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餐桌浪費每年2000億佔華年產糧食三成半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近代發生過多次大饑荒的中國,如今竟淪為糧食超級浪費大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國家糧食局數據均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高達百分之三十五被浪費掉;僅餐桌上浪費的食物,便足夠讓兩億多人食用一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坦言:「解決糧食浪費問題,是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大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仍有8億多人在忍受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在全球有多達三分之一糧食遭到損失或浪費。中國的浪費更高於三分之一,每年高達百分之三十五生產的糧食被浪費掉。

近年中國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尚有8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近2000萬城市低保人員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貧困人口,不少人三餐不繼,但浪費情況卻隨處可見,甚至達到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足夠逾兩億人食一年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吳子丹亦指,中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和浪費就高達700億斤。僅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約值2000億元人民幣,便足夠兩億多人食用一年。

據悉,餐桌外的糧食浪費當中,生產、儲存、運輸及加工等四方面尤其嚴重。

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收割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增加糧食遺漏數量;儲存時在一些農村地區,不少農民儲糧是採用直接堆放在地上,這樣儲糧不但造成浪費,還易導致霉變;運輸方面,部分用鐵路運輸需途經一地再轉運一地,過程中最少經三四次搬倒,每搬倒一次會出現一部分損耗;而加工時,以大米為例,為求令米粒賣相「光鮮」,大部分大米會進行拋光加工,令其看起來晶瑩剔透,但拋光一次大米會減少一層,產出大米成品變少。

永暑礁變南沙第一大島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觀察者網報道,隨2013年底開始的填海作業不斷加速,中國固有領土三沙市永暑島(原名永暑礁)的面積也在迅速擴大。世界知名商用高分辨率地圖網站DigitalGlobe16日更新了其衛星圖片。按最新圖片分析,永暑島主島的面積與9月底相比有了進一步擴大,達到了大約0.9平方公里。這不僅意味永暑島已成為中國大陸實際控制的最大南沙島嶼,也標誌永暑島取代中國台灣當局控制的太平島,成為南沙群島第一大島。

永暑島位於南沙群島中部,距中國大陸約740海里,距海南島榆林港560海里,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該島位於南沙群島九章群礁和尹慶群礁的中點,地理位置重要。最近一年來,中國在南海多個島礁進行填海擴建工程,包括赤瓜礁、華陽礁、南薰礁在內的大批島礁上及其附近海域,均出現了大批中國工程人員的身影。至於永暑礁,由於其地理位置險要,而且有面積較大的礁盤,周邊大約7萬米半徑內沒有密切靠近的敵佔據點,因此也成為了填海工程的重點建設島嶼。

中國大約今年6月在永暑礁的填海造島工程正式開始,隨後網友通過DigitalGlobe等渠道,獲得了多張實時更新的永暑礁的衛星圖片。網友發現,永暑礁主礁盤的東北角成為了本次填海造島工程的第一落腳點。同925日網友曝光的圖片相比,短短20天時間內永暑島的面積增加了約3倍。有網友根據1016DigitalGlobe發佈的衛星圖片計算,永暑島主島的面積已經達到了0.96平方公里。永暑礁也因此升格為永暑島,榮登南沙第一大島;僅次於永興島、東沙島、東島、中建島,位列南海諸島第五大島。

張恒山簡歷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張恒山,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法學組成員;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中國審判理論與實踐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法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安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國際關係學院兼職教授;海南省法官培訓學院兼職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憲法學、法理學。近年致力於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研究」。

法治終極目標:彰顯公平正義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任務,張恒山教授認為,四中全會是對三中決定的進一步接續。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國家才是「法治國家」?他在採訪中多次提到,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其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們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治來解決。在他看來,「法治國家」至少要有三個要點。

化解社會矛盾

張恒山認為,法治國家就是依照法律處理國家政務的治國方式。與這種治國方式相對的是「人治」。「人治」是指執掌國家權力者主要依據自己個人的判斷、好惡去處理國家政務。他認為,「法治國家」至少包括三個要點:現存的法律得到包括各級官員和普通民眾的普遍遵守;人們所遵守的法律是良好而完備的法律;具備使法律得到普遍遵守的、體現分工、制約的國家權力結構形式。

「簡而言之,就是令社會大眾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張恒山說:「不可否認,當今社會民眾怨氣不少,普通民眾對官員和公權力的怨氣,普通民眾之間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最終都要有賴於法治,不要法治的處理社會矛盾的方式是非常失敗的。」

防範濫用公權

張恒山認為,法治也是唯一、良好、有效地對專職性的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的官員們加以控制和防範的辦法。首先是由人民選舉產生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們集會制定法律;其次是將所有的國家機構的權力範圍、權力行使方式程序、各機構的官員產生方式、違法行使權力的責任都用法律加以規定,要求所有的國家機構、官員們遵守法律;其三是由專門的機構對違法、犯罪、失職的官員加以監督和查處,根據既定的法律程序追究其責任。

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對官員的權力加以規範、約束,對違法失職者加以追究,通過保障人民對官員們的監督、約束的權利,來防止官員們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利於己、加害於民。這種防範、控制方法,就表現為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倡設憲法法院 獨立於黨政法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落實憲法權威,健全和完善憲法監督機制和程序。學界紛紛建言要設立憲法委員會以確保憲法權威,而張恒山教授則認為,成立獨立的憲法法院則能更好地起到監督作用。

張恒山指出,中國長期以來,憲法和法治觀念就不夠強,憲法不被真正遵守和重視。「中共第二代領導人以來的歷代領導人都多次強調要尊重憲法,提出黨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但是實際上地方各級黨委並不以此為重,各級地方黨委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甚至不被追究,不是一個司法上可訴的主體,不能進入司法程序被訴訟,不承擔司法責任,所以地方領導幹部並不拿違憲違法當回事,既然違憲違法不承擔責任不當回事,所以他繼續這樣做。可以說,直到現在,我們講黨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更多的像是一個口號,並未落到實處。」

為此,張恒山認為,盡快健全和完善憲法監督機制是最有效解決違憲問題的關鍵所在。外界所呼籲的成立憲法委員會在他看來在現時條件下最為快捷、可行,但從理論上看尚不算最佳,儘管當前來看,成立憲法委員會最易操作,但無法從根本上糾正違憲。「因人大、黨委、政府、法院都可能存在違憲行為,如果該機構設立於人大內部,人大違憲,該委員會怎樣發揮監督作用?」

成員無黨派 監督方有效

張恒山認為,對於違憲監督,成立一個獨立的憲法法院或許是最佳。該法院人數並不需要很多,八九個人十來個人就已經足夠,該機構必須要獨立,組織成員享受終身制,也一定要無黨派,不受任何組織所限,方能真正發揮監督作用。

完善制度建設 確保黨委守法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記者:你認為,四中全會要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那麼在法律的具體的「立改廢」方面有何建議?

張恒山:全國人大正在做這個問題,前不久對十幾部法律進行修改,現在還在對立法法進行修改。人大自己也清楚過去有許多法律存在問題,除了技術問題外,還帶有舊觀念,所以這些法律,就要廢除,比如廢除勞教制度。中國有兩百多部法律加上各種政府法規,所有法律都需要根據形勢發展不斷地進行修改,沒有哪部法律一成不變。可以說「立改廢」本身就是法治建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記者:中央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對此目標,你怎麼看?

張恒山:法治政府能否建立首先要取決於執政黨守不守法。因為我們現有執政體制是政府直接受黨委指揮,在這種體制下,如果黨委不守法,黨委始終在法律之外,政府永遠不可能建成法治政府,法治政府一定是整個國家體制改變下才能有這種可能。

張恒山:我們當然希望各級黨委自覺守法,但現實中,每個黨委都是由一些具體的人構成的,人總是有很多貪慾,有自私的慾望,這可能會使人違反法律,所以,要從制度建設上首先確保黨委守法。我個人認為,要實現此目標還需要相當長時間。

釐清黨法孰大 改進執政方式 訪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

<轉載自201410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正在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繪製法治中國的藍圖,彰顯執政黨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和方略。權威法學家、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張恒山接受傳媒訪問稱,改進中共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關係到依法治國最核心的問題,將成為本次全會的重要議題。他認為,中共依法執政首先要明晰「領導」概念,理順「領導」與「執政」關係,釐清「黨」大還是「法」大的疑惑,具體到實際操作中,要改變多年來「黨委」權力獨大的做法,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實現執政黨的領導,這恰恰更能加強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

長期對中共執政方式有深入研究的張恒山認為,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首先要對「領導」概念加以剖析。他認為,黨的領導是指,以自己提出、並體現中國人民共同利益的價值觀念、路線、政策,吸引黨外人民群眾、甚至其他黨派及其成員的支持和追隨,在這一前提下,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事務中從事引導、組織、帶領人民群眾和其他追隨者為實現黨所提出的價值觀念、路線、政策而共同奮鬥的活動。

領導不能強迫 執政強調依法

這位專家指出,黨的領導概念包括幾個要點,黨的領導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這一組織實體,黨的領導的對象是中國共產黨外的人民群眾、其他黨派及其成員。「需要強調的是,不可以簡單地將黨的領導理解為對國家的領導。黨對國家是執政,是獨斷性地處理國家政務,這不同於對人民的領導。」他說「由此也決定了黨對人民的領導方式不能是命令式、強迫式,只能是以宣傳、說服、榜樣示範、吸引、引導的方式」。

張恒山提出,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要進一步辨別「黨的執政」和「黨的執政方式」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說黨的領導主要表達黨和人民的關係的話,那麼,黨的執政主要表達黨和國家的關係,表示黨在國家政權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黨的執政表現為黨的代表們在國家權力機構中佔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又是通過法律程序(一般是通過選舉)獲得的,所以,它是一種既定的法律狀態;執政必然要運用國家政權機構的權力去處理政務、事務;黨的代表們處理國家政務的行為,對全社會成員產生法定約束力、強制性,即全社會成員具有服從的義務。所以,這就要求黨的執政必須要嚴格依照法律,要依法執政。」張恒山如是說。

他坦言:「處於執政地位的政黨、組織、個人不可以隨意地運用政權力量處理政務、事務,可以說,在這一點上,我黨確實曾經走過一段曲折的彎路。從1957年反右到1958年大躍進,從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到文化大革命,上述錯誤的產生,最後都可以歸根於非法治化的治國理政方式的惡果。」

理順黨政關係 改革執政體制

在他看來,以市場經濟為核心的文明體系急需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轉變自己的執政方式,依法執政無疑是執政黨最正確的領導執政方略,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重申依法治國下的依法執政,也將喚起全黨幹部的法治意識,認識到中央依法執政,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力度。

張恒山解釋道,依法執政,從表面上看來,是解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處理政務、事務時所依據的準則問題——從主要依據政策、領導人講話轉向主要依據法律。而從實質上看,為了保證法律真正能夠成為處理政務、事務的依據,就必須理順黨和國家政權機關的關係——由特定的獲得憲法、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憲法、法律處理自己權能範圍內的政務、事務,黨組織不能直接行使未經憲法、法律授權的權力、更不能超越憲法、法律的規定去處理具體的政務、事務。

「其實,各級黨組織不直接處理具體的政務、事務,並不意味削弱、淡化黨的領導和執政。相反,黨組織通過路線指引、思想引導、立法領導、幹部提名、帶頭守法、監督執法、懲治腐敗等等方式,恰恰體現了依法的領導和執政,恰恰加強了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所以,依法執政同時意味、包含黨的領導方式、執政體制的變革。」

習提「四個善於」 依法執政框架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其講話中提到「四個善於」:「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張恒山指出,這「四個善於」正是中共依法執政的總原則和總框架,但最關鍵還是要進一步將這些都落到實處,特別是,最基層的領導幹部要改變多年舊習,在具體執行中重視法治,落實法治。

































張恒山指出,依法執政的具體操作是要改變多年來「黨委」權力獨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