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5年9月13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日前,中國國務院批覆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地學者認為,此舉主要出於對保護南海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的考慮,不必誇大地緣因素。
屬生物最多樣地區 非法漁業活動頻
黃岩島面積約15,000公頃,中國政府把島嶼北部的3523.67公頃劃為自然保護區。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陳相秒分析,建立保護區的區域是黃岩島生物最多樣的地方,同時,該區域非法漁業活動也較頻繁,給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帶來挑戰,因此將此區域劃為保護區。
對於該自然保護區的設立,菲律賓外交部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則回應稱,中方不接受菲方的無理指摘和所謂抗議。受訪學者表示,黃岩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是在通過環境保護的方式,來行使對黃岩島主權及相關海域的管轄權。同時,這是中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戰略的體現。
事實上,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並非事出突然。去年7月,中方公布了《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狀况調查評估報告》。陳相秒認為,該調查報告是中方設立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支撐。同年11月,中方公布了黃岩島的領海基線,相關聲明及海圖已在聯合國網站公布。「最近又有一批科學家去考察了,具體在哪個點、怎麼設(保護區)也要做一些科考,也有相應的科學研究在跟進。所以,其實我們早就有提議與計劃。」
儘管去年7月的調查評估結果表明,黃岩島海域環境質量優,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但菲律賓近來的一些行動有可能加劇破壞該地區生物多樣性及漁業資源。
中方曾在2016年允許菲律賓漁民以生計為由在黃岩島附近海域進行漁業活動。彼時中菲在南海方面的分歧得到有效管控,同時菲律賓也承諾不進入潟湖口,因此中方從人道主義、雙邊關係出發,作出善意安排。
菲律賓縱捕魚 加劇生態壓力
然而,近年有菲律賓漁船衝闖潟湖非法作業,今年菲律賓更是啟動所謂「新漁民英雄」計劃,由菲政府給漁民發放燃料補貼、送冷藏設備等,鼓勵菲漁民最大限度利用南沙海域捕撈。陳相秒分析稱:「其實就是讓菲律賓的漁民跑到黃岩島或其他海域去捕魚,擴大漁獲量,加大了黃岩島海域漁業資源、珊瑚礁生態系統面臨的壓力。」
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表示,近年菲律賓在黃岩島周圍過度捕魚的情况比較嚴重。而且菲律賓以漁業為藉口,派遣海警船不斷到黃岩島活動,對黃岩島的生態環境和地緣形勢都帶來嚴峻挑戰。「我覺得重點還是,這是一個環保的舉措,它有地緣政治的意義,但是也不能誇大。」胡波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