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人財離港 前外長:星受惠5至10年 指港長遠有內地後盾 「連結中外經濟角色」難匹敵

<轉載自20221018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新冠疫情爆發近3年,外界不時比較香港與新加坡應對疫情的手法。新加坡前外長及前衛生部長楊榮文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經歷疫情及《港區國安法》實施,部分香港資金、企業及人才外流,新加坡未來5年至10年無疑會因而受惠,但長遠而言香港有中國做後盾,連結中外經濟的角色非新加坡可匹敵,「香港雖然不再是過去的那個國際城市,但她將會是中國的國際城市(It will no longer be the international city of the past. But it will be an international city for China.)」。

楊榮文在近期新書Musings中,引用前港督衛奕信向他形容,說星港兩地有如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良性競爭。楊說,雙城往往引起比較,是因為兩地雙生(twin)相似。他形容,兩地其實互有大額投資,「所以如果對方向好發展,都會符合本身的利益」。

新加坡與香港在疫情初段同獲奉為亞洲楷模,但香港在年初經歷第五波疫情打擊,嚴格的入境檢疫也被質疑導致人才流失。與此同時,新加坡去年6月提出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其後陸續放寬防疫措施。特首李家超曾回應說,兩地醫療制度及文化不同,不會刻意與新加坡比較。

楊榮文:港曾陷「前後門皆不通」

楊榮文在2004年至2011年出任外交部長。早年曾任衛生部長的他認為,星港兩地抗疫分別,在於新加坡人對政府信任度較高,及香港面對國際與內地「前後門皆不通」的困境。

楊榮文解釋,新加坡民眾對政府部分防疫措施也有不滿或抱怨,甚至在官員間也有不同意見,但政府一旦決策後,新加坡人就會跟隨。相比之下,楊說,香港經歷2019年不穩局面後,社會對政府的信任低,對一些防疫措施未必合作。他說,在接觸過的港人中,部分港人雖沒有將不滿宣之於口,但對港府並不信任。

相對新加坡近期取消入境檢疫,楊榮文認為,在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任期末段,中方似乎想香港先「關前門」、向內地「開後門」,而香港連月來面對「前門關閉、後門也關」的模糊狀態,相信花了一段時間才令北京改變想法。

「我當時有點疑惑為何(香港)有這樣的決定,因為向世界開放,並在受控下聯通內地,是香港賴以生存之道。我認為中方的做法,是希望香港人知道,在當時無太多個案的中國內地,才是香港命脈所在。」楊榮文如是說。「現在前門(國際通關)終於重開,這才是香港的定位。」

料港續維持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歷任領導人,包括已故的李光耀及現任總理李顯龍屢次公開唱好香港。楊榮文認同香港區域樞紐中心地位近期受到打擊,但認為長遠在中國未全面開放資本帳下,香港會繼續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楊榮文在新書中推崇香港有更多創業家網絡,港人也更有韌性,並笑言新加坡任何經濟活動、連補鞋匠都不能沒有政府批准。他在書中憶述,兩地政府也不時互相借鏡、觀摩。

「港對星感興趣甚於星對港」

楊榮文說,1990年代香港官員曾經看不起新加坡,之後情况逆轉。「香港對新加坡有興趣,甚於新加坡對香港的興趣。在疫情期間,港人經常將香港對比新加坡,但新加坡對香港局勢不太有興趣,除了與兩地都有關係的人。」

1990年代曾處理港人移民新加坡事宜的楊榮文相信,香港現時因國安法後的移民潮不比當年嚴重,但相信港人最終會接受與現實共存。他說部分港人或以為新加坡更自由,但當地每年經濟生產總值5%都投放國防,每個年輕男性都要服兵役,香港則有大國依靠,供水供糧,也毋須擔心國防。



1989年六四事件後香港出現信心危機,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當時曾負責港人在新加坡居留權計劃,他憶述當時總理李光耀說新加坡可趁火打劫,或幫手「救火」。最終新加坡居留權方案有別澳洲、加拿大,而是容許港人留港及有需要才行使居權,楊憶述實際成為新加坡公民的數量遠不及批出數量。離開政府後,楊榮文曾在香港工作多年,在港置業;由於新冠疫情及避開隔離,已近3年沒有來港,他說期待明年初可來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