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低處未算低的國民黨

<轉載自2019122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兼任講師>

一年之前,國民黨在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大勝,當中以韓國瑜贏得高雄市長最為經典,畢竟「南綠北藍」一直都是台灣政治的政治分界,而高雄長年為民進黨陣地,要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韓國瑜卻成功了。所以在選舉過後,大部分人都相信國民黨已經全面復興,走出2016年、馬英九8年執政後所創下的谷底。

然而一年過去,當時短暫出現的樂觀已經一掃而空,各項民調都顯示國民黨在總統和國會選舉都大幅落後,普遍的預測都是:除非民進黨/蔡英文在明年111日之前出現致命大錯,否則國民黨要翻盤,將會是「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國民黨本來氣勢如虹,為何一年時間就弄得如斯田地?韓國瑜以及國民黨在今次的選舉,賣點又是什麼?

一盤散沙 表現似「趕客」多於動員

「百年大黨」國民黨,現在看起來就像一盤散沙。從年初初選到後來郭台銘退黨,黨內不同勢力、不同人物始終不能好好團結。政治人物各懷鬼胎不是新鮮事,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放下恩仇,像蔡英文與賴清德就是好例子。相比民進黨一直以來都有不同派系的鬥爭(像所謂的「新潮流」、「正國會」或蔡英文自立的「英系」,派系分明、各自競逐黨內資源),國民黨黨內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派系「山頭」,最多只是像以往馬英九、王金平的公開不和。

但國民黨現在不同大老始終不能放下分歧,而韓國瑜最終也只能選擇沒有黨籍的張善政作為副手。張善政或可以跟韓國瑜互補長短,但論吸票能力、對藍營支持者來說,朱立倫會否比張善政更吸引?大家都心裏有數。這裏多少證明了,黨內有派系主義,不一定導致政黨不團結,關鍵還是看看政黨是否有足夠資源,可以分配、並滿足黨內不同力量。像日本自民黨,同樣是舉世聞名地由派系所主導,但長年以來都非常團結穩固,一直壟斷日本政治。

2016年是國民黨創黨以來的最低點,既然來到谷底,外界自然期望國民黨可以反彈(而2018年地方選舉就給藍營支持者帶來一點希望)。台灣政治,民進黨與國民黨的支持者其實不相伯仲,因此選舉的重點,從來都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以及更重要的是要令各自支持者歸隊和投票。但觀乎國民黨和韓國瑜的表現,似是趕走支持者、令支持者放棄,多於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

先談韓國瑜,爆冷成為高雄市長的時候,「韓流」「韓粉」席捲全台灣,「庶民」、貼地形象,與過往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都截然不同。但物極必反,韓國瑜上任之後頻頻失言,政績也未見突出,形象慢慢變成市井和低俗,即使韓粉依然為之瘋狂,但也同時直接令很多「非韓粉」的藍營支持者卻步。國民黨喜歡批評蔡英文是「空心蔡」、政策不實際,但如果換成信口開河的韓國瑜,又可以帶來什麼改變?

立委推爭議性人選 無異政治自殺

當韓國瑜輸了總統選舉,國民黨本來還有另一戰場——立法院選舉。但在永遠都像老謀深算的吳敦義操盤之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選戰也愈打愈艱難,最明顯的就是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以國民黨的實力,即使如2016年的劣勢(只得26.9%選票),不分區也能取得11席(立法院不分區議席一共34席,由比例代表制所產生),意味在名單上排頭10位的候選人都是絕對的「安全名單」,近乎篤定當選。

在國民黨最初未修正之前的名單中,「安全名單」包含了「非常親共」的邱毅,而年屆71歲的吳敦義也排在第10位,幾乎嚇傻所有藍營支持者,黨內不同人士都表達不滿和關注。最後修改之後,名單上再沒有邱毅,吳敦義也排後到第14位,但仍然包含了曾經公開撐香港警察的葉毓蘭,以及曾出席中共活動的吳斯懷,這份名單,依然是一點都不吸引。大部分人都覺得不解,不明白為何國民黨定出這樣的名單出選。如之前文章所提及,現在的政治氣氛,國民黨的「中國牌」是注定打不響的,仍然提名出相關具爭議性的人選,其實與政治自殺無異。國民黨黨內並非全無年輕開放的人選,像上屆不分區立委許毓仁,是黨內少有以多元進步自居的人物,但卻消失在新一屆的候選名單之上。

未能拆招還自找麻煩 選情實艱難

作為政黨,政治氛圍或許超出了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像香港持續的抗爭運動,完全是賣「芒果乾」(「亡國感」)的季節;像忽然爆出來的間諜王立強,指控韓國瑜去年的當選有賴中共在背後發功。這些事件,國民黨本來就只能見招拆招,但吳敦義所帶領的國民黨,和到現在仍然不斷失言的韓國瑜,未能拆招之餘還不斷自找麻煩,國民黨的選情實在艱難。

最後,有人可能問,除了求神拜佛希望對手出錯之餘,現在的國民黨還有什麼可做、有什麼賣點?繼續是無限發酵蔡英文論文風波?還是在「一國兩制」的陰霾之下繼續打「中國關係」經濟牌?或許,就只有吳敦義自己才心裏有數。

(台灣選舉分析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