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0年7月27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近日疫症在香港大規模爆發,瀕臨要封城抗疫的邊緣,眼看隔岸台灣的防疫工作依然固若金湯、人民生活接近如常,實在羨慕。最誇張的是看到早前台灣立法院爆發衝突,在野的國民黨發起佔領,意圖阻止會議,不讓陳菊擔任監察院長。兩黨議員扭作一團又咬又打,有汗有血親密非常,完全證明了台灣人心裏面沒有疫症的疑慮。衝突畫面雖然刺激,國民黨也打得兇狠,但國民黨有沒有在這次衝突之中,成功搶分、一洗頹勢?
國民黨是立法院的少數,作為在野黨,能夠阻擋執政黨的方法,寥寥可數,來來去去只有拉布,或在議會裏面推撞一下,目的就是拖延議案表決,這些香港人都不會陌生。香港議會的抗爭,黃毓民是始祖,多少也是從台灣經驗學回來。台灣議會向來戲劇化,打鬥場面屢見不鮮,經典例子像1993年,時任立委韓國瑜在開會的時候,將陳水扁打到入醫院;或是2006年,時任立委李敖在開會的時候放催淚煙,都是大家可以網上重溫得到。
在議會中,在野黨在表決的時候票不夠多、落敗是自然不過,但這不代表執政黨可以完全橫行無忌,畢竟議會之外還有公民社會,還有千千萬萬個當初投票選出整個議會的選民。最佳例子是2014年,當時國民黨全面執政,眼見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裏面第4條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通過之際,公民社會激烈反彈,學生衝進議會,發生了我們都認識的太陽花運動。但太陽花運動的重點,不在於議會佔領,而是議題和執政黨的行為,惹怒公民社會,以致在議場內外也得到很多人關注、聚集,最終令到早就簽署好的服貿協議,一直在立法院擱置至今。
錯的議題錯的方法 損己多於損人
這裏要說的,是作為在野黨,當沒有權力的時候,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等待執政黨出錯,同時等待執政黨的民意下跌。在野黨要在將來的選舉中,擺脫在野的身分,除了一般時候,反對執政黨提出的所有政策之外,也要像我們特區政府一樣「張弛有道」,要選擇對的議題大做文章,連結公民社會的力量大舉抗爭,加重執政黨施政的困難。
花了好些篇幅談在野黨的角色,無非是想寫今天國民黨沒有做到一個盡責的在野黨,選了錯的議題、錯的方法,進行損己多於損人的抗爭行為。台灣跟香港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在野黨」之所以在野、不能執政,是因為得票較少而不能掌握行政權、不能成為議會多數。民進黨今年初才剛剛在選舉大勝,加上抗疫有功,民意持續高企。國民黨選擇在這個時候,跟民進黨硬拼,而大做文章的議題,是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的任命。
對「廢監」最舉棋不定的就是國民黨
錯的議題,是在台灣政壇,陳菊政治人氣從來不弱,不是面面俱到也至少不是四面樹敵的人物。國民黨不斷說陳菊有多項被彈劾案,質疑陳菊沒有資格掌管監察院。監察院本身在台灣的角色,長期受到質疑,政圈上一直都有要修憲「廢監」的聲音。然而在「廢監」一事,立場最舉棋不定的,就是國民黨自己。因為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是提出「五權分立」的人,國民黨不敢貿然得罪國父,所以一直沒有支持廢監。偏偏在這次陳菊的任命中,國民黨指摘民進黨沒有履行廢監承諾,同時又不敢表明立場,說明清楚國民黨是否支持廢監。當談到是否廢監的時候,國民黨又會回到陳菊不適合擔任院長的說法,搖擺不定。
大鬧立法院 勇悍有餘論述欠奉
更弔詭的是,國民黨不斷指控陳菊不勝任監察院長,卻完全放棄在野黨問政的權力,「賴死」佔領議場不開會。或許國民黨是參考太陽花運動經驗,以為佔領議場、佔領主席台就必然奏效。但當年發生的太陽花運動,在爆發立法院佔領之前,政黨和公民社會已經多番抗議,政黨有在議會內質詢,同時也召開多場公聽會等。以當時反對服貿的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黑島青)為例,早在2013年就成立。當年在各種手段都用盡之後,學生才進行佔領議會等抗爭。國民黨今次大鬧立法院,直接跳過所有步驟,勇悍有餘但論述欠奉,所有人對國民黨的行為都摸不着頭腦。
更有趣的,是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最近想了句驚天地泣鬼神的口號,開創政治學的先河,就是一句:「我在野我光榮」(到7月26日仍然寫在羅議員的臉書專頁上)。唯一解讀的方法,就是既然光榮如此,那國民黨就最好繼續在野了。
跟社會大環境脫節程度大得驚人
從最近的抗爭,看到國民黨的積弱不會是一時三刻,接下來的高雄市長補選固然無望,整個政黨跟社會大環境的脫節程度,也是大得驚人。國民黨的一蹶不振,間接鞏固了民進黨的政權。如此的台灣內政,對於我們關心的兩岸關係、港台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這要留待下回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