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5年7月28日 明報 社評>
國務院總理李强上周六宣布,位於西藏邊境地區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動工,建成後發電量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的3倍,對中國使用清潔能源比例的貢獻,以及對西藏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舉足輕重。西方媒體的報道與評論,強調該工程對雅魯藏布江流量到鄰國可能產生影響,然而,觀乎實際情况以及印度外長本月中訪華所提出的問題,西方媒體的「擔憂」,要麼就是多慮,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炒作。目前內地經濟疲軟,投資基建刺激內需是必要手段,這個萬億工程,不但可以帶動發電設備和水泥產業發展,還將為改變東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帶來促進作用。
10年建成發電是3個三峽 水力發電大幅減低碳排放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耗資1.2萬億元人民幣,預計10年後全面建成,屆時發電量將會達到7000萬千瓦,相當於英國一年的耗電量。這個籌劃經年的超級項目,宣布的正式名稱,也是經過細心考究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關鍵詞是「下游」及「水電工程」,與西方普遍稱之為水壩(dam),大相徑庭。兩者的區別體現在兩點。
如何利用水力資源豐富的雅魯藏布江,多年來有過很多方案,但礙於財政與技術能力,都沒有開展。曾經被提出來過的一個考慮,是在雅魯藏布江上游,截河將水流引向新疆,解決新疆缺水的困境。目前動工的工程,強調是下游,意味着否決上述考慮。二是強調是水電工程,意即純粹是為了發電功能。水力發電必須要建壩攔水,但水壩的高度影響大不同,工程正名是水電工程,意味着攔水功能不是主要,發電功能才是。
這個工程的設計,顯示毋須採用建高壩攔水,以及工程技術先進可以降低建築成本。發電站設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前面、落差高度最大的地方,挖通一條斜傾向下的隧道,在內建5個梯級電站,江水從海拔2880米的高原,通過隧道冲向650米的低谷,乘流而下經過5個水電站發電5次。工程的難度也需要先進技術克服,墨脫是地震多發地區,交通條件很差,是全國最後一個全縣通路通電的地方,但中國擁有最先進的挖隧道盾構機,事半功倍。發電量之大,已經超出了西藏以及西部對電力的需求,而電力遠程傳輸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可以減少在傳輸過程中的耗損,西電東輸可使沿海地區的用電成本大幅降低。
宏偉的工程選擇在這個時候動工,需要等待技術條件成熟,這是一種考慮,相信跟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有關係。投資1.2萬億元的工程,是屬於世界級的超級工程。目前內地發展模式轉型及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不佳,經濟持續疲軟,發展速度放緩,但又不能按照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基建投資主要放在城市內的地鐵、城市之間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而今隨着國家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發展方向有所改變,加上高鐵和高速公路已經基本飽和,有些甚至是超前開發,所以投資重點轉向清潔能源,以及能夠改變地區發展不平衡的西部地區,也不失為一個戰略轉移。
內地近年在西部地區已經建了不少水力發電站,新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和烏東德水電站,發電量都在世界前列。這次更龐大的工程選址西藏,除了有東西部這個地區戰略因素外,還有跟周邊國家關係的戰略因素。
水電工程不建高壩 對印度水源影響微
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只有兩個沒有簽訂邊界協議,不丹因為外交要聽命印度,而印度跟我國不但沒有協議,還不時因為邊界糾紛發生衝突。爭議最大的一片土地,就是藏南地區,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正是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的接連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向印度布拉馬普特河,該河在中游地區與恆河交匯,是印度最大的水源,任何關於水源的因素,都會成為中印兩國的敏感話題。
西方媒體炒作中國截斷水源的話題,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因為印度河流的水源,並非完全依靠雅魯藏布江的流量,而是在印度境內的降雨量。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本來就沒有建高壩攔水,也不影響布拉馬普特河流域的降雨量,所以中國的水電工程影響微乎其微。中國政府已經就此詳盡解釋,印度政府也沒有提出嚴厲的抗議,至於印度外交部表示關切,只是例行公事,不得不表態。印度外長蘇傑生7月中訪華,印度外交部網站就蘇傑生訪華的討論議題,也沒有提到中國的水電工程,可見這是一個偽命題。中印關係的地緣政治十分複雜,目前受到中美、中俄、俄美關係的交互影響,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無論在工程設計與定位,在在顯示中國重視跟印度的關係,不希望因此而節外生枝。
中國水力發電目前佔發電能源比例的14.1%,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竣工後將會大幅提升,對減低碳排放以及進口原油的依賴,會有很大促進作用。工程投入的資金對多個產業以及技術提升有幫助,還能提供就業,更重要的是,今後西藏的礦產資源過去因為缺電無法開採的局面將會改變,被譽為劃時代工程,一點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