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尊重歷史事實 還原六四真相

<轉載自202265 明報 社評>

今天是六四事件33周年,在北京,「天安門母親」一如過往發表祭文,追悼死者。八九民運是愛國民主運動,不應遭到暴烈手段鎮壓。內地官方強調,國家發展有目共睹,證明所走道路正確,當年發生的事情早有定論,惟回顧歷史,官方對八九民運的定性,由早期「反革命動亂」到後來的「政治風波」,其實亦非一成不變。當下大國對抗激烈,儼如回到冷戰時代,內地當局反對將人權問題武器化,強調世界不需要裝模作樣的「教師爺」,然而還死者及歷史一個公道,不應受到國際形勢波譎雲詭所影響,縱然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尊重歷史,平反六四,仍須堅持。

愛國民主運動 不應暴烈鎮壓

對香港、內地以至國際社會而言,1989年是重要歷史分岔口,就在北京六四事件發生後數月,柏林圍牆倒下,東歐變天。兩年多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時代來臨,中國逐步走出六四後西方的制裁孤立,以改革開放迎上全球化潮流,短短20多年間,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方面,六四事件某程度塑造了之後30年本港政治生態,港人對平反六四的堅持,甚至成為香港與內地的一條情感紐帶,跟兩地經濟民生融合,同樣發揮着扣連作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幾年世界大勢,令人覺得歷史發展有若鐘擺。美國擔心「世界一哥」地位動搖,動員西方盟友遏制中國;美俄之間的長期戰略矛盾白熱化,俄烏戰爭是一次地緣政治攤牌,世界格局彷彿回到冷戰時代,美國加緊操作人權牌,要給中國貼上「反派」標籤,北京則反指美國自身劣迹斑斑,無資格做教師爺。國際形勢急轉,香港亦迎來了政治生態巨變,維護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必須與外部政治勢力劃清界線,然而內外政治形勢變化,並不影響要求平反六四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八九民運源於原總書記胡耀邦逝世,當時正值改革開放新舊思維激盪,官倒貪腐嚴重的時期,胡耀邦一生為民,兩袖清風,思想開明,與當時官場對比鮮明,其死訊在社會引起巨大迴響:北京民衆、工人自發到天安門廣場悼念胡耀邦,藉此表達對官倒貪腐和物價飛升的不滿;其後學生加入,事態演變至靜坐、集會、遊行等,訴求轉為爭取政治民主,全國許多省市都有民衆響應,發展成為一場波瀾壯闊的全國運動,這些歷史事實在在說明,其本質是一場愛國民主運動,六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悲劇,當局以暴烈手段鎮壓,不少死者家屬至今仍耿耿於懷,平反六四是要撫平歷史傷口,讓死者安息,讓家屬釋懷。

近年權力當局常強調,中國政府對「上世紀80年代末的那場政治風波及相關問題早有定論」,強調沒有穩定就不會有發展,中國所走的道路完全正確。這些年,國家發展成績斐然,全面脫貧更是重大成就,歷史意義非凡,事實證明西方模式並非唯一發展楷模,所謂「歷史終結論」站不住腳,然而就算國家走對了路,當局仍然應該直面歷史,包括過程中曾經犯下的錯誤。

聆聽諍言還歷史公道 民族復興之路更自信

回顧這33年歷史,權力當局對於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的官方定義,並非一成不變,由初時定性為「反革命動亂」,到後來含糊地稱為「政治風波」,字眼上的淡化,說明修正調整空間是存在的。當年與六四事件有關的決策者多已作古,又或淡出權力圈。過去10多年,先後有當年核心人物在境外出版回憶錄,就六四事件講述他們的版本,各人說法不一,甚至有互相矛盾之處,誰的說法準確,單憑現有資料,無從判斷。八九民運期間,權力當局內部對於如何看待及處理事件,明顯存在路線和意見分歧,不同的路線,可以導致不同的結局。圍繞八九民運的很多史實,至今尚未完全公開,還原六四真相是權力當局的責任,不管拖延多久,終歸要處理。

中共不是沒有糾正自己錯誤的傳統,文革後,鄧小平、胡耀邦平反了大量冤假錯案,糾正了「大躍進」和「反右」的錯誤,更否定了由毛澤東親自發動的「文化大革命」。若不是當時領導層衝破保守勢力阻撓,勇敢地否定「文革」,也不會有後來勢如破竹的改革開放大好形勢。近年國家發展有成,當局強調要有制度自信、歷史自信,全力朝發達國家之路邁進,樹立國際領導權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硬實力軟實力當然不可少,惟歷史瘡疤一日未消,外部敵對勢力就有攻擊話柄。世界不需要假借人權搞政治操作的教師爺,但權力當局應該多聽諍言。平反六四還歷史一個公道,民族復興之路,可以走得更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