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疫情下的「中日友好」能持續多久?


<轉載自202021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副研究員>

時下俗稱「武漢肺炎」(COVID-19)的疫情仍在中國內地肆虐,也仍在世界蔓延。在這場劫難中,究竟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是加了分還是減了分,其實很值得觀察。時至今日,顯然這場疫情並沒有使同文同種的兩岸關係與中港關係更為密切,兩岸三地依然關係冰冷。反而是世仇的中國與日本之間,卻弔詭地將「中日友好」的氣氛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究竟為什麼?

安倍的「舉國支援」奏效

長年關注中日關係的朋友都知道,基於過去侵華戰爭的深仇大恨以及中國民族主義的需要,要讓中國人齊聲對日本說聲「謝謝!」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但是,這次日本人讓中國人做到了!

所謂「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這種四海皆準的人道主義精神,在突發的災難之際,能無私地伸出援手,往往能產生做了多少外交努力都未必能達到的效果。2011年日本自己發生空前的「311」大地震、大海嘯,沒有邦交的台灣,捐出了比其他所有國家總和還要多的善款而感動全日本,即為一例。至今台灣遊客在日本各地旅遊時,都仍經常會遇到日本人表達謝意的場景。

「武漢肺炎」爆發後,安倍政府毫不遲疑地作出「舉全國之力與中國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定,無論是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還是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還是安倍首相本人,都在不同場合紛紛表達了「支援中國」的誠意。二階幹事長甚至還以「親戚病倒」來形容與中國的親近關係。此外,安倍首相日前主持自民黨幹部會議,還作出了該黨397名國會議員,每人捐出部分議員津貼,支援中國抵抗新冠肺炎的決定。

有了政府立場的帶動,地方政府及日本各界或捐款或捐贈物資,來支援中國抗疫的熱情就更為踴躍了。除了中央政府包括10萬套防護服之外,截至214日,至少11個縣市的地方政府向中國的姊妹城市或友好城市捐贈了醫療物資,其中人口僅約17萬的茨城縣日立市,本身只有2萬多個口罩的儲備,然而卻一次過慷慨地對中國捐出了2萬個。屬於同一縣的水戶市人口約26萬,也向中國捐出5萬個口罩。除此之外,第一時間馳援的民間團體,還包括日本伊藤洋華堂、松下電器、日本漢語水平考試局(HSK)等。

誠然,這些未必每一筆都是巨額捐贈,然而雪中送炭的溫暖,顯然贏得了眾多中國人不約而同的掌聲。

久違的「中日友好」氣氛

不止於此,許多物資的隨附信件,乃至物資的包裝箱外,都附有讓中國人紛紛感到暖意綿綿的詩句,包括取自日本長屋王的佛偈「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取自《詩經》中的《國風.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還有引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甚至還有以《千字文》中的「同氣連枝」作靈感創作的短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感同身受的溫暖捐贈,加上寓意不分彼此的詩句,在中國一時傳為佳話,「中日友好」也因此再次成為中國人對日觀感的註腳。

儘管後來查證,引用這些中國詩句的點子,大多來自於旅日的中國人,然而畢竟是從日本送來,日本人的善意並沒有因此而減分。換言之,日本從上到下在第一時間快而準地表達了善意,讓許多人一時感覺到久違的1980年代的「蜜月期」彷彿又回來了。

只不過,如此一時的疑似「蜜月期」,要繼續維持下去,恐怕並不容易。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安倍政權已經出現不穩,其中還涉及到「中國因素」。

隨着疫情在日本國內的迅速擴散,日本社會質疑安倍政府抗疫不力,甚至要求下台的聲音日益高漲。截稿前,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公布,在日本的確診人數已經飈升至414,成為中國大陸以外感染最嚴重的國家。根據日本共同社於21516日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下降至41%,較1月的調查下跌了8.3個百分點,是自20183月以來最大幅度的下跌,不支持率則升至46.1%

儘管,安倍支持率下滑的原因眾多,但是面對疫情擴散,政府的應對措施效果不佳,無疑是主因之一。其中安倍政府遲遲未能果斷地全面停止來自中國的旅客,也成為被抨擊的焦點。

習近平訪日負面因素仍在

當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全面停止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時,安倍政府仍僅作出局部限制,被輿論解讀為是為了迎接習近平於4月上旬訪日而特意營造兩國之間的友好氣氛。不難想像,如此的批評,恐怕會隨着感染人數的繼續增加,及臨近習的訪日日程而更為激烈,安倍所承受的壓力也將日益增大。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前,日本國內包括部分國會議員以及第二大黨立憲民主黨代表枝野幸男早已表示反對安倍政府以「國賓」身分,高規格接待習近平4月的到訪,理由是對習近平主政下處理香港、新疆、西藏問題時所採取的違反人權的高壓政策的不滿。

本文截稿前,獲悉中日外相215日在慕尼黑會談上,達成將按原計劃推進4月習近平主席訪日的一致看法。儘管如此,習近平能否真的得以按原定計劃訪日,恐怕還言之過早。倘若疫情無法在4月前受到控制,或日本國內不歡迎的雜音繼續上升,不排除有可能延期。即便如期訪日,能否達到所期待的效果,恐怕不宜過度樂觀。

212日時值被視為「中日友好」象徵之一的傳奇人物——李香蘭(山口淑子)百年誕辰紀念日。夾在兩國之間,視中日為「兩個祖國」的李香蘭,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也對那段日本發動的戰爭表達過歉意,同時深知「中日友好」來之不易。1992年,長期擔任日本參議員的李香蘭重訪中國,有說當時中方友人就以上述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來歡迎她,讓她內心激動。倘若如今她還健在,相信對當下即使是一時的「中日友好」氛圍,恐怕也會有所感觸。

中日關係向來脆弱,「中日友好」需要兩國民族跨越時空的持續呵護。無論是什麼原因,作為東亞兩大國的中國和日本,能夠維持和睦與良善的關係,對區域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正面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