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美貿易調查打壓 北京3新招反擊

<轉載自201782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備忘錄,指示官員研究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顯示對華貿易政策走向強硬的姿態。
尤為值得注意者是這只是近期美方對華的新一輪遏制行動之一,美國已單方面打破了「習特會」後的中美新一輪合作蜜月期,對形勢的發展及後果必須有充分估計,並作好最壞打算以防突變。
毁習特會蜜月期 損正常協商
特朗普上台前便已就經貿不公平問題大罵中國,指來自中國的入口搶去職位,並揚言要控告中國操縱滙率及加收45%的懲罰性關稅。但他上台後一直未有具體行動,「習特會」後還定下了「百日計劃」的協商機制,取得了一些經貿合作成果,在兩國經濟對話後又伸延為「一年計劃」以便取得更多成果。這便為雙方建立了一個建設性的協商機制,如有甚麼問題都應納入其中統一處理。特朗普卻節外生枝另起爐灶,既易製造新矛盾又可能衝擊原來的協商機制,實有弊無利難以理解。
因此這無疑是美國反華勢力上升的一個具體影響,既干擾了中美的正常協商,又在社會上妖魔化中國衝擊兩國的合作氣氛。它還為各種反華及保護主義勢力(如國會反華議員及工會等)及既得利益集團提供聚會平台,故其負面影響不容低估。由於「研究」及「調查」等工作費時,且要完成多個程序(包括與中國洽商等)才可導致新制裁措施出台,故不會即時影響雙邊貿易,但也表示將有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鬥爭過程,很可能長達一年。
內鬥加劇礙施政 特難控大局
同時還要十分關注美國在其他方面的反華行動升級。其一是在低調一段時間後,今年中重新在南海搞事派機派船進入西沙南沙領海巡航,顯示美方「善忘」:很快便忘掉了去年7月南海對峙的教訓。其二是加大支持印度建軍力度,促使其加入反華包圍圈,下月又有美印軍演(之前已有美日印的印度洋海軍軍演),並向印出售了無人偵察機(之前只賣給英國),其三是加緊插手台海事務。美台軍艦互泊議案已過了眾院而只待參院通過,美台軍事一體化步伐正在加快。反華鷹派元老級人物前副總統切尼最近訪台時與蔡英文會面,並在演講中挺蔡提出的「維持現狀」兩岸政策。
新的反華行動是在美國內部撕裂及內鬥急劇惡化的情況下出現者。「通俄門」被查不斷深入,特朗普前競選主任家中被搜。總統幕僚內鬥嚴重令班子頻繁換人,有人還指白宮內有密謀「倒特」勢力。社會上撕裂日甚,弗吉尼亞州發生的極右分子與反對者的街頭衝突,還引發南北戰爭的百年歷史恩怨浮現。這些情況對特朗普施政及其政策的穩定性必然帶來重大影響,也為中美關係帶來新的風險,令特朗普或失去對大局的控制,甚或本人失控,並出現「一國多政」的政出多門鬧劇。最近特朗普與金正恩的互相對罵正是失控的例證,要勞煩國務卿及防長等出面打圓場。
軟硬兼施 分頭制定還擊策略
面對美國內鬥日甚,政出多門而政策變的特殊新情況,中國在應對美國遏制時也應有新思維,宜採取「一手軟一手硬」和「多頭獨立操作」的「兩手多頭」策略:(一)軟是在可能之處繼續維持合作。除非美方有變,要盡力在邀請特朗普訪華、「一年計劃」協商和應對北韓問題等事項上尋求合作,並爭取達成協議取得成果。(二)硬是重手回擊鷹派反華動作。這不單是為了保護中國的合法權益,還是為了起震懾作用讓鷹派知難而退,和挑起美國國內的鷹鴿相爭。中國的還擊造成美方損失,便讓鴿派有理據對鷹派興師問罪。(三)各領域多頭並進獨立制定還擊策略。由於美國欠缺總體對華政策,自相矛盾之處不少,故不必顧全大局而應分頭還擊,在哪裏遏華便在哪裏反擊。

面對這次調查中國應制定並公布限制美貨措施,做好打貿易戰準備。對美艦犯南海應採更強硬驅離方法,如警告無效應即開火示警。總之,中國不能再死抱息事寧人及以大局為重的保守應對方針。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牽制與拉攏——北京對吳敦義的兩手策略

<轉載自2017822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820日舉行,早在3個月前就已當選新一任黨主席的吳敦義正式就任。雖然場地從過去大家熟悉的台北陽明山中山樓移師到台中世貿中心第二展覽館,但是歷任主席包括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等都聯袂亮相,加上共計2000多名黨代表、中常委齊齊出席,成功地營造出低迷時期國民黨人團結一致、共襄盛舉的氣勢。

北京對吳的冷處理前後呼應
顯然,觀察家們乃至於媒體所關注的焦點並不在於這次全代會的氣氛,而是新任黨主席吳敦義如何表述今後黨的路線與兩岸政策。而對此同步密切關注的,當然不僅僅是遍及世界的國民黨黨員及其支持者,還包括北京的國台辦等對台部門。
正如會議前所預料的,此次全代會無異議地通過了反映「吳敦義時代」特色的新政綱,將前主席洪秀柱時代的「深化九二共識」、「和平協議」促進「兩岸交流、台海和平」,改為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政治基礎,「維護中華文化之發展,重新連結兩岸人民情感」。對此,早已掌握其中內容的中共中央,並未根據過去慣例,在全代會開幕前夕發來賀電,與吳敦義3個月前當選黨主席時習近平的賀電中稱呼「你」而不是「您」的冷處理方式前後呼應,擺明就是要「給吳一點顏色看」。
其實,由於吳敦義向來濃厚的本土色彩,北京對吳早已充滿戒心,並率先在習近平早前發給吳當選的賀電中特別加重語氣,寄望吳「堅定反對台獨」、「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言下之意,是擔憂吳敦義在「反獨」議題上不夠堅定、把握不準、容易搖擺。由於中共十九大在即,北京對台政策愈加收緊,也使得吳敦義承受更大壓力。就在吳敦義上任黨主席的一個月前,北京新華社公布「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7月修訂)」,其中包括不得提及「中華民國」、「一中各表」等禁用語。
應對吳敦義國民黨的兩手策略
不止於此,筆者還留意到具北京背景、在香港註冊的「中評社」連日來陸續發表批吳的「快評」,先是在726日在題為〈還在「一中各表」,國民黨抱殘守缺〉的文章中,開面見山、措辭嚴厲地指出「『一中各表』是一面舊旗,也是一面破旗」;甚至指國民黨的衰落是因為「馬英九當政8年,堅持『一中各表』,甚至有所謂『不統、不獨、不武』,不敢在兩岸政策上作更積極的突破及超越,終至執政失敗,斷送政權」。文章的結論更直搗黃龍,一針見血地放言「大陸對待『一中各表』已不再有模糊、彈性空間」,並警告吳敦義的「國民黨不該抱殘守缺,作繭自縛。『一中各表』表出來的結果就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揭示了曾經對馬英九客客氣氣的北京,似乎對日落西山卻仍然「自欺欺人」的國民黨已失去耐性。
時至89日,「中評社」再發表「快評」,題為〈卡和平協議刪和平政綱 國民黨質變中〉,文中加大力度否定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批吳以全民公投為和平協議設限,「等如由台灣全民公投台灣前途、公投『台獨』,這將觸及大陸底線」。文章在最後更毫不客氣地提出警告「已如破落戶的國民黨,如背叛創黨初心,走『台灣化』之路,將丟掉自己擁有的、僅剩的處理兩岸關係方面的優勢,注定沒有前途,更無中興再起的一天」。具北京背景的媒體重鎮,以此筆調嚴厲批判國民黨,實為1990年代狠批李登輝以來未曾有過的罕見舉措。吳敦義所承受來自北京的壓力,可想而知。
吳對中南海反射了一支冷箭
不過,只要對台灣社會自1990年代以來的本土化趨勢有到位的了解,當會清楚明白國民黨要在台灣繼續生存,並伺機捲土重來,向主流本土社會靠攏已無可避免。這也是儘管北京在吳就任前步步進逼,但明瞭台灣民意走向的吳敦義卻不慌不忙地在就任黨主席的致辭中,雖然沒有直接言及北京愈來愈不以為然的「一中各表」,卻反過來對其內容做了清晰的表述:「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如此表述也算是不提防地給中南海射了一支冷箭。
話說回來,其實筆者並不認為北京就此把吳敦義視為敵人。此次「中評社」雖然火力全開、毫不留情,然而卻沒有明顯看到總部設在北京的主要官媒紛紛配合呼應。到了吳敦義就任黨主席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則不冷不熱地表示:國共兩黨2005年在兩岸和平發展上達成了5項共同願景,確立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兩黨交流互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取得豐碩成果。
北京影響國民黨的長遠戰略
由此,北京對吳敦義的兩手策略呼之欲出:一方面在全代會前對還沒上任的吳施壓,牽制他別往「本土化」走得太遠,而這些對吳的壓力其實也是在試探國民黨的反彈力度,從而確認今後北京何等程度上能影響國民黨;另一方面,則對吳留有一手,確保足夠的迴旋空間。誠然,無論如何北京對吳敦義不可能像對洪秀柱那樣信任,也難以將吳敦義與對中華民族情感深厚的馬英九,以及願意講出「兩岸同屬一中」的朱立倫等人同視之。
只是,由於吳敦義明確承認北京最在意的「九二共識」,而且也表明「反對台獨」立場,再加上在別無選擇的情况下,北京也只得退而求其次,積極尋求拉攏吳敦義,避免吳脫離12年來國共兩黨就兩岸關係達成的「反獨」共識。而吳上任後,遲早將會有吳本人以國民黨主席身分的首次大陸之行,筆者研判北京一定會好好利用此次機會,設計好整個行程,盡力拉近與吳敦義的距離,以增大對吳的影響力。
簡言之,吳敦義主席時代的國共關係恐怕會是若即若離,不過透過牽制與拉攏兩手策略,北京未來恐怕只會加大力度來維持對國民黨的影響力。而筆者研判,這將會是習近平主政時期中南海已確立的長遠戰略。
(作者facebook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兩岸新挑戰 京不止要「一中各表」

<轉載自20178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國民黨新政綱強調「革新、團結、重返執政」,堅稱反對「台獨」,但對兩岸論述缺乏創新及想像。如果說大陸對於蔡英文政府兩岸論述的「通關密碼」是「九二共識」,對於在野的國民黨,可能就不是兩岸仍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那麼簡單了。
吳敦義的新政綱延續以往以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為基調,有別與前主席洪秀柱希望「一中同表」的取態,更強調「一中各表」,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洪秀柱時期將國共論壇轉型為「兩岸和平論壇」,也修改為「兩岸經貿文化與和平論壇」,強調與各類交流平台會議維持二軌對話,宣示吳敦義正名續辦國共論壇思維。
官媒曾指「不統不獨不武」是台獨副牌
早前大陸官方背景的媒體批評稱,「不統、不獨、不武」只是「台獨」的副牌。從國民黨中分裂出來的新黨昨天也表示,國民黨說「不統」,新黨說「要統」,這是基本理念差異。連親綠的《自由時報》也看出了這點,指出「一中各表滋生了台灣的天然獨世代,已經引起北京的戒心,再加上習近平的稱霸野心,北京似已難耐一中各表所產生的灰色地帶,成為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鋪陳。」

中評社昨日在「快評」中也指出,國民黨已進入吳敦義時代,在此要特別關注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與兩岸路線。「因為在台灣的政黨競爭中,兩岸議題原本是國民黨的強項和優勢,但這優勢已有弱化的迹象,未來走向值得關注,不同的走向可能導致很不一樣的前景。」這也顯示出對吳敦義時代國民黨走向的隱隱擔憂。

吳敦義掌國民黨 強調反獨拒統 新政綱「和平願景」取代「和平協議」

<轉載自201782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國民黨第20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昨於台灣台中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吳敦義正式接掌國民黨並順利推出他主導的新政綱,刪去前主席洪秀柱的「深化九二共識」、探索兩岸簽訂和平協議內容,而以研討兩岸「和平願景」取代,並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吳敦義稱,將堅決反對台獨,促進兩岸相互尊重與包容。
昨日國民黨全代會主軸「革新、團結、重返執政」,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朱立倫、洪秀柱先後抵達,吳敦義則在門口等候前主席馬英九,並陪同進入會場。全代會共有新任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黨籍立委等2000多人出席,展現團結氣勢。中央社報道,全代會在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團主席許水德代表致送吳敦義當選證書揭開序幕,隨後吳敦義與新任黨代表共同宣示就職,宣告「吳敦義時代」來臨。
「九二共識」為基礎 促尊重包容
隨後吳敦義以「讓人民更幸福!讓台灣更美麗」為題發表演說,表示他會和全體黨員站在一起,為振興國民黨打拼。吳敦義稱,總統蔡英文競選時說,兩岸要維持現狀,但這13個月,比起馬政府兩岸現狀的和平與交流,現在變成雙方立場南轅北轍,形成僵局,空有對口機構,沒有對話、沒有交集。對於兩岸關係,吳敦義說,國民黨未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仍將堅決反對台獨,並積極弘揚善良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兩岸相互尊重與包容,並透過經貿文化與和平論壇,維持二軌對話,增進了解並深入研討兩岸和平願景。
洪秀柱:停留「一中各表」很大危機
全代會昨日還通過新版政策綱領。不同於前黨主席洪秀柱任內的「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兩岸政綱,新版兩岸政綱未提「和平協議」,改提「和平願景」。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
洪秀柱昨日上午受訪時指出,吳敦義還是停留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千萬不要淡化一中、強化各表,這對未來有很大危機。
曾永權郝龍斌當副主席
在全代會上,吳敦義提名總統府前秘書長曾永權、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為副主席,獲大會無異議通過。而曾永權於會中報告指出,國民黨為了重返執政,將在各個層面上支持所有為了反抗不公不義而努力的團體,國民黨將「支援社會運動,對抗不公不義」列為重點,並提到要廣泛運用「新媒體」,讓人民重新認同國民黨。

昨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安峰山指,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大陸願與國民黨在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保持溝通,加強對話,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台海和平穩定。台灣行政院陸委會則表示,期許國內各政黨在面對兩岸互動發展能一致對外,共促對岸調整對台威嚇作為。

國民黨全代會昨於台灣台中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吳敦義宣誓就任國民黨主席。圖為吳敦義在宣誓就職後發表主題演講。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熱帶水果進軍高原 西藏武警加菜

<轉載自20178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隨著大陸農業科技改良,駐守西藏拉薩的邊境部隊,也能享用鳳梨、火龍果、美國紅地球葡萄等熱帶水果。從原先僅有豆芽、蘿蔔、白菜、馬鈴薯的餐桌,轉變為許多顏色豐富的新鮮蔬果,替武警西藏總隊的飲食增添風采。位處海拔3600公尺的武警西藏總隊農副業生產科技示範基地,自2012年啟用,至今建成30座溫室、種植20種蔬菜。但受限於農業科技,直到2014年,西藏總隊才開始試種熱帶水果。

「西藏海拔高、溫度低,盛夏時氣溫都比平地還低。雖然種植蔬菜多靠溫室,但熱帶水果卻不一樣,需考驗技術。先前西藏市售的熱帶水果,多自外地收購。」基地生產助理員李業青驕傲地表示,現在不僅火龍果、鳳梨,就連香蕉、波羅蜜也可在西藏看見。

高原種植 講究土壤

然而要在高原種植熱帶水果並不容易,不僅溫度要求高,就連種植土壤也非常講究。李業青說:「西藏耕地多屬沙化土地,種植前須透過禽畜類的排肥,改善砂質土壤。此外,土壤中的小石礫,也是經由人工篩除。」並補充,最後還要用生石灰對土壤消毒;兩個月後,才算改善完成。對於熱帶水果的種植溫度,具有太陽能加溫的智慧溫室,解決了溫度不足的窘境。

雖成功將鳳梨、火龍果的幼苗引入基地種植,但礙於團隊沒種過熱帶水果,栽植過程並不順遂。生於熱帶的鳳梨,一般89個月就會結果,但在拉薩卻1年未見半顆;李業青等人查詢資料後才發現,鳳梨花需要授粉才會結果,幾經努力,鳳梨田終於結實纍纍。

建智慧溫室 解決低溫

「鳳梨至今已成熟好幾批,雖然個頭小,但卻比平地的還甜。我們也在找方法,讓鳳梨長更大。除了鳳梨、火龍果外,我們也種美國紅地球葡萄、油桃等果樹。」李業青補充,去年紅地球葡萄產收了2000公斤、油桃也有400公斤。

擔任18年武警西藏總隊後勤兵的張明說:「最初這裡只能吃到豆芽、蘿蔔、馬鈴薯,當時大家都自嘲餐桌上是蟲草、人蔘、雪蓮花。但現今的菜籃,不再只是『老三樣』,而是高原產的有機蔬果,豐富我們的餐桌。」
 


















西藏邊境的蔬菜溫室大棚。



















武警西藏總隊農副業生產基地內,武警官兵在採摘葡萄。


















武警西藏總隊二支隊戰士在溫室裏摘冬瓜。

舌尖上的南沙 三餐從罐頭到佳餚

<轉載自20178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受限於高溫、高鹽、缺少淡水,以往鎮守南沙群島的大陸士兵,只能靠儲備罐頭、維生素錠充飢。但經無土栽培、雨水回收、噴霧等諸多農業科技,現今的南沙和陸地一樣種植苗筍果蔬。食堂不再充滿罐頭食品,而是熱騰騰的菜餚。

由於守礁時間長、冰庫條件有限,從本土運送的補給物資,難以保存。南沙礁島上的士官兵,僅仰賴戰備罐頭、維生素錠維生,對他們來說,營養不足導致的口腔潰瘍,已是家常便飯。

1990年後,南沙先後築起「三防菜園」、「四防菜園」,此後種菜成為官兵守礁工作的一部分。然而在島礁種菜,並不容易,菜園的每一杯土,都是由休假士兵,一點一點從老家帶來。

現今的南沙不僅擁有菜棚,更有和陸地一樣的苗筍果蔬。除了自給自足外,多餘的瓜菜也能做成醃製品。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雨水回收技術、滴灌、噴霧等現代農業科技,讓南沙四季長青。

不到3畝的農地,有超過30種農作物,河南荊芥、四川辣椒、山東大蔥都能在島礁吃到。與早年「一根黃瓜」捨不得吃的情況相比,現今南沙的餐桌豐富許多。雖然南沙各島礁皆有「招牌美食」,但「清炒地瓜葉」最受歡迎。炊事班下士林承杰說:「雖然這道菜不起眼,但做法講究,更要有口感、香氣。雖然一鍋菜炒壞了,戰友不追究,但自己感到非常內疚!」

除了清炒地瓜葉,豆製品也算南沙食品的「傳統」。先前炊事班長黃勝,利用休假向豆腐店學藝。現今南沙各島,不僅能做豆腐、發豆芽,就連豆皮、豆干、豆漿都可見。炊事班長郭鵬開心地說:「現在島上增添不少新型用具,烤箱、烙餅機、豆漿機都有,有人生日時也能烤出像樣的蛋糕。」





















解放軍南沙永暑礁上的自助餐廳。
 

















如今的南沙,修建了自己的大棚,裏面有和陸地上一樣的苗筍果蔬,不僅能實現自給自足,還有富餘的瓜菜醃製鹹菜。


















南沙另一道傳統的食材是黃豆及衍生出的各種豆製品。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南沙島礁上先後建起了「三防菜地」「四防菜地」,種菜成為官兵守礁生活的一部分。

世大運讓體育歸體育 兩岸政治勿衝擊賽場

<轉載自2017820 明報 社評>

昨日在台北開幕的第29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局不順,由於場外反對退休年金改革團體的抗議封阻入口道路,不僅刻意迴避開幕禮的大陸選手沒有入場,從國名為C字開頭以後的其他選手均一度無法入場。從今天起到本月30日,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600多名選手,將在賽場上展開激烈競逐,但這場國際體育盛會一開始就籠罩了政治陰雲。
世大運好事多磨 陸釋善意台得主辦
2017台北世大運可謂好事多磨,先是台北市長換人後主場館台北大巨蛋體育館工程被指涉利益輸送叫停,不得不將開閉幕式主場館移至台北田徑場。其後有關青天白日旗可否進入賽場問題,又引發了連串爭議。臨近開幕前夕,有關世大運的文宣行銷亦遭人詬病,截至上周四(17日),各賽場門票僅售出近32萬張,銷售率45%,根據民調,離開幕只剩一周時,還有78%的台北市民不知道世大運開幕日期,62%的市民稱未感受到世大運氣氛,令外界質疑世大運的宣傳推廣成效。
有「小奧運」之稱的世大運,是台灣有史以來舉辦的最高級別、最大規模國際體育盛會。台北市經過兩年爭取,2011年終以13票對9票擊敗強勁對手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獲得2017年世大運的主辦權。因當時仍是馬英九執政時期,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就坦承,大陸的支持是台北勝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見,台北世大運的舉辦實際上與兩岸的和諧有莫大關係,而今次盛會的成功與否,亦端視兩岸在賽場內外能否有良好互動,讓體育精神戰勝政治爭拗。
在世大運的籌辦過程中,兩岸關係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政治干擾一直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先是今年3月在台北世界U18冰球錦標賽第三級賽事中,國家隊以40擊敗中華台北隊,雙方球員爆發肢體衝突,觀眾亦扔雜物入場,場面混亂,大陸球員要在警方保護下離場。5月份世大運棒球、籃球、足球、排球、水球男女子共9項團體大賽抽籤時,大陸團全部棄賽,最終只派113名選手、82名教職員參加個人賽項目,人數是近816年來最低紀錄,比日前參加洛杉磯世界警察消防員運動會的500人代表團還少。以大陸過去曾經主辦過2001北京、2011深圳兩屆世大運,獎牌長期名列前茅的往績來看,今次對台北世大運是明顯冷落。雖然公開的理由是與27日開幕的全運會撞期,但放棄全部團體賽,仍難令人相信與當前兩岸關係低谷及冰球賽鬥毆事件完全無關。
兩岸關係陷低谷 運動場難避政治操弄
按照奧運模式,台灣在國際體育賽事的官式名稱就是「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較早前,世大運的英文宣傳手冊被發現凡出現「Taiwan」的字樣,全部被國際大學生運動總會(FISU)自動修訂成「Chinese Taipei」,以至出現了「Introduction of Our Island-Chinese Taipei !(介紹我們的島嶼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is long and narrow(中華台北地形狹長)」等奇怪語句,引發爭議,雖然後來作了修正,但台獨團體還是組成「台灣正名行動小組」,號召數百人拉起「Taiwan is not Chinese Taipei」的大幅標語航拍,更揚言將在世大運比賽時入場,揮舞台灣旗,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正名,令世大運賽場充斥政治意味。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深覺委屈地說,「Chinese Taipei」是國際慣例,要怪就怪國際奧會以及當年接受這一名稱的國民黨政府。言下之意,這是台灣主辦國際大賽必須遵守的國際規則,也是台灣必須面對的政治現實。柯文哲又表示,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關係比較和緩,大陸「放水」,台灣才拿到世大運主辦權,「現在蔡英文政府這樣搞,可以確定未來5年內台灣不可能再舉辦國際大賽」。
這次世大運,是台灣民眾可以在本土觀看世界級精彩賽事的難得機會,也是台灣向世界展示其美景人情的絕佳機會。真正愛台灣的人都不希望因政治事件而掃了這場體育競技盛會之興,也希望兩岸當局保持克制,讓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不要利用體育賽場來操弄政治議題。

世大運即使不能成為改善兩岸關係、拉近兩地人民感情的契機,至少不應成為拉闊兩岸距離、加深兩岸隔閡的另類戰場。因此,人們不希望兩岸冰球選手賽場上大打出手,以及「LOL英雄聯盟」電競賽觀眾刻意冷落奪冠的大陸隊等場面重演,更不希望因為出現帶政治意涵的旗幟或稱謂而導致退場罷賽等情况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