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期盼年輕人有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

<轉載自2019626 撰文:何濼生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我明白今天的香港青年,對今天的中國多不認同。個人認為,這既可理解,亦不必大驚小怪。我本人對身分認同這課題從來不太在意,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只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有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無論如何,狹隘的民族主義在歷史上衍生了無數悲劇。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對非我族類的歧視甚至敵視的情緒,舉世而言仍非常普遍。我樂見今天的年輕人關心政治和公義,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虛心探討民主和公義的內涵。

什麼是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

首先,我認為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就是要從狹隘的民族和國家忠心論走出來。我曾在香港電台的《星期六主場》宣稱:我是最不願效忠於任何國族的人;我只相信身在何方都積極地投入生活。自己的座右銘是:廣闊的天地就是我的家,自由自在就是我的理想。設若中美真的發生戰事,我會不認中美,一心站在正義的一方。

談到正義,我早於讀大學期間拜讀John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正義論》)。我非常欣賞Rawls對正義的解讀。他提出思考正義首先要忘記自己的身分,設想自己可以是社會上任何一個人,如此你就不會從自己的既有利益和既定立場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公正地思考政策和制度。後來我發現,原來早於2500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經》有「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之說,內涵跟Rawls如出一轍,就是說治國者要懂得易地而處,想及每個國民的處境。Rawls會顧及小眾的處境,又會反對以多壓少的「大多數人的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可以說,聯合國的人權宣言是建基於羅爾斯式的正義論(Rawlsian Justice),提醒各國不能以多欺少,要尊重小眾的權利。

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當然亦包括尊重每個國家的象徵事物。因此人家唱國歌,雖然自己不屬該國公民,自己當然仍應尊重。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人,官方國籍是中國公民。縱使自己對中國有意見不肯認同,若有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就應有易地而處的意識,在人家唱國歌時顧及其他人的感受,而不會做出不尊重或羞辱性的行為。
世界公民的文化和胸襟,當然亦包括對任何一個國家均用同一標準,是其是、非其非,而不會刻意敵視任何一個國家。

身為世界公民,我對今天中國就是採取這個態度。我曾於《明報》發表〈北京處理高瑜案手法難理喻〉的文章(2015716日),批評北京的一些做法;又曾於《南華早報》發表文章評李波事件,稱北京宜致力矯正錯誤,挽回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我跟大家一樣,希望中國會平反六四,肯定天安門廣場學生的愛國心,更期待中國大陸會逐步開放言論自由。這些意見我都已發表。但我在批評之餘,又同時肯定中國多方面的成就。客觀持平地看,神州大地基本上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更重要的是,中國已從毛澤東「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過渡到「穩定壓倒一切」的顧全大局的務實思維。大型政治運動基本上絕迹,這顯然是大進步。

中國亦認同普世價值

自認世界公民,我當然認同普世價值。大家或感意外的是,原來中國也非常認同普世價值的存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口號正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既然如此,那末「中國夢」和「美國夢」應該沒有什麼分別,普世價值不外是自由、平等、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免於恐懼、世界和平等。

有人說:普選和政黨輪替是普世價值。這點我跟很多朋友的想法不同。我認為政治體制只是達到國泰民安的手段,而哪種政治體制會更有效達到國泰民安,其實不宜過早下定論。我當然同意平權和限權,但平權和限權不一定要靠多黨競爭。而觀乎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賓等地的經驗,多黨制並不一定能遏止貪污和濫權。

我當然同意制衡是良治必須具備的機制,民主亦必容不下毫無制衡的獨裁。但我認為像毛治時期的「一個人說了算」的情况,在中國已成過去。今天的中國大陸雖仍欠自由媒體的輿論監督,但「三個代表」已寫入憲法,要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領導人不大可能明目張膽以權謀私,而國家領導人亦已多番輪替,無人可以「家天下」。相反,政府官員的升遷和領導人的選拔,都要靠政績和表現評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又設立了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網站,供國民實名舉報。而各地方的黨紀委、監委亦多設實名舉報機制。實名舉報的運作當然未算完美,據中紀委網頁稱,近年各地查處了多宗泄露舉報資訊甚至打擊報復舉報人的案例,警告故意泄露群眾舉報資訊,後果會很嚴重。

個人觀察:西方式民主的好處是國民參與度通常更高,而輿論監督和法治精神比中國現行制度更有公信力,缺點則在政策相對短視和利益交換盛行,而大財團大企業的影響力更經常主導了政策的制訂;中國現行體制好處是執行力強,更比西式民主高瞻遠矚,並更傾向考慮國家整體利益而非選民利益,缺點則是容易被指為威權式管治、缺乏司法獨立和欠公信力。

反修例者眾 反映中國新聞自由法治欠佳

個人認為,中國現行體制的公信力有望逐步建立。首先是中國多年來政績輝煌,在扶貧、醫保、社保、基建、教育、生態保育、食物供應(food security)等各方面成績都很好。中國在2019年「U.S. News」的世界優秀國家排名榜,是80個國家中的第16位。其次是,筆者期望中國隨着國家自信的提升,將可逐步開放新聞自由,並進一步提高法治水平。筆者當然不敢說這良好願望實現的機率有多高,但我肯定:中國若不在這兩方面爭取成績,她將要付出很高代價。是次反《逃犯條例》修訂人數龐大,正是反映近年在這兩方面表現欠理想。

最後,我認為世界公民一定要有包容的胸襟。內地要行「符合國情」的政治體制,我們就看它如何發展。政治體制其實都要從實踐中印證誰優誰劣;先驗論或以自己喜歡的強加於別人,本身就不科學不民主。我們也要避免以偏概全(「警察都是黑警」、「示威者都是暴徒」)。對中國也好,對香港也好,讓我們都是其是、非其非,並祈盼更好的明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