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9年12月10日 經濟日報 社評>
新居屋昨開始揀樓,買家憂喜交集,喜是能以大折扣置業,憂是會否摸頂入市。居屋嚴重供不應求,市民憂慮樓市調整惟仍要入市,政府須設法增加居屋供應,滿足住屋需求。
需求增供應減 現中籤率僅1.7%
今期4,871伙居屋昨首天揀樓,售價約529萬元的樓王迅即售出。有買家向記者表示擔心樓價會大跌,甚或將撻訂,有的強調單位是用來自住,無懼樓價升跌。昨日安排80人揀樓,但只有54人到場,最終53人成功揀樓,即約有1/3中籤者沒到場,情況比預期平淡,亦反映有部分人對樓市調整感憂心。不過,居屋準買家眼見樓市有調整勢頭仍入市,底因有三。
其一,今期六個屋苑中有四個屬市區盤,其中何文田冠德苑不但位處市區名校網,高層單位更可遠眺維港海景。若錯過今次揀樓機會,往後幾年未必再有市區居屋可供選擇。
其二,折扣大。這是政府去年改變居屋定價機制後第二次推售新居屋,以市價59折定價。樓價現雖略回調,但仍在高位徘徊,能以約529萬元買到三房海景單位,自是極具吸引力。
其三,市民對居屋需求殷切。今期居屋收到破紀錄逾30萬份申請表,超額60.5倍,比上期收到27.2萬份(超額60.4倍)還要多,換言之,中籤機會僅1/60,若大抽獎中了而不上車,要再中獎恐怕不知要等多少期居屋。
惟這些熾熱原因背後,有一個基本因素,就是居屋嚴重供不應求。本港樓價升幅近年不斷跑贏港人加薪幅度,令大量中產既不符公屋資格,又負擔不起私樓,慘成夾心階層。政府早前因應實際情況,將居屋定價改為與市民負擔能力掛鈎,令更多家庭符合資格,就令需求問題更嚴重。
港府因應民情重推居屋,但供應卻嚴重不足,遠遠未及2002年停售前水平。在回歸前12年的每年居屋平均推售量為1.69萬伙,1997至2001年間每年平均供應量更高達2.19萬伙,但2016年恢復重售居屋以來,平均每年供應量為3,516伙。需求大增、供應大減下,居屋停售前的中籤率最低是13.1%,最高更達47.9%,現時則只是1/60,即僅1.7%,可見供求缺口之大。
出售遠期樓花 安民心等抽籤
政府要解決居屋嚴重供不應求問題,最王道的方法是拓地興建更多居屋,但在當前土地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拓地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短期可考慮續透過將私樓地皮改作興建居屋之用,讓工程可盡快開展。政府同時還可透過出售三年或四年的遠期樓花,讓市民感到上車有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