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5年4月29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瑞琪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國宗教傳播學者>
剛逝世的教宗方濟各,在其12年任期內,帶來一系列滿創意的新風氣;對中梵關係正常化的進展,方濟各實有極大貢獻,值得我們細心回顧。不過筆者必須明確指出一點:推動中梵關係正常化,並不始於方濟各;他是繼承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兩人打好的基礎,而有切合新時代的進步而已。
兩位前教宗立下堅實基礎
在探討方濟各於中梵關係進程的角色之前,筆者願與讀者回顧兩位前教宗對中梵關係的一些貢獻。
於若望保祿二世當選教宗的1978年,中國大陸神職人員根本無機會出國到海外修讀天主教神哲學;而到教宗2005年逝世時,中國已有逾1000名神父修士修女在世界各地數十間宗座認可大學攻讀或深造,其中不少更是就讀設於羅馬的多所宗座大學。這大量出國深造而回流的中國教會人才,成為推動中梵溝通的良好基礎。
至於本篤十六世,亦於2007年發布一份2萬多字的《致中國天主教徒信》,當中帶有深厚的神學反省,作為引領中國教會正常化的指導文件。方濟各於2014年亦強調,上述信函將一直是教廷與中國發展關係的重要指引。
中梵關係正常化可以有很多不同階段,而最有標誌性的階段,莫過於中國與梵蒂岡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於這一事上,教廷其實一直在期待中。於若望保祿二世任內長時間擔任教廷國務卿的索達諾樞機(Cardinal Sodano),早在1999年2月11日已向新聞界發言:「如果北京願意(中梵建交),我們可以馬上將目前在台北的使館今晚就搬到北京去,不必等到明天。」可見在中梵外交關係正常化方面,教廷是早有準備。
方濟各的環保呼籲 促進中梵合作
說回方濟各本人。他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教宗,翌日習近平先生在中國當選國家主席;方濟各主動向習主席發電訊致賀,而習主席亦有回覆致謝。可以說,中梵雙方的兩名新領袖,都很有睿智地作出交往上的心理破冰。
教宗方濟各眼見人類的貪婪及私慾氾濫已深深威脅到我們生存所依託的地球,於2015年6月18日發表《願祢受讚頌》通諭,促請全球人士關心地球大自然生態。當時筆者即在天主教香港教區《公教報》發文,建議儘管在未有建立官式外交關係之前,中梵雙方在環保及守護地球方面實可努力合作,以形成巨大的環球社會力量,甚至牽頭成為宗教與國際政壇之間的合作平台。
結果,教廷的宗座科學院承接G20(二十國集團)峰會委託,負責環保方面的論壇,並於2017年2月7至8日在梵蒂岡舉辦「反對器官販賣及移植全球峰會」,邀請到世界各地約80名專家出席,當中包括破天荒歷史上首次有中國官員組團參與。
教廷向中方發出橄欖枝後,中國在不久之後即行回禮。《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會議,2017年9月6至15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中國作為主辦國,主動邀請梵蒂岡組團參與,教廷順理成章接受中方款待,並挑選了香港教區的環保先鋒鄭生來神父以專家身分出席。事實上,這一類專家層面的國際合作,一定程度上有助促進雙方在政治上的互信。
方濟各與飛行外交
2023年9月1日方濟各首次訪問蒙古,去程時專機獲中方同意飛越中國領空,教宗按教廷禮儀慣例向飛經的國家發電報問候致意。於電訊中,教宗向習主席及中國人民送上良好祝願,並表明會為國家福祉祈禱,祈求團結及和平。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答覆新聞界詢問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和梵蒂岡保持溝通,中方願繼續與梵方相向而行,踐行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積累互信,推進雙方關係改善進程。」
事實上,這並非方濟各首次飛越中國領空——早於2014年8月14日,當他前赴韓國出席當年的亞洲青年節慶典時,專機就曾飛越中國。當時教宗亦有向中方致謝及表達美好祝願,並在機上向隨行團隊表示,如果有機會,將非常樂意訪問中國。雖然教廷在向新聞界發布專機航程消息時,都循例說這是「按慣例」的舉動,但實質意義上,這是方濟各非常珍惜締造「飛行外交」的良機。
話得說回來,最早嘗試空中破冰之旅的,其實是若望保祿二世。1989年10月他前赴韓國的行程中,曾向中國申請飛越領空,但當時未得到許可,結果被迫繞道飛航而未能收破冰之效。
上述種種中梵接觸,只是促進交談及合作的初步嘗試而已。若論方濟各在中梵關係正常化方面的真正成就,必須數到經過多年雙方努力下,於2018年達成的中梵臨時協議。
2018年中梵臨時協議 成為新突破
2018年9月22日,梵蒂岡和中國同時宣布,雙方已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該協議由教廷外交部時任副部長Antoine Camilleri與中國外交部時任副部長王超,共同在北京簽署。中國外交部以非常簡短的信息解釋說,雙方將繼續努力「推動雙方關係改善」。羅馬教廷的公報說,該協議「將就其本身的落實情况定期評估」,並提到「共同期望」是「能為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生活、中國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積極貢獻」。該份協議確定了中國大陸的主教任命是由教宗作最終決定。
該年同日,對於中國大陸上最後8名過往未得教廷任命而自行接受祝聖為主教的神職人員,在審閱了多年來他們向教宗呈交的懺悔陳述及求情後,教廷宣布「決定重新接納到教會的共融」。他們是郭金才、黃炳章、雷世銀、劉新紅、馬英林、岳福生、詹思祿,以及於2017年去世的涂世華。不久後,教宗亦正式任命上述7人為各自所在教區的正權主教。
由於該臨時協議有效期為兩年,因此中梵雙方需一直保持密切接觸,並切實磋商期滿之前的續約事宜。可幸的是雙方在3次期滿之前,都順利同意續期。
結論
回顧教宗方濟各整個任期,中梵仍未正式建交,惟當中到處可見到教宗為建交而盡心盡力。今年3、4月世局急遽變化,更確證了中國與梵蒂岡這兩個各有14億成員的超級群體,若可以建立正式關係,必將有助於世界和平及人類生活的安定。中梵正式建交之日,作為天主教會成員,必定會感謝剛去世的教宗方濟各,以及他的兩位前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及本篤十六世,在這事上的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