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陸撤台134產品關稅優惠 劍指賴清德獨論 台斥典型經濟脅迫

<轉載自20246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大陸昨日宣布,6月中起,中止對原產自台灣的134項產品的關稅減讓;國台辦批評賴清德「台獨」謬論,破壞ECFA實施的基礎。台灣當局估計,受影響產品金額約98億美元,佔台出口比重約2%,衝擊在可控範圍;總統府批評這是大陸典型的經濟脅迫,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面推進。

新華社報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指出,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委員會按規定和程序決定,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615日起,對134項台灣產品中止採用ECFA的協定稅率,會按現行規定執行。

國台辦斥賴煽動兩岸經濟脫鈎斷鏈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ECFA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簽署的,但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鈎斷鏈」,嚴重破壞兩岸協商和ECFA實施的基礎,是大陸不得不進一步中止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

涉及產品涵基礎油 台塑石化:已逐步轉移市場

這是去年12月以來,大陸再次中止對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根據昨日公告,所涉台灣產品包括潤滑油基礎油、競賽型單車、部分紡織品等。

其中,生產基礎油的台塑石化被認為首當其衝。中央社引述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公司從3年前就開始針對基礎油外銷轉移市場,大陸市場佔外銷比重至去年已降到32%,未來會繼續轉移到東南亞等其他市場。另外,台化評估有3項產品受影響,今年受影響的關稅約690萬美元。

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對大陸再次「無理且片面」中止134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這種對台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阻礙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架構的分工模式,更讓兩岸的經貿漸行漸遠、脫鈎斷鏈。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會針對目前的狀况,跟實際受到傷害的業者,給予充分溝通,協助轉移市場。

台業界稱累計佔ECFA整體項目28%

台灣工商協進會表示,大陸至今公告中止優惠關稅項目達146項,佔ECFA整體早收清單產品項目28%,建議政府持續與對岸溝通化解歧見,並協助業者加強拓展海外市場。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評估,北京不會完全廢除ECFA,因為經貿只是手段,「北京的基調仍是融合發展,這些行動是為了表達對520就職演說的不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