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3年2月8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岸於1949年分治之後,與福建廈門最近距離不足2公里的金門,以及與距離福建福州連江縣不足10公里的馬祖,被蔣介石政府塑造成「台灣的防衛前哨」,是「反攻大陸的跳板」。
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解放軍進攻金門島(大陸稱「金門戰役」,台稱「古寧頭大捷」),解放軍登島部隊共3個多團逾9千人在島上血戰三晝夜,最終全軍覆沒。台灣方面記載,共擊斃解放軍近6千人,其餘被俘;台軍陣亡1200餘人。
1958年8月23日,金門又爆發被稱為「第二次台海危機」的金門炮戰。大陸基於政治軍事需要炮轟金門,炮戰最猛烈的階段持續至當年10月5日。此後,解放軍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開炮,直到1979年初中美建交才正式宣布停止炮擊。
昔駐軍10萬 今減至3000
作為前線陣地,金門曾經部署10萬大軍,不過,隨着台灣將防務戰略轉為「防衛固守、有效嚇阻」後,金門的兵力部署如今已減少至3000餘人。
去年,大陸有數架無人機飛越金門的大膽島、二膽島和獅嶼地區,並拍攝台灣守軍哨站,引起輿論騷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