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地緣世界盃」中東開踢 中美對攻爭冠?

<轉載自20221212 經濟日報 評論‧世情版 欄名 : 中外廣角鏡 撰文:連兆鋒>

卡塔爾世界盃有聲有色,宣示中東不是你們想像的戰亂落後,讓一些西方人看不順眼。某些大台連揭幕禮也不願直播,讓本國球迷叫罵。某些傳統強隊心思都用於政治表態,結果連16強也踢不進,遭網民群嘲。

足球世界盃繼續之際,「地緣世界盃」也在中東開踢。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國事訪問沙特阿拉伯,並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阿正常外交,美國竟然坐不住,白宮國安委藉機攻擊中方行為「無助維持國際秩序」!

中國中東抱團 美坐立不安陷被動

這反映出美國隊在場上正陷於被動。但是,若把地緣世界盃看成中美對攻爭冠,那就忽略了今天世界多極化的複雜。現在發生的事不是簡單的你攻我守、你進我退、誰擊敗了誰就能獲得金盃,盡管美國一直以為是這樣。

美國被甚麼動呢?美沙關係近期陷入低谷,拜登早前放下「民主對抗威權」身段到訪沙特,與王儲穆罕默德碰拳頭,也無法說服對方增產石油以紓美國通脹,沙特反而與俄羅斯減產!沙特為首阿拉伯國家現在與中國擴大一系列合作;中方提出的用人民幣結算油氣交易,雖未在峰會宣言提及,但這不代表往後不會實現,會前沙特方面就首次以人民幣支付,向中國義烏企業買貨。

這就鎖定了美國要害。須知道,美國1944年主建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正式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貨幣,與黃金掛鈎,但美國1971年為應對自身經濟問題,突然放棄金本位,讓美元貶值,這樣懶理別國身家縮水的損人利己操作,仍無損美元霸權、不愁美債無人買,相當程度是因為石油危機,令以美元計價的油價暴升,客觀地保證了全球美元需求。

沙特是最大石油出口國,中國則是最大石油入口國,去年入了沙特超過四分一出口;中沙石油買賣用人民幣結算之門一旦打開,美元霸權堤壩即會出現缺口,也難怪美國抓狂。

沙特為首阿拉伯世界為何疏遠美國、靠攏中國?拜登政府念念不忘記者卡舒吉在沙特使館遇害案、將矛頭指向穆罕默德,看來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此之下還有諸多深層原因。

美超沙俄成最大產國 變中東對手

首先,石油供求從一開始就是美沙關係的根基,但這已徹底改變。美國不到10年前還是最大石油入口國,但頁岩革命徹底扭轉了產量自70年代一路下降趨勢,美國近年其實已是超越沙特及俄羅斯的最大產油國,更成為淨出口國,是中東產油國對手。

其次,美國政策加劇了和中東油國之間矛盾。美國大幅加息,自是又一次將本國經濟問題輸出、收割全球的操作,而美元異常走強下,油價今年已從高位挫近4成,威脅油國收入。美國率西方國家單方面限制俄羅斯油價,並以美元為武器對俄,進一步引起沙特等國警惕。

接着,美國戰略重心從中東轉走,結束了大力投資沙特對付伊朗局面。沙特早些年軍費狂增至全球第三,終究錯付。美國走人,沙伊反而得到緩和,也門、敘利亞等地代理人戰爭漸息,沙特與「親伊」鄰國卡塔爾亦一笑泯恩仇,共賞世界盃。沙特相信清楚感受到,有些力量已沒法像過去一樣帶來建設和繁榮,只能帶來戰爭和破壞。

再者承接上一點,中東不打了,有更多精力聚焦發展,產油國也意識到長遠必須轉型,誰可幫大忙?卡塔爾世界盃從場館、通信、電動車,到體育用品、紀念品甚至大熊貓,中國除了國足該去的都去了。至於西方國家在G20那所謂支援發展中國家基建的會議,除了東道主印尼無奈不得不到場,就只有印度賞臉。

此外,從百年變局層面看,美國同時與中俄為敵,意味中國及俄羅斯已抵擋了西方鋒芒,其他非西方國家得以免受最狠的攻擊,因此亦有更大自信和自主空間,掙脫西方霸權欺壓。這不只正在中東發生,也正在東南亞、拉美、非洲發生。

美國已故戰略家、前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在1997年《大棋局》一書提出,中俄及伊朗組成「基於共同委屈而非意識形態的反霸同盟」,會是對美國在全球至上地位潛在最危險局面。

華在中東立足穩 發揮全球影響力

如今看來,布熱津斯基預言不但已成真,現實對美還更「危險」:中國伊朗去年已簽署25年合作協議,現在波斯人對手阿拉伯世界都傾向中國,而突厥人國家土耳其也與華保持相對友好,中國在中東這亞歐非交滙之地立足穩固,打下了進一步發揮全球影響力的好基礎。

不過,這場地緣世界盃不是你輸我贏、成王敗寇,絕非「我策反了中東,你淪為喪家犬了哈」的冷戰式爭奪。美國霸權衰落、廣大發展中國家擴展與華合作是不爭事實,但美國其實只是失去一言堂專利,仍會是具影響力的大國;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稱霸,各國更不會答應扳倒一個霸權只是迎來另一霸權。中方多番指出,中東是中東人民的中東,不是誰家後院,更不存在所謂真空。

巴基斯坦裔國際媒體人、伊斯蘭世界研究專家Dilip Hiro 2012年著作《After EmpireThe Birth of a Multipolar World》(帝國之後:一個多極世界的誕生)認為,當今世界並非「美國對中國」或「西方對亞洲」,而更像是一戰前(曾長期普遍和平,非一戰前夕)的歐洲,國與國之間頻繁轉換盟友和對手,以達到沒有一國享有支配地位的共同目的。

石油倘人幣結算 勿當「聯中反美」

換言之,國際關係按個別議題「斷件計」是多極世界特色。事實上,中東民族與教派爭端格局一時難有根本改變,阿拉伯國家就發展議題向華靠攏,軍事安全上仍重視美國作用,這對他們並不矛盾。沙特貨幣也和美元掛鈎,就算部分石油改用人民幣結算,也旨在多樣化平衡風險,不應理解成「聯中反美」。

正如歐洲政客一邊搶購卡塔爾天然氣,一邊大罵對方「侵犯人權」,而卡塔爾反嗆以示不滿的同時,也沒有影響生意交易,這也許就是多極世界的體現。

中國往後或需習慣歐洲「精神分裂」,盡量避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因政治爭拗觸礁一類事件重演。對於中東和其他發展中地區,中國亦毋須期望過高,只要專注做好有利雙方的事,滿足發展和安全這第三世界共同願望。至於美國能否習慣霸權不再、與各國平起平坐,恐怕就是另一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