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霸統」勝算幾何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張士誠>
不出所料,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只提及「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求同存異精神而未觸及「九二共識」。實際上,演說聚焦台灣自身的未來,兩岸關係只是一部分。然而在520前後大陸排山倒海的輿論攻勢中,「九二共識」似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還好,儘管事前討伐中有陸媒用力過猛,聲稱只要蔡不清晰認同「九二共識」,不要說兩岸良性互動,連兩岸和平都將大成問題;到520當天國台辦的表態中,這種嚴懲不貸的前提才表述為「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主張」。顯然,蔡英文並未觸犯天條,因而一切討伐也就有如衙役們在大堂上的齊呼「威武」。
「一中各表」的微妙變遷
與「九二共識」產生和「習馬會」的情形對比,大陸對「一中各表」的闡述在「同屬一個中國」外赫然多了「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然而即使是正獲大陸溫情關懷的馬英九,也以「僅一國斷交,卻有164國免簽」作為其任期的重要成就。若明確不准台灣將「一中各表」表述成「中華民國」,「九二共識」能不能達成都是問題。
當然,允許台灣以「中華民國」表述「一中」,對中共無疑是把雙刃劍。儘管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且民進黨無意染指大陸,而大陸豈止接受大中華範圍多黨競爭,連與國民黨分享權力也含糊其辭,這些現實都使國民黨「民主光復」大陸的可能仍顯荒謬,但這畢竟在理論和法理上成立,並完全可能獲得大陸不少民眾認同。
對此,鄧小平的「一國兩制」理論除了迴避之外,有一個從未言明的假設:兩岸統一的條件成熟不僅包括大陸經濟高度發達,還包括政治昌明,從而產生強大凝聚力,藉此與台灣協商出「大中國」政權合法性、執政權賦予和行使的合理安排。客觀來看,鄧的理論也理當考慮到台灣先取得這一有利地位。可惜今天這一幕漸成現實,不僅鄧沒料到,後鄧時代的中共更加視執政權為天賜皇權,對「一中各表」中的「中華民國」選項從態度模糊到如鯁在喉。
這正是中共在520前如此高調地提前定調,全面施壓,強行要求蔡明確表態的大背景。誠然,對「台獨」發出警告有其必要,對民進黨政策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但兩岸統獨問題背後的實質是制度競賽和凝聚力比併,而不應是經濟要脅和武力脅迫。比併不過就要有接受挫折的氣度,這才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中共這次的表現與「一國兩制」的模糊願景相比也是嚴重倒退,大有蔡不向中共交上滿意答卷就別想順利執政的架勢,簡單、粗暴而蠻橫。
更可怕的是,大陸官民兩界的判斷基石無非兩個:大陸有錢,台灣經濟吃緊,不從大陸只能完蛋;大陸導彈戰機充足,美國不會為台灣死人,敢獨,台島必成齏粉。一面口口聲聲「兩岸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可違」,一面持有這樣的觀念,顯然完全不知民意為何物。而基於民主的民意正是馬、蔡不同政策的共同依賴。
什麼樣的民意
大陸對「民意」的掌控可謂擁有絕對優勢:首先,對官方的對台政策是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不同意見的,高壓之下大陸學界也難就此發出理性聲音;其次,「祖國統一」成了大陸社會最大的「政治正確」加「民族正確」之一,對統一有不同看法至少在理論上直接違法;第三,大陸相當數量的公眾在前兩點背景的長期薰陶下,已自覺堅持「不統就殺光」的「霸統」態度。
實際上,大陸歇斯底里地逼迫蔡表態,完全可能出於下列原因:台灣是大陸當前政權合法性最大潛在威脅,不管是獨立、維持現狀,還是以中華民國旗號談統一,3種前景都是如此;「祖國統一」又是中共大補正迅速流失的民意的核心甚至唯一手段;大陸已立下「敢獨必武」的毒誓,而這個「武」其實不僅遠不像很多人(包括官方宣傳)表現的那樣有把握,恰恰相反,當前的大陸政權從經濟、民意和外交上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戰爭,因而「防獨」、「反獨」是避免大陸虛假強大露餡的根本需要,而非共產黨人要給國家、民族和歷史一個交代的情懷。
據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大陸既要在520前口誅筆伐,又對內地傳播、議論蔡的演說空前壓制。
被忽略的外部因素
早在前年關注蘇格蘭獨立話題時,大陸部分公眾已經接觸到民主政體下國體問題的公平理性態度並引發思考。在台灣問題上,當然很多人還受制於感情因素,一時難以達到這個高度,但這個問題同時也遠不是由感情決定,它必將深受現實環境影響,也是常識。
眾所周知台灣問題與美國的聯繫。嚴格來說,大陸享受到美國出於現實利益而在台灣問題上妥協的巨大紅利;但對如何破解美國為保障更根本利益而長期維持兩岸力量平衡,其實長期無能為力。近年台海軍力平衡向大陸明顯傾斜,美國國內對華、對台政策均因權力更替而暫時不明,特別是大選中的特朗普政見異類,都使美中台三角關係佈滿迷霧,也成了大陸「霸統」的底氣。
然而被廣泛忽視的是:主要由於近年來中共在價值觀上與世界潮流的背離,特別是由此構成的一系列政策倒退,美國從政界、智庫、軍方到民間都在對對華政策進行深刻反思,這一點不會因當選總統的個人特點而改變。實際上,蔡的520演講也得到了美國的認可。
美國2049計劃研究所不久前指出:由於在台海問題上將兩岸政治合法性的爭奪視為零和遊戲,大陸長期尋求使台灣在政治上從屬於大陸,蔡與馬的差異主要在如何維護主權而不是放棄主權上,特別是反服貿運動後,兩岸和解中民眾因素日益突出。而美國學界已出現一種「軟平衡」戰略,即放大「一中」框架為「一中兩府」,逐步使兩岸具有平等的合法性,以基於主權平等的談判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必要前提。
在軍力平衡上,美國蘭德公司最近也有報告指出,面對大陸彈道導彈、戰機數量和性能對台灣空中力量的優勢,台完全可以縮減戰鬥機,加強憑藉機動性而生存力更強的地空導彈,特別是近程機動防空,從而既能保衛機動作戰力量,又能在對方採取脅迫手段時形成可靠威懾。

奧巴馬訪越南 南海趨巴爾幹化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社評>
美國總統奧巴馬今日開始訪問越南,這是他亞洲之行第一站,本周稍後,他還將到訪日本,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國際輿論多聚焦於美國總統首次到訪遭受原爆的城市廣島,但對於中國以及南海局勢來說,奧巴馬的訪越更值得關注。
據越美官方宣布,奧巴馬訪越期間,將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及新當選的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會談,預計雙方將討論安全、防務、經貿等問題。具體而言,雙方將聚焦討論「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批准與落實程序,以及美方全面解除對越南武器禁運等問題,而更重要的議題,相信就是南海局勢問題。
越南或取代菲律賓 成南海反華領頭羊
在菲律賓總統換人之後,對南海紛爭的態度可能出現溫和轉機之際,越南最近對南海的態度卻轉趨強硬,而且圍繞南海的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大有成為挑戰中國南海主權主張的「領頭羊」之勢。
越南新總理阮春福就任後首次接受外國傳媒訪問,就是對日本傳媒表示,「日本作為地區大國,應該為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發揮積極作用」。上周,阮春福又選擇俄羅斯作為首次出訪的國家,訪俄期間,兩國簽署了多份協議,包括雙方石油公司有關分配越南大陸架天然氣區塊開採的協議。越南駐俄大使阮青山更表示,越南願與俄羅斯發展國防合作,不反對俄國重返金蘭灣軍港。上述舉動顯示,越南正在努力將各種域外勢力引入南海,令南海日益成為巴爾幹式的火藥桶。
上周,當中方宣布為保護漁業資源,從本月16日起至81日實施南海休漁期後,越南外交部高調反對中方此一措施,指其侵犯越南領海主權。相信與往年一樣,南海又將上演越南漁船與中國海警執法船的攻防戰。
國內政經形勢需要 頻頻引入域外勢力
越南之所以在南海紛爭中敢於高調地挑戰中國,既有國內政經原因,也是國際地緣政治環境使然。近年越南經濟發展令人矚目,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今年農業雖然遭遇自然災害,但GDP增幅預計仍有6.2%以上。在去年底召開的越共十二大上,被視為親美的「南方派」代表、前總理阮晉勇卸任,但繼任國家主席的前公安部長陳大光和繼任總理阮春福都是阮晉勇親信,即使被視為「親華派」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去年7月也開創了越共黨魁官式訪美的先例。在越共執政面臨國內愈來愈多挑戰的今天,維護南海主權就成了其標榜執政合法性的一張王牌。在此背景下,越南領導層似達成了「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上依仗美日,南海寸土不讓」的政策共識。
其實,在南海紛爭中,越南是最大的實際獲利者。在南沙群島具爭議島礁中,越南目前佔據29個,是佔據最多島礁的國家,相對地,中國大陸只佔有7個島礁,而台灣只佔據一個太平島。越南較中國更早在南海島礁填海造陸,據美國「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AMTI)資料顯示,越南近年在南沙10個島礁填海造陸,其中面積最大的南威島,其天然面積僅0.143平方公里,至今年1月面積已擴大到0.293平方公里。雖然美國國務院17日曾公開敦促越南停止造地行動,預計奧巴馬訪越時也可能會公開發出類似呼籲,但一般預料,這只是美國擺出的「一視同仁」姿態,美國的主要矛頭仍是指向中國。因為美方認為,與中方在南沙填海造陸13平方公里相較,越南填海的0.48平方公里,可謂小巫見大巫。對此,河內也心知肚明,因此對美方的指摘沉默以對,不作回應。
聚焦TPP售武解禁 美越南海戰略互惠
對於美國來說,越南是其重返亞太的重要「支點國家」(Fulcrum Country)。奧巴馬到訪,雖說是美國總統第3度訪越,表面是對去年阮富仲訪美的回訪,實際上卻有更重要意義。據報奧巴馬將就美越關係發表重要講話,在菲律賓政局發生變化後,美國也有重新調整南海遏制中國戰略的需要,在經濟上推動TPP,在戰略上推動售武解禁,都是美越各取所需的戰略互惠。
與此同時,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都在爭相向越南出售海軍軍備,這些國家也都是越南可以左右逢源的借用力量。可以預期,本周末在日本的G7峰會上,作為特邀與會國出席的越南總理阮春福,又將與奧巴馬、安倍等人,再次挑起南海議題。而下周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日越菲或聯手,將再對中國的主權立場作出新的挑戰,南海紛爭的巴爾幹化程度將會進一步加深。

Obama's Vietnam visit

TODAY (May 23)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begins his visit to Vietnam, the first stop of his Asia trip. Later this week he is to go to Japan to attend a G7 summit. Most commentators in the world focus on the first visit by a US president to Hiroshima, which was atombombed. However,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Obama's Vietnam visit deserves closer attention.
The Philippines, which has now a new president, is likely to become milder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but Vietnam has recently got tougher. The country is now quite active diplomatically in this regard and is very likely to become the "bellwether" in challenging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There are domestic politico-economic factors in Vietnam's daring to challenge China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but it is also caused by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al circumstances. Vietnam'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n recent years drawn much attention. The country is now among the fastest-growing emerging economies in the world. This year it has been visited by natural calamities, but its GDP growth is expected to exceed 6.2%. At the 12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which took place towards the end of last year), former Prime Minister Nguyen Tan Dung (regarded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o-American "south faction") stepped down. However, new President Tran Dai Quang (formerly Public Security Minister) and new Prime Minister Nguyen Xuan Phuc are Nguyen Tan Dung's trusted lieutenants. Even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Nguyen Phu Trong, regarded as pro-Chinese, set last July a precedent of a hea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officially visiting the US. Now, wh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the ruling party) is being faced with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at home, it is a trump card it can use to advertise the legitimacy of its being in power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s sovereignt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gainst this backdrop, Vietnamese leaders seem agreed that it should be the country's policy "to rely on China economy-wise and on the US and Japan security-wise and never to budge an inch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In fact, Vietnam actually stands to gain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from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It occupies twenty-nine of the Nansha islands and reefs now in dispute,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On May 17 this year the State Department of the US openly urged Vietnam to cease reclamation there. Obama is expected to make a similar appeal openly during his Vietnam visit, 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such an appeal will only be a gesture to show the Americans' "nondiscrimination". The Americans' spearhead remains aimed mainly at China, for they think the land Vietnam has obtained by reclamation (only 0.48 square kilometres) in South China Sea is nothing compared with that which China has made there (13 square kilometres). Hanoi knows that very well. It has therefore remained silent instead of saying anything about the Americans' criticism.
To the US, Vietnam is an important "fulcrum country" it can work with in its return to Asia-Pacific. Though Obama's is the third Vietnam visit made by a US president and, on the face of it, it is made in return for the US visit Nguyen Phu Trong made last year, it is actually of greater significance. It is said that Obama will make an important speech on US-Vietnamese relations. Now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has changed in the Philippine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US to readjust its strategy of using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to contain China. Effort will be made to push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economy-wise) and lift the embargo on arms sales to Vietnam (strategy-wise). These are strategic mutual benefits with which Vietnam and the US can get what they respectively need.
One may expect Vietnamese Prime Minister Nguyen Xuan Phuc to talk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such people as Shinzo Abe and Barack Obama next Saturday at the G7 summit as a head of government specially invited to it. At an Asia security conference scheduled for next week in Singapore, the US, Japan, Vietnam and the Philippines may join forces to renew their challenges to China's position on sovereignty.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will become more deeply Balkanised.
奧巴馬訪越南 南海趨巴爾幹化
美國總統奧巴馬今日(23日)開始訪問越南,這是他亞洲之行第一站,本周稍後,他還將到訪日本,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國際輿論多聚焦於美國總統首次到訪遭受原爆的城市廣島,但對於中國來說,奧巴馬的訪越更值得關注。
在菲律賓總統換人之後,對南海紛爭的態度可能出現溫和轉機之際,越南最近對南海的態度卻轉趨強硬,而且圍繞南海的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大有成為挑戰中國南海主權主張的「領頭羊」之勢。
越南之所以在南海紛爭中敢於高調地挑戰中國,既有國內政經原因,也是國際地緣政治環境使然。近年越南經濟發展令人矚目,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今年農業雖然遭遇自然災害,但GDP增幅預計仍有6.2%以上。在去年底召開的越共十二大上,被視為親美的「南方派」代表、前總理阮晉勇卸任,但繼任國家主席的前公安部長陳大光和繼任總理阮春福都是阮晉勇親信,即使被視為「親華派」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去年7月也開創了越共黨魁官式訪美的先例。在越共執政面臨國內愈來愈多挑戰的今天,維護南海主權就成了其標榜執政合法性的一張王牌。在此背景下,越南領導層似達成了「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上依仗美日,南海寸土不讓」的政策共識。
其實,在南海紛爭中,越南是最大的實際獲利者。在南沙群島具爭議島礁中,越南目前佔據29個,是佔據最多島礁的國家。雖然美國國務院17日曾公開敦促越南停止造地行動,預計奧巴馬訪越時也可能會公開發出類似呼籲,但一般預料,這只是美國擺出的「一視同仁」姿態,美國的主要矛頭仍是指向中國。因為美方認為,與中方在南沙填海造陸13平方公里相較,越南填海的0.48平方公里,可謂小巫見大巫。對此,河內也心知肚明,因此對美方的指摘沉默以對,不作回應。
對於美國來說,越南是其重返亞太的重要「支點國家」(Fulcrum Country)。奧巴馬到訪,雖說是美國總統第3度訪越,表面是對去年阮富仲訪美的回訪,實際上卻有更重要意義。據報奧巴馬將就美越關係發表重要講話,在菲律賓政局發生變化後,美國也有重新調整南海遏制中國戰略的需要,在經濟上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在戰略上推動售武解禁,都是美越各取所需的戰略互惠。

可以預期,本周末在日本的G7峰會上,作為特邀與會國出席的越南總理阮春福,又將與奧巴馬、安倍等人,再次挑起南海議題。而下周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日越菲或聯手,將再對中國的主權立場作出新的挑戰,南海紛爭的巴爾幹化程度將會進一步加深。

解放軍野牛演練 目標:跨海峽 少將暗示30年內須解決台問題

<轉載自20165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觀察者網報道,連日來,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在南海軍演,世界最大的氣墊登陸艦「野牛」也加入搶灘登陸訓練。報道指,野牛可能是「跨海峽快速輸送重型裝備的主要手段」。報道還說,這種登陸艦的主要目標是「用於潛在的祖國統一戰爭中」。而國台辦前副主任、有少將軍銜的王在希前日公開暗示,台灣問題必須在30年內解決,否則將有麻煩。

針對這場演訓,《解放軍報》11日以頭版披露,而解放軍報微博則在20日公布演訓照片。

報道指出,「野牛」氣墊登陸艦從去年夏天起,參加了數次登陸作戰演練。這種登陸艦的主要目標「自然是用於潛在的祖國統一戰爭中」。報道說,在第一波登陸部隊上岸後,「野牛」氣墊登陸艦將繼續快速運送炮兵、坦克等重型裝備。在攻佔港口或搭建人工港之前,「野牛」氣墊登陸艦「可能是跨海峽快速輸送重型裝備的主要手段」。

「野牛」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艦,排水量555噸,可運載3輛主戰坦克和140名步兵。水面航行速度可達60(海浬),續航力300海浬。

中國大陸與烏克蘭20097月簽訂進口4艘「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艦的協議,總價格3.15億美元,其中2艘在烏克蘭建造,另外2艘在大陸組裝,而參與這次演訓的氣墊艦是由大陸組裝。

另外,王在希前日在北京一場內部研討會稱,台灣問題非解決不可,因為國際仲裁對島嶼的認定,是看過去100年來由誰實際控制,台灣已有67年未由北京控制,故必須在100年期限內解決,否則屆時一旦台灣申請國際仲裁,就會麻煩。換言之,台灣問題必須在30年內解決。王在希稱,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本質是維持「台獨現狀」,使兩岸和平統一遙遙無期;他認為大陸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佈局等面向切入,兩岸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要有緊迫感」。

王現任全國台研會副會長、少將軍銜,長期參與中共中央對台決策研究。
















野牛氣墊登陸艦可快速運送坦克等重型裝備。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蔡英文6月25出訪雙巴友邦 過境美兩城市

<轉載自20165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出訪,已預計在625日前往巴拿馬及巴拉圭兩友邦,沿途過境美國兩大城市邁阿密與洛杉磯,出訪時間約一星期,除參加巴拿馬運河竣工典禮,也藉此鞏固邦誼。

馬英九之前結束訪問友邦行程,過境洛杉磯訪問時,不僅可參加僑宴,還與美國政要早餐會,並在飯店內與20位政要通電話,包括前總統柯林頓、前國務卿希拉蕊、萊斯、前國防部長倫斯斐,打破與美互動層級的紀錄。馬英九日前在卸任前接見美方外賓,也呼籲能提供給蔡英文同樣的禮遇。據了解,我方此行將爭取「至少有這樣的規格」。

不過目前兩岸情勢緊張,加上過境非邦交的美國頗為敏感,為避免對岸施壓導致行程生變,相關單位已下達封口令。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有新的進度或決定,就會向各界說明。

巴拿馬運河拓寬及船閘擴建工程竣工慶祝典禮預計626日舉行,巴拿馬政府已邀請蔡英文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習近平確定不會出席,但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智利、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等國領袖都將出席。

由於出席該場合的有許多我方的邦交國,加上外傳大陸方面可能將針對新政府展開「烽火外交」,因此,蔡英文也將趁此機會與邦交國及友好國家領袖碰面,鞏固邦誼,之後也會前往另一個邦交國巴拉圭訪問。

蔡英文也將利用這次出訪,首次以總統身分過境美國,預計去程將停留邁阿密,回程則停留洛杉磯。

陸不滿蔡「答卷」 國安會忙應變

<轉載自20165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兩岸情勢緊張,由於大陸方面對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感到不滿,據了解,蔡英文20日國宴前,特別抽空,與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見面,關切國台辦反應及台灣因應,國安會也密集研商,研議因應策略。

總統蔡英文20日發表就職演說,雖然表達以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但大陸方面並不領情,認為蔡英文沒有承認「九二共識」且態度模糊,是「一份沒有完成答卷」,21日再度加強力道,揚言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協商機制將中斷。據了解,蔡英文就職典禮台面上熱鬧平和,台面下卻因兩岸關係緊張而暗潮洶湧,新任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這兩天雖陪同蔡英文出席國宴和茶會,但私下透過手機與國安會及陸委會幕僚持續進行線上會議。蔡英文20日就職典禮當天行程滿檔,但晚上趕赴國宴前,特地抽出一段時間,和吳釗燮等人就急迫性議題進行研商,也詢問大陸方面對其就職演說反應,並要求吳釗燮妥為因應。

國安會幕僚人員前天漏夜開會研商,並將訊息及時通報吳釗燮;這兩天周末假日,國安會幕僚均未休息,持續與陸委會溝通因應策略。就連21日下午隨同蔡英文出席茶會的吳釗燮,也將情勢及因應策略隨時提報蔡英文。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蔡英文演說中已作出誠摯呼籲,強調兩岸執政黨應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這應被理解為歷史性舉措,是對兩岸人民及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一個積極信號」。黃重諺表示,蔡在兩岸議題上已展現最大善意,民進黨既已放下包袱,也期待中國大陸啟動交流對話,放下他們的歷史包袱。

黃重諺說,過去兩岸有兩會會談事實,還有各式各樣協商和交流,這表示「雙方其實是可以對話的」,即便過去有根本差異,但「都可坐下來談」。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21日稍晚表示,「我們已注意到國台辦及海協會發言內容,也會持續和對岸進行溝通,維護兩岸對話及聯繫機制。」

世衛台代表稱見招拆招 國台辦海協會:確認九二共識方可延續溝通

<轉載自20165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大陸認定蔡英文的總統就職演說是「未完成的答卷」,威脅暫停兩岸溝通機制。國台辦與海協會昨分別表態,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延續。台灣陸委會表示,已注意到有關談話,會持續與對岸溝通,維護兩岸對話及聯繫機制。而即將出發參加23日世衛大會的台灣代表團,則已做好可能遭大陸打壓的準備,稱會「見招拆招」。

新華社引述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國台辦與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延續。海協會負責人亦表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協商談判的主張和誠意不會改變。只要海基會獲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兩會援權協商和聯繫機制就能維繫。

新華社:不能繞過必答題

新華社昨日亦發表評論文章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雖然提到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這個歷史事實,但並沒有講清楚「共同認知」的具體內容,並沒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這份沒完成的答卷,並不能為大陸方面和國際社會所信服,需要她作進一步明確回答。文章指出,無論誰在台灣上台執政,要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明確接受體現一中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必答題」,也是考驗台灣當局新領導人善意和誠意的試金石。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所張哲馨博士對本報表示,目前很多議題還在談判中,短期內兩岸兩會不會馬上中斷。他認為,蔡的就職演說想追求各方面最大公約數,大陸不能接受,因最大公約數中包括台獨勢力。大陸在「九二共識」上的堅持,是持續施壓,亦是鞭策和期許;沒馬上斷絕聯繫,是展示善意和耐心「聽其言觀其行」,待蔡英文做完未完成的答卷。中央社則引述台灣前立委郭正亮稱,蔡英文就職說出「九二會談」的「共同認知」,「九二共知與九二共識,只有一字之差,已經非常接近了」。他呼籲大陸一定要有具體善意回應,否則「歷史悲劇會重演」。

民進黨執政後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明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此前台灣收到的邀請函被加注寫明「一個中國」原則。新任衛福部長林奏延前晚已率團出發,對於可能會遭到打壓,他表示有很多備案,將用專業、務實的態度,見招拆招。他在25日將有一個5分鐘演講,且預計與近60個國家雙邊會談。

蔡上任首晤外賓 言必稱「台灣政府」

<轉載自20165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蔡英文上任翌日,公務行程就馬不停蹄展開,分別接見到訪的各國嘉賓。首個活動即是昨晨在總統府會晤帕勞共和國的總統雷蒙傑索,有別於馬英九自稱「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在會面時言必稱「台灣政府」(Taiwan Government),且見到外國賓客,竟脫口而出說英文,自嘲說:「喔,在媒體鏡頭前,我應該要說中文」,讓現場賓客一陣大笑。

脫口講英文 自嘲「該說中文」

蔡英文在會晤雷蒙傑索(Tommy E. Remengesau, Jr.)一行人時,在談話中提及「台灣的政府」,而翻譯以英文表述「Taiwan Government」,有別於馬英九時代,接見外賓多自稱「中華民國政府」(R.O.C government),偶而提及台灣,很少以「台灣政府」自稱。而蔡提及雙方時也談到兩國合作,以「我們」稱呼,沒有特意提「中華民國」。另外,蔡英文前晚在facebook上傳慶祝大會的活動照片並發文,她表示台灣的美好,值得大家不斷去發掘,而且永遠充滿驚奇,「能夠得到台灣人民的信任和託付,來領導這個國家,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