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人口老化的矛盾

<轉載自 2011 127 日 明報 論壇版 作者: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已迫在眉睫,現時香港男性平均壽命已達80歲,女性平均壽命更是86歲,在醫療日益進步的大環境下,將來這些長壽數據只會往上移,而伴隨着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也會伴之而來。
 
 
人們常說20年之後香港會是銀髮族的天下,到時候社會上供養老年人的年輕人比例將大幅上升,在2009年時的老年撫養比率是每千成年就業人口撫養17165歲以上的老人,但這比率預計到2029年時便會達391,而這估算更有可能低估,因為隨着上文所說香港人的長壽,將會令老年撫養比率增加,也就是說每名年輕的勞動人口,負擔供養的老年人數目將會有增無減。

馬上開展工作 不能再等待

在這背景下,要長遠為老年人醫療和退休作安排便成了一個重要課題。在不同的場合裏,政府都表示了對問題的關注,在民間這個憂慮也早已植根,尤其是中產以上的一群,他們深明老有所依還是要靠自己,是以他們每多會有退休安排,也會自願地購買人壽和醫療保險。可是,政府除了在口頭上教育市民人口老化之困外,在政策上卻看不到有什麼長遠規劃的努力。

對廣大市民來說,若要令他們多加注意自己的晚年安排,單靠將老年無依描繪成多悲涼徒具恐嚇,只是威嚇性的教導是不行的,更重要是如何提供誘因,令市民將安老變成一個自己可處理的問題,政府角色只是提供基礎安老服務給社會上最不幸的一群,而非是最大宗的安老服務提供者。如果要政府為安老服務包底,稅收的擔子將會很重,也容易引起交稅的人和享受福利的人的爭議。

坊間現時也有聲音要求實行全民退休保障,他們用意是良好的,也是針對安老問題下了工夫。只是全民退休保障的負擔太重,政府實在承擔不了,即使是依照現時的一些建議,以政府注資基金形式來運作,這個模式只可以在運作初期起到作用,要是在20年之後當老年人口暴增,這種以福利形式的全民退休保障便會無以為繼,所以王道仍是引導民間的力量,讓市民為自己的老年安排打算。

政府若要令市民自發的為自己安老作打算,就要在稅務上對自願醫療、退休供款提供優惠,令市民對年輕時所額外負擔的安老預算有所得益。對政府來說,這等稅務優惠可能令當時的稅收減少了,但代之是將來在安老上的開支卻又減少,也減輕將來年輕人撫養老人的重擔。其實以前在不同的場合裏,這種以稅務優惠去疏導市民自願安老供款已是老調重彈,只是政府在這方面卻顯得有所顧忌,尤其是對有可能的法律漏洞有着戒心,是以不願意去嘗試,但時移世易,我們在老年問題上已沒有多大的空間迴旋,一個具苗頭的安老計劃少說也要10年時間的累積,馬上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已不能再等待,我們也不希望因為我們現時的自私而要子孫後代承受惡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