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3年3月29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福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昨日對本報指出,馬英九此次的行程安排,既考慮了個人家庭,也考慮了國民黨的歷史、特別是1949年以前,在國民黨領導下抗戰的歷史,「他有個人的家國情懷在其中」。他稱,這一段歷史的回顧實際上是兩岸連結的重要關鍵,反映馬英九意識到兩岸關係「切不斷」以及他個人的中國情懷。此行最後一站安排在上海,「上海代表着中國改開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馬英九之行既帶着年輕人回顧歷史,也展望未來。
行程涉抗戰歷史 喚兩岸「最大公約數」
張文生認為,馬英九「登陸」反映了一定的台灣民意,「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合作,島內還是有一些人承認九二共識」,但他認為馬英九大陸之行未必能扭轉台灣目前社會發展的方向,對國民黨在選舉中的局面也未必帶來改變,相信只是反映了馬個人的努力。
一名不願具名、研究台灣問題的北京學者指出,馬英九因身分特殊,從未踏足過大陸,在目前的台海形勢下「登陸」,本身就是一次兩岸關係的突破。這次行程安排大量抗戰歷史相關的行程,第一天就拜謁中山陵,是因為「抗戰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兩岸所能共同接受的,有助於喚起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推動兩岸繼續和平交流,「畢竟當下兩岸都不希望有戰爭,和平是共同願望」。
該學者又認為,評論接待規格尚早,後續有可能會見大陸官員,最大關注點在於馬英九會否有額外的行程,如到陝西黃帝陵祭祖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