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1年4月6日 經濟日報國事港事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今年來一季未過,全球便發生了兩宗前所少見的重大事件,一是中東、北非突出亂子,目前的焦點是利比亞;二是日本的震嘯核三重災。這兩件大事還在發展中,結局如何尚難逆料,何況這還是在歐美金融海嘯衝擊未有消除,且或仍在深化中發生者。由此所引起的地緣政經戰略意義,和對中國的影響均值得注意,故作初步評析。
美日韓與中俄朝 成軍事對峙
美國原來的全球戰略是在不失控的情況下逐步退出伊阿反恐戰的泥淖,以便應付其他的重大事項,特別是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不單在經濟及國際政治上力迫美國的「一哥」地位,連美國本有最大優勢的軍力上亦追趕甚急。因此去年美國實施「重回亞洲」戰略,實即是籌建對華包圍圈,借「天安號」事件把日韓綁上美國戰車,然後再進一步拉攏澳洲、印度以至越南等加入,故去年東亞地區十分緊張,從地緣戰略角度看是個分水嶺,反映美國要傾全力遏制中國崛起,並以此作為外交工作首要目標。
正因此,東亞實質上已形成了以中俄朝為一方,和以美日韓為另一方的軍事對峙局面。雖然情況未如冷戰時般明顯,但亦已暗流洶湧。幸而中美對立都未想公開決裂,故只容許面和心不和的「可控」對峙。
對峙雙方除了頻繁軍演以製造氣氛外,還出現了令對抗深化及關係惡化的實質行動。
一是中國加強了對釣魚島的監察,除了定期以漁政船作經常性巡邏外,據日方報道,今年來還作出歷來首次以軍機及軍艦進迫釣魚島海空。同時,中國又公開宣布了中海油的東海春曉油田採油,過去因事關敏感故只採不說。這些事件清楚反映中方已準備與日方硬碰的強硬態度,也表示了中方對日本已不存和解的幻想。
二是日俄關係因北方四島紛爭迅速惡化。過去一直不受關注的小島忽然熱鬧起來,俄國總統及高官陸續登島視察,並計劃部署最新式防空導彈,還拉中國等的外國企業到島上開發海產,令日本暴跳如雷。顯然,俄方想借中日交惡之便增強佔有北方四島的事實,並藉此提高與日本在外交關係上的議價能力。無論如何,中俄間擺出了互相支援對日領土糾紛的姿態,令日本在南北夾擊下壓力更大。
巨災重擊 打亂「返亞」部署
美國在上述紛爭中站在日本一邊,稱釣魚島屬《美日安保條約》涵蓋範圍,並指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招致俄國抗議。由此美國又捲入了日本對外的領土領海紛爭中。美國如此取態自然是想拉住日本,通過《安保條約》再加上韓國,形成包圍中國的東亞軍事核心組織,也是美國「重回亞洲」戰略的核心部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去年的苦心部署,今年初便受到日本巨災的重擊。當然,對巨災的影響要作仔細的科學分析,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其程度。
首先,美國利用日韓建立反華包圍圈的遏制中國戰略不會改變,還會繼續努力鞏固美日韓軍盟。日本方面,在巨災後仍抱反華心態,特別是在人道救援上竟然一再阻撓,如中國願派出百人搜救隊到日本災區,但日方只批准15人,又否決了中國派醫療船前往救援等。可見日本在危急關頭,仍不以本國人民的福祉為優先考慮因素,而只顧搞國際政治鬥爭。這與中國在災後以人道主義立場出發,不計兩國關係惡化而盡力提供援助的取態相比,已清楚反映兩國文化根本份別︰中國有泱泱大國風度,而日本仍抱島國的閉塞心態。同時日本在危難時刻還去惹事︰一是派軍艦到中國東海油田查察,被中國直升機驅離卻還要抗議,可謂惡人先告狀。二是日前文部省批准,把韓國獨島及中國釣魚島在教科書上說明是日本領土,自又招來抗議。
中東北非事變 美國不免分心
另一方面,縱使美日有心遏制中國,但形勢卻會力有不逮。第一是美國多少要花精力應付中東北非事變,不免分心。第二是日本在巨災後,在3至5年間必須全力救災及重建,對政府的精力及財力等都將形成巨大壓力,在外交及軍事上搞些小動作尚可,卻難有大作為。
顯然,今年初的中東巨變及日本巨災兩宗突發事件,都大為削弱了美日聯手遏制中國的能力,令兩國在這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給中國帶來了較多的伸展空間。但同時中國要保持高度警惕,並趁機更充分的準備反制美日遏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