談今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事宜,就被質疑此行有「統戰」目的。台灣陸委會雖然否認禁止胡歌談及「繁花」、「上海」等字眼,但亦間接承認胡歌此行未開記者會,是受限申請單位與申請名義的「相關規範」,「怎麼申請就怎麼批准」。發言人承認陸委會對各式「統戰」都很敏感,還陰陽怪氣地表示,「主辦單位是怎樣神通廣大請到胡歌,經費哪裏來的,我們也很好奇」。
抗中保台釀兩岸對立 宜反思交流活動實效
民進黨多年來操弄「抗中保台」議題,製造兩岸民意對立,只要涉及到兩岸交流,哪怕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總有人用政治的放大鏡檢視,例如對今次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前期接洽,台灣就有輿論質疑為什麼上海市是台辦主任來而非市長本人來,再度炒作「矮化」、「不對等」。近期更有綠營立法委員拋出「第五縱隊」一說,指在大陸生活的台人,以及與對岸接觸較多的政客、基層村(里)長等共數十萬人屬「高風險群」,需要「控管」,更形成風聲鶴唳的寒蟬效應。台灣陸委會已多次「提醒」稱,海峽論壇乃「不樂見參加的統戰活動」,率團出席的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永遠都是放火,國民黨是救火,但放火的人有時還變成英雄,救火的卻被污衊,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可見,在當前兩岸的政治氣氛下,民間交流的空間仍很有限。
兩岸交流目前這種現狀,亦值得大陸方面反思,多年來斥資舉辦如海峽論壇這樣動輒數以千計人的大型聯誼式活動,真正成效幾何,將民間交流的「紅利」惠及廣大台灣民眾,擴大交流效應的範圍,才是最大的挑戰。現在北京強調兩岸融合發展,在對岸福建設立「示範區」,擴大兩岸民衆的受益面和獲得感。更要設法降低政治色彩,增進兩岸民心相通,例如胡歌訪台這類軟性互動,與《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熱賣、今年多個台灣音樂組合「登陸」演出、台灣饒舌歌手登上了《中國有嘻哈》節目一樣,這些都是兩岸共同流行的文化,同時受到兩岸年輕人的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