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3年1月14日 明報 社評>
政府擬於今年第二季推出特別計劃,容許所有院舍輸入護理員,輸入配額上限7000人,勞福局長表明特別計劃無時限,意味措施將屬長期。香港人口老化,一方面意味長者人數持續上升,安老服務需求愈來愈大,一方面意味勞動人口面臨長期萎縮壓力。新冠疫情突顯院舍人手短缺嚴重,隨着未來將有更多院舍落成,若不擴大前線護理員輸入額度,人手荒只怕進一步惡化。缺地缺人是香港長遠發展兩大瓶頸,近年政府提出多項大計,希望增加土地供應及各類設施,然而若無足夠人才人力配合、滿足社會需要,藍圖願景再美好,亦不過是紙上談兵,當局需要多管齊下,提升勞動力的質與量。
缺地缺人礙發展 安老服務成寫照
本港部分行業人手短缺嚴重,當局為此設有補充勞工計劃,倘若僱主未能在本港聘得合適人手,可向勞工處申請輸入外勞。為了保障本地工人飯碗,補充勞工計劃有不少限制,包括僱主須優先聘用本地人、申請者須證明本地公開招聘無法覓得所需人手,以及須由勞顧會審批等;另外,補充計劃亦註明,部分職位諸如售貨員、收銀員和送貨員等一般不獲考慮。本港院舍人手不足問題存在已久,去年初第五波疫情大爆發,院舍災情慘烈,缺人問題更為尖銳,勞工處遂放寬補充勞工計劃規定3個月,除了私人院舍,津助院舍亦可申請輸入護理員,毋須諮詢勞顧會。以此方式緊急引入的護理員數以千計,對於紓緩疫下人手荒,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政府推動的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亦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
根據勞福局長孫玉菡說法,特別計劃下,私院、津院和合約院舍均可申請輸入護理員,任何時候配額上限均為7000人,計及現有約4000名輸入護理員,意即額外輸入3000人。孫玉菡表示,特別計劃無時限,預期是「較長遠」安排,7000人配額上限,乃是因應未來3年需求預測而定,至於申請毋須經勞顧會審批,孫玉菡解釋,院舍缺人問題已得到清晰確認,最重要是設定合理配額,省去證明招聘不到本地人等程序,院舍亦可更快輸入護理員。
香港社會頑疾多多,很多民生服務供不應求,問題歸根究柢都是缺地缺人,公營醫療服務如是,院舍服務亦如是。近年政府千方百計物色更多土地及可用樓面,增建院舍設施,希望10年內增添約萬個安老院舍宿位,然而加強院舍服務,增加硬件之餘,更要增加人手。院舍前線護理員不足,無法單靠本地招聘填補,擴大輸入勞工名額在所難免。隨着未來數年更多新院舍落成,以及安老服務需求持續增加,當局更需定期檢討,看看是否需要調高輸入配額上限;至於較為專業的保健員,則應該建立專業職系和晉升階梯,設法吸引本地年輕人入行。
安老服務業人手問題,需要從量與質方面同時入手,一方面充實勞動力,一方面吸納及培訓更多專才,其實很多行業亦有類似需要,以建造業為例,由前線工人到建築、測量及工程專才均現短缺情况,未來十多年香港大興土木,北部都會區、人工島發展規模龐大,人手荒隨時變本加厲。另外,香港銳意發展創科產業,相關人才需求同樣殷切。香港人口高齡化,出生率下跌,勞動人口本來已有萎縮壓力;受疫情及移民潮等因素影響,過去兩年香港流失了14萬勞動人口,當中超過五成半為25至39歲青年,流失人口的職業組別中,以「輔助專業人員」流失最多,佔總數一半。香港同時面對人力與人才不足問題,當局需要多管齊下,克服瓶頸。
政府有責任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輸入外勞應限於人手極度短缺及無法招聘足夠本地人手的行業,這是基本原則;為了壓低工資節省成本而輸入廉價外勞的做法,公眾也不會接受。針對勞動人口下降趨勢,特區政府應優先考慮採取更多措施,釋放本地潛在勞動力,諸如加強兒童暫託服務,方便原本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重投職場,以及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已屆退休之齡但仍然有心有力者,繼續工作多一段時間。
本地培訓不可缺 搶人才可更進取
吸引入才方面,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搶人才措施,當中又以招攬高薪人才或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最受注目,申請者可以來港後才搵工。根據當局資料,「高才通」實施短短兩周,合計接獲4700宗申請,已批出七成(約3300宗),初步成績算是不俗。本港防疫措施絕大部分已撤去,吸引人才精英來港的一大障礙已然消失。政府有信心未來3年,平均每年可以吸引3.5萬人,有移民顧問公司更估計,各項搶人才措施合計每年可吸引4.5萬人才來港,足以彌補這幾年人才流失情况。世界各地都在積極搶人才,後疫情時代,香港必須急起直追。目前「高才通」人才清單只包括13項專業,範圍不夠寬,應該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當局亦應加強本地人才培訓,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