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防疫五大措施缺一不可

<轉載自2020331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進圖 資深傳媒人>

1月至今,香港和世界各地在防範冠狀病毒疫症上積累了不少經驗,包括成功的、失敗的。現在回過頭看,人們開始總結出5項最重要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減社交、密測試、速隔離。香港大致上做得不錯,但採樣測試還不夠多和快,需要向韓國學習,減少社交接觸方面,原有的檢疫令和新的限聚令都有漏洞,需要盡快彌補。

5項措施裏,勤洗手是最少爭議的,世界各地的衛生專家都認同,減少社交接觸原則上也沒有爭議,只是方法與力度的問題。戴口罩是有爭議的,歐美國家一般不建議民眾戴口罩,亞洲國家則多數認同戴口罩有助防疫。近日情况開始改變,由於東亞地區防控疫情成效遠較歐美顯著,不少歐美衛生專家和媒體開始提倡全民戴口罩,就算外科口罩供應短缺,自製布口罩也可減少飛沫傳播。這個轉變,對減慢疫情擴散以及減少歧視戴口罩民眾,都是非常重要的。

採樣測試需向韓學習

測試與隔離方面,韓國和美國的經驗值得比較,韓國在疫情爆發初期一度失控,社區感染個案激增,但韓國的生物製藥行業反應很快,一旦得悉武漢疫情嚴重,美國和德國先後公布病毒基因資料,便十萬火急研製快速測試劑,並廣泛應用在醫療場所和檢疫站,截至320日已進行逾31萬次測試,相當於美國的3倍,若以每百萬人口計,韓國有6148人接受檢測,而香港只有698人。近日美國輿論紛紛指出,美國在測試劑生產上錯漏百出,白白錯過了寶貴的防疫時間。

快速測試之所以如此關鍵,是因為許多新冠病毒傳播者是隱形的,受感染後在未有任何病徵時便開始傳播,如果只針對有病徵者進行測試和隔離,是無法阻截病毒社區傳播的,必須對所有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人群,以及所有與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進行採樣測試,才能迅速及準確地辨認哪些人受到感染,需要接受隔離,這樣才能切斷社區傳播鏈,令感染數字回落。香港要增加測試密度,首要做好採購工作,但政府部門的採購能力相當不濟,連醫護口罩和防護衣短缺也未徹底解決,看來需要商界幫忙,增加醫療物資採購成效。

檢疫令限聚令漏洞要彌補

政府上周末推行限聚令,關閉6類娛樂場所,禁止4人以上的公眾聚會,食肆和公眾場所的擠迫情况確有明顯改善,可以減少非必要的社交接觸,大方向是對的,但細節和執行上有不少漏洞,例如6類場所不包括卡拉OK和麻雀館、一些食肆酒吧拒絕遵行食肆座位規限、外傭周日如常群聚等,需要盡快改善。同樣,原有的檢疫令在科技監察和追究違令行為上,出了不少紕漏,需要盡快堵塞。

要保打工仔飯碗 非大企業盈利

對於受禁令影響的商戶,政府正研究補助方案,這方面英國的經驗值得參考,英國政府答應替受影響企業支付員工的八成工資,為期3個月,設薪金上限,條件是企業不裁員,自僱人士也受惠,這套安排清晰向社會傳達,政府要保住的是打工仔的飯碗,而不是大企業的盈利,香港的補助措施也應該以此為準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