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十年人事 港何解跑輸獅城

<轉載自201262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統計處日前公布港人收入數據,除了顯示貧富差距惡化,工資增長更叫人失望,以家庭月入中位數為例,過去10年實質幅度竟是負2.9%,蹉跎10年。競爭對手新加坡,過去10年實質增長18.1%,此消彼長!為何香港會「窮」過新加坡?
貧富懸殊不利社會和諧,但若果人人工資持續增長,且增幅超過通脹,即使貧富懸殊嚴重,收入低的一群,也會因工資年年「向上流」而減少怨氣,新加坡能做到,可惜香港的情況不是這樣。
收入倒退2.9% 港人窮過10年前
根據統計處公布《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本港家庭月入中位數由01年的18,500元,增至2011年的20,200元,表面增長9.2%,但若計入通脹,在超市一罐豆豉鯪魚賣19元的年代,港人收入倒退2.9%,亦即是說,港人窮過10年前!
新加坡統計局資料則顯示,家庭月入中位數由01年的4,363坡元,增至2011年的6,307坡元,表面增長44.6%,若計入過去10年通脹22.4%後,實質增長仍有18.1%,升幅遠超過香港。
計及新加坡滙率因素,若兌換成港元,新加坡家庭月入中位數達到3.86萬港元,幾乎是港人的1倍,確實叫人羨慕得口水流。
香港曾在亞洲四小龍中叱咤風雲,為何現時落後於人(見表)?
1. 星︰產業政策 港︰放任不管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任教的香港學者葉秀亮指,新加坡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產業,如吸引國際醫藥公司設廠,推動藥劑業,又把沒落的造船業轉型為鑽油台業,保持發展工業,結果成功推動GDP
葉秀亮表示,港府過度迷信「積極不干預」模式,推動產業發展不力,導致落後他人,結果只剩旅遊業及金融業,還要財富分配不均,引發民怨。他建議港府加快開發新產業,如協助影視業進軍內地。
新加坡推動產業成效高,有工業、科技、旅遊;也有服務業、金融業,但政策全由政府強勢主導,如政府可以免地價及補貼企業,這模式能否應用到本港成為疑問,若港府過分干預市場,可能會遭到商界反彈,甚至被指官商勾結。
2. 星︰人口規劃 港︰人口無策
新加坡與香港的另一項不同之處,是人口政策。星政府瘋狂吸納人才,重金禮聘海外高學歷人士,令人口在過去10年間增長逾100萬人。雖然增長太快,引起當地人不滿,但該國副總理尚達曼今年再強調要引入優秀人才,否則會像台灣般失去競爭優勢。
同受貧富懸殊困擾 港怨氣深
科大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表示,新加坡便是透過吸納人才,補充優質新血,推高整體工資水平,亦抵銷人口老化影響。可是,本港的人口政策則方向不同。雷鼎鳴指出,人口老化、加上每日150個的內地人來港單程證配額,引致本港出現大批低收入、甚至沒有工作收入的家庭,無疑會拉低家庭月入數字。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與新加坡的堅尼系數相近,即是說同樣是全球數一數二貧富懸殊嚴重的城市,但兩地不同之是,新加坡經濟增長快,小市民從工資增長中受惠。更重要的是,當地大部分人居住在公營房屋組屋,也令基層及中產可解決基本生活問題,但香港人卻要捱貴租買貴樓,港人怨氣當然更多。
學者:引入專才 有望拉高薪酬
香港能否參考新加坡?雷鼎鳴表示可以,但阻力之一是本地人抗拒外來人搶飯碗。雷指外地專才雖會奪去高薪職位,但同時亦會帶動薪酬上升、產業發展,對社會有幫助。
 
 
 
 
 
 
候任特首梁振英曾多次拿香港與新加坡比較,以此顯示香港發展慢。誠然,香港經濟在過去10年「跑輸大市」,但跑第1或第10也許意義不大,最重要是未來10年要加速跑,並讓整體市民可分享經濟成果,否則又重複收入增長慢,分配又不公的境況,只會加深市民怨氣。

港星大比拼。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兩岸擴專才旅遊貸款互惠

<轉載自2012618日 明報 中國版>
 
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昨在福建廈門舉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國台辦宣布,除之前的福建、江蘇外,具大陸學歷台灣人還可到天津、上海、浙江、湖北的事業單位工作。目前大陸部分事業單位職員實質是公務員。另外,台灣人可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國家旅遊局也宣布增加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組團社;並將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遊城市由目前福建的9個城市,擴大到包括浙江、江西、廣東等在內20個城市。大陸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將在未來34年內,對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再提供6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

靚地曬太陽 無得用抑無善用?

<轉載自2012618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樓價急升,港府急推地,但卻稱鬧地荒。本港究竟是無地建樓,還是官員無能,或是有土地卻無辦法善用?環顧四周,市民會發現「總有一塊官地喺左近」,但奈何卻是長年丟空曬太陽!


曾俊華舊調重彈 倡六管齊下
按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特首曾蔭權056月上台至今,住宅樓價升了111%。問題弄大了,港府近年才急忙找地增加供應。財政司長長曾俊華昨日在網誌重彈舊調,重申「六管齊下」的覓地,包括:(一)更改土地用途、(二)重建、(三)收地、(四)維港以外填海、(五)發展岩洞和(六)重用前石礦場。
政府過去7年在土地政策上庸庸碌碌,到樓市失控時才亡羊補牢。不過,本港是不是缺乏合適土地建屋?申訴專員公署早前便指,有團體在1993年租地辦戒毒中心,但土地原封不動,直至2010年土地才被收回,令這地荒廢17年。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浪費土地個案其實比比皆是:
爛尾地盤空置校舍 浪費土地
˙大埔賽馬會泳池︰曬太陽指數★★★★★
泳池工程爛尾,地皮至今丟空經已逾十年,地皮隔鄰的大埔中心,是區內交投最暢旺的屋苑之一,步行3分鐘已是大型商場。以大埔中心為例,單位二手成交呎價逾5,000元。不過,當局一直沒有更改土地原有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更提出將地皮用作臨時露天停車場,但旁邊已有一座時有空位的多層停車場。
˙大埔孔教學院三樂周沕桅小學︰曬太陽指數★★★★
學校在2007年停辦,地皮用途雖經已改為住宅用途,但校舍還是空置。這幅面積達44,546平方呎的靚地位於大元邨內,若以7倍地積比率計,可建樓面積31萬呎,以500呎單位推算,可提供600個單位。
˙元朗惠群小學︰曬太陽指數★★★
位於元朗屏山的舊校舍,也是在2007年停辦,地皮規劃仍屬「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現由非牟利團體「工業福音團契」租用。不過,這塊3,766平方米的地皮,鄰近有多個低密度屋苑。若以地積比率5倍計,足以建200個中低密度住宅單位。
教育局自2003年至今,一共有95所學校停辦,根據教育局資料,類似周沕桅小學、惠群小學等,已交還予政府的空置校舍只有49間(見表)。
港府經常指缺少土地,卻有不少地皮未能善用,如啟德機場原址、西九龍地皮也是曬太陽養草多年,實在令人費解。市民如有發現類似個案,不妨電郵ceeo@ce-elect-office.hk告知候任特首梁振英!
理順冗長程序 加速落實規劃
下屆政府有需要查證浪費土地原因,檢視土地運用程序:
1. 政府規劃慢?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政府規劃需時,例如當區應建房屋,還是更多的休憩設施。當局在規劃時,也要考慮附近的交通流量、景觀等,才會落實改變土地用途。
2. 法例程序冗長
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如想改變土地為住宅用途,要向城規會申請。在收到申請後的3個月內,城規會會舉行公眾諮詢,待行政會議和特首批准等,多項程序最少需時9個月。許智文指,居民或團體可透過如司法覆核等,以附近交通流量、建築物高度限制等理由,反對改變土地用途,令整個過程遙遙無期。
無論如何,讓地皮丟空是一種浪費,政府部門之間不應挾地而互相推搪,讓土地荒廢。同時,下屆政府有必要檢視相關法規及冗長程序,令土地用得其所,如適合建住宅便做住宅,如適合做公園便做公園,重點是不應讓土地曬太陽!
 

港府部分增加土地方法。
 

空置校舍土地一覽。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菲撤黃岩島警衛巡邏船

<轉載自2012617日 明報 中國版>
 
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宣布,總統阿基諾下令後,一艘海岸警衛隊巡邏船和一艘與漁業考察船從黃岩島海域撤走。至此,菲律賓已經撤走在該海域的全部船隻,中菲之間在該海域超過2個月的對峙,暫告一段落。菲外交部發言人指,阿基諾是出於天氣因素考慮才下達撤退命令,天氣好轉後將會重新評估形勢。菲氣象局早前預警,颱風「古超」和西南季風可能在該海域造成大浪和暴雨。410日,菲律賓軍艦企圖在黃岩島逮捕中國漁民,遭中國公務船阻止,兩國對峙開始。

專家:一個自由行帶動三職位

<轉載自2012617日 明報 港聞版>
 
自由行大軍是入境遊帶動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的主要動力,由03年的1.7%升至2010年的3.5%,其中零售業佔最大比重,由030.4%升至20101%。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推算,入境遊佔GDP比例的3.5%中約1%來自自由行消費。
 
他指出尚未計算周邊利潤,如地產、服務行業等收益。以後者為例,平均一名自由行帶動3職位,「數字上很得人驚」。

「早年虛火 現在調節」

今年內地經濟明顯放緩,內地人消費力減,自由行省市多年未有擴大,內地各省市又推動旅遊,加上內地部分地區迅速發展,令本港未如過去般具吸引力,均令自由行減少在港消費,「早幾年虛火,現在是調節周期」。

本港零售增長持續放緩,4月零售額增長11.4%,為13個月最低,蘇偉文稱消費數據反映零售業側重自由行。自由行減少消費對市道影響明顯,預料此勢至少延續至年底。

他認為,當局可考慮開放更多省市來港,但他提醒要留意本地是否有足夠承載力,如目前太集中建頂級酒店,缺乏自由行集中的3星酒店,故此政府和市場需同時調節配套,「造大個餅,才能吸納更多自由行」。

田北辰
認為,本地消費市場「很靠自由行泵錢」,帶動就業亦集中零售服務業,有必要趁新政府上場開拓新產業,令市民工資上升,消費能力提高,促進零售。惟自由行不能急剎,應考慮開放更多省市,作中短期措施。

自由行消費放緩 零售亮紅燈 服裝店叫停續租 小商店首當其衝

<轉載自2012617日 明報 港聞版>
 
周六下午,尖沙嘴廣東道名店街自由行長龍不再,近月來服裝食肆以至藥房珠寶表行均不約而同指出,自由行消費全線下跌。旅遊發展局數據亦反映人流和人均消費均明顯放緩。成衣起家的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稱,其上班服品牌亦曾受惠自由行,但最近3個月迅速轉弱,已即時叫停分店續租,警告自由行有泡沫化危機。
 
內地經濟數據反映內地民眾消費意欲疲弱,經濟增長三頭馬車中的零售消費上月增長13.8%,屬一年以來最低增幅,同期消費物價指數(CPI)亦持續降溫,按年升3%,低於4月的3.4%

按香港旅發局統計,2003年開放自由行以來,內地旅客9年間急增兩倍,去年達2810萬人次。其中逾六成即1834萬為自由行旅客,較開放之初激增26倍,同時佔整體入境旅客4192萬人次逾33%

人次消費明顯減少

自由行持續增長,不過近年人次及人均消費升勢均明顯放緩。今年1月人次為215.4萬,按年仍有24.5%增長,惟傳統消費檔期的五一黃金周按年增長已降至22%162.5萬人次更較4月份的170.2萬人次下跌4%。此外,人均消費增長亦減慢,其中夜訪客增長由2007年的19.2%跌至個位數增長(見表)。

現成服裝一直是過夜內地客最愛,不過創立G2000的新民黨副主席田北辰稱,已感到自由行去年底強勁聲勢今年急轉弱。他指出上班族成衣一般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其品牌三成多客源為自由行,近3個月銷量增幅放慢的速度驚人,3月仍較去年同期增長逾50%4月為40%5月只有20%。同期自由行比例跌至兩成多,本月首周亦未見樂觀。

田北辰:有泡沫化危機

田北辰續指出,國內消費有大隱憂,百大商場時裝銷售增幅由前年升28%,至今年銳減至升7%,「內地人在內地都不消費」,擔心自由行有泡沫化危機,集團已叫停店舖續租。

奢侈品也同受影響,太子珠寶鐘表行政總裁朱繼陶稱,每年五一生意均增長三四成,今年卻首度下跌兩成。以往受內地豪客歡迎,數十萬元的名表銷量更大跌一半,反映消費趨謹慎,大豪客買百萬元以上的名表,「今年只有三數個」。

豪客減少名表銷量大跌

至於日用品,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近來旺丁不旺財,尤其旅遊區七成客源以自由行為主的藥房,近月生意驟跌兩成,「現在內地人只買56支藥油,幾罐奶粉」。他說近年不少外行見自由行掃奶粉,「以為很易賺」,結果一窩蜂開舖,相信這批藥房會首當其衝。

餐飲界:歷來最靜5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形容,今年可算是自由行開放以來最靜的5月,同業反映以尖沙嘴、銅鑼灣一帶自由行集中的食肆,近兩個月來生意跌了兩成,以較受內地客歡迎的茶餐廳、小食店受影響最大。
 
 

自由行消費放緩 零售亮紅燈。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港航涉拖欠清潔費 空姐地勤輪流執垃圾

<轉載自2012年6月16日 明報 港聞版>
 
繼爆出維修費、泊位費涉拖數後,香港航空再被揭涉拖欠清潔費,空姐、地勤人員也要輪流清潔機艙,有機師看不過眼幫忙「執垃圾」。港航發言人證實,已和提供維修和清潔服務的香港飛機工程中止合作,與其他公司合作磨合需時,協助清潔是空姐日常工作,地勤人員則是避免航班延誤,自願協助。
 
旅遊界議員謝偉俊認為事件不可接受,直指港航大股東海南航空集團財雄勢大,相信因管理不善而非財困混亂頻生。事件引起的衛生和管理問題會影響香港聲譽。
 
港航﹕清潔屬既定職責
 
機管局發言人表示,上周五接到通知港機工程暫停向港航提供服務,局方一直密切留意,機場運作未受影響。港航發言人回應,僅一兩班航機要空姐協助清潔,強調屬服務員既定職責,情只持續一兩日,昨日已回復正常。
 
港航航班以往由港機負責清潔機艙,但有內部人士透露,日前外判清潔突然叫停,港航實施「替補機制」,要求空服員、地勤、文職在乘客落機後輪流清潔,大部分航班安排雷同。有機師看不過眼,自願幫手清潔。
 
據了解,有關安排與港航拖欠清潔費有關,清潔工作原非空服員職責,公司亦以減輕工作量為由,指示空服員毋須主動派發飲品紙巾,該內部人士揶揄,港航已淪為廉航,「只有廉航的空姐才要兼顧清潔,可能為慳錢,連咖啡、茶也慳」。

早前港機證實,港航未在協議限期內付費,已在上周五停止服務,有指機管局亦遭拖欠泊位費。該內部人士不諱言惡果已浮現,接替的維修公司拖機不足,航機也被迫泊到遠處,航班延誤半小時至兩小時以上。本報翻查航班資訊,3日來72班港航離港航班中,多達64班延誤,延誤率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