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破壟斷增教育 避「中等收入陷阱」

<轉載自2011121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北京觀察 撰文:林美芬>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表的《藍皮書》稱,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4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標準,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
今年12月,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0周年。
在入世後的第一個10年,全球化和人口紅利使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貿易國,躍居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將要面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這將成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風險。
日韓跨越「陷阱」 中國需20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發展過程中積聚的種種矛盾,會隨着經濟增速的放緩而集中爆發,經濟會出現停滯不前的困局。
事實上,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進入經濟學家定義的「中等收入階段」後,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未跨越,經濟停滯帶來的貧富兩極分化、腐敗、就業困難、社會動盪等諸多問題,這些被學者們稱為「中等收入陷阱」。
過去幾十年,在較大經濟體中,只有日本和韓國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日本用了12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跨越,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由於地區發展、收入差距巨大,加上政治改革滯後,中國經濟想要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至少要用上20年或以上的時間。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內地經濟以年均9.9%的速度增長,人均GDP從低收入的300美元,到去年的4,4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之列。
矛盾激化 未來恐集中爆發
從全球發展來講,很多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準之後都出現了經濟增長瓶頸的問題。因此,「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中國要面對的最大的風險。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種種挑戰,其中包括房地產泡沫、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勞動力成本急升,社會和經濟面臨轉型壓力,經濟增長在放緩,這些迹象預示着,「中等收入陷阱」漸行漸近。
因此,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政治、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和轉型,是中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中國社科院的報告也稱,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產業競爭力的狀況,取決於能否解決好中國產業競爭力提升過程中所面臨的矛盾。
當前中國經濟和社會面臨着諸多矛盾,一方面是國家資源、財富進一步向大型國企集中,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此外,高樓價、地區發展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公、官員貪污腐敗嚴重,隨着經濟的進一步放緩,這些矛盾將會進一步激化,並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集中爆發。
近期,各地官民集體衝突幾乎是無日無之,此前浙江省湖州出現了暴力抗稅事件,到近期各地出現的大規模示威集體維權事件,「維穩」的壓力愈來愈大。
減稅破壟斷 要提升生產力
中國內地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加速改革,打破國企壟斷,給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減稅等政策,來改變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局面。日本當年就實施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韓國則推行「新社區運動」,目的就是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為兩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支撑。
過去30年,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動力供應,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隨着勞動力工資成本上漲,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在減弱。以耐克(Nike)為例,中國原來是第一生產地,現在改成越南了,因為越南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工人的五分之一。
隨着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中國也正在失去低成本的優勢,中國經濟增加教育和人力資源的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效率,加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升服務業,以提高競爭力,擺脫對勞動力資源和土地等要素的過分依賴,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內地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加快進行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轉型經濟發展方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