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大陸學者解讀「柯張會」:柯兩岸論述 獲北京百分百信任

<轉載自20177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首次「柯張會」3日下午登場,大陸涉台學者分析,「柯張會」的舉辦已透露出北京方面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兩岸論述,已經「百分百信任」,更直言,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局勢下,柯文哲已經步上兩岸城市交流正確軌道。

張為了會柯 更改行程

選在柯文哲結束訪滬行程的返台前夕,「柯張會」終於登場。儘管並非在此前外界預期的71日舉辦,但無論如何,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刻意更改北京行程,南下上海會見柯文哲,就已凸顯出這場「柯張會」重要性。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其實「柯張會」1日舉辦或是3日舉辦都不用做過多的聯想,因為張志軍既然已經更改行程到上海,就意味「柯張會」對北京高層而言,是勢在必行。

談及「柯張會」的意義何在?包承柯強調,不同於過去2015年雙城論壇時2人並未會見,這次張志軍會見柯文哲透露一項明確訊息:即北京高層對於柯文哲的兩岸論述,已經「百分百的信任」。

柯言行一致 陸願交流

包承柯認為,柯文哲對於兩岸關係性質有正確的認知,從過去的「一個中國不是問題」,乃至在訪滬之前接受台媒專訪,表明尊重了解大陸「一中原則」,甚至本屆雙城論壇期間,表明「兩岸一家親」及「兩岸命運共同體」,可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大陸並非眼瞎心盲」,包承柯解釋,柯文哲的言行表現,北京高層全都看在眼裏,而柯的言行一致,不僅讓大陸對其放心,也正是催生首次「柯張會」的關鍵因素。就如同會見時,張志軍表明的,只要是對兩岸關係有正確認知,大陸都願與之交流。

由於3日「柯張會」仍屬閉門座談,對於張志軍後續是否有向柯文哲提及「九二共識」及「一中原則」,包承柯說,這些本來就是大陸對台方針的一貫底線,即使在會談當中提及,一點也不會意外。

此外,有一說指出張志軍可能藉此會面場合,希望柯文哲市長傳話給蔡政府,包承柯則認為,用「傳話」不免有些過頭,畢竟會見的場合,藍綠市議員都在,張志軍說什麼,講什麼,綠營議員也都聽得到,沒必要刻意「傳話」。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右)刻意更改行程,趕赴上海會見柯文哲(左),意味「柯張會」對北京高層而言,是勢在必行。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台灣開始補年金的破洞!

<轉載自201773 明報 筆陣 撰文:南方朔 台灣《民報》總主筆>
近代研究總體經濟學的學者早就指出,由於人口的老化、財政的惡化,西方世界以前視為天經地義的福利國家已經瓦解,由於人口老化,支持老人的福利年金制已經難以為繼;由於財政惡化,福利國家核心的醫療制度已沒有財源支持。因此現在的年輕世代,他們到了老年必定日子過得愈來愈差。前幾年美國學者科特尼可夫(Laurence J Kotlikoff)及龐斯(Scott Burns)就合著了一本暢銷書《即將到來的世代風暴》,將世代間的不公平作了深論。「世代風暴」就是福利國家瓦解的最大指標。
而近年來台灣鬧得最厲害的,就是年金危機。根據研究,台灣的四大年金都即將破產。軍人退撫年金到了2020年即將破產;公務人員年金到了2031年即將破產;教育人員年金的破產要到2030年;勞保年金破產則是2027年。這4種年金都是每年扣繳並發出,但現在都已經收入不符支出,入不敷出久了,當然會破產。如果這四大年金破產,將來的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及勞工退休後就領不到錢,那就會造成巨大的政經危機,因此年金改革乃是台灣當今的急務。至於年金改革,它的方向不外是多扣少領,它一定影響到許多人的權益,所以在過去一年裏為了年金問題,已引發了許多次大型的群眾運動。就以5月份台灣立法院將討論各種年金法案為例,就有許多軍人、警察和教師揚言將包圍立法院,使得民進黨政府非常緊張,甚至於刀片鐵絲網都動員了起來,用這種大軍壓境的方式要制止群眾的反對運動。
退休資遣撫卹法 公務員踏出第一步
最近是民進黨政府以它的執政優勢和立法院絕對多數,終於在627日(上星期二),以43夜的挑燈夜戰,強行通過了《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終於替台灣的年金改革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值得注意的,乃是立法院在審查,不滿的軍公教團體卻在立法院外抗議,他們投擲煙霧彈、施放冲天炮,甚至還和警察拉扯,也企圖拉倒鐵拒馬,最嚴重的乃是蔡英文本來要到新竹湖口鄉三元宮參拜,但有數百名退休警察及老兵前去抗議,因而蔡英文遂取消了行程。另外台北市教師職業工會為了表示不滿,已揚言將從下學期起發動罷工與怠工,這已顯示出為了年金問題,台灣內部的撕裂與對立已趨嚴重。
627日已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根據政府書面的表達,它至少有下列特點:
——新法將於明年7月施行後,對公務人員退休後最有利的乃是18%優惠存款利息將於兩年後歸零,政府一年即可節省145億利息補助,18%利息補助乃是以前公務人員薪水不高時代的措施,它為人詬病已久,這是年金改革最受人支持的部分。
——公務人員退休後,它的月退金平均將減少30%,這可能使退休公務人員受損;至於將來的公務人員薪水提撥率將由現在的12%逐年增加,最後到18%,這對年輕公務人員將會受損最大;至於年金制度裏有所謂的「所得替代率」,意思就是說退休人員可以領到以前薪水的比例數。目前公務員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為95%,將來將會分10年,由75%逐年減少到60%,這將是對退休公務員生活最大的傷害。由於年金改革將會是年輕人多繳、年老人少給,政府表示將可減少支出7000億,估計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破產時限將可從2031年延長到2051年。
——退休公務員的其他請領資格均緊縮,例如自殺身亡的家屬將沒有撫卹金,領受人若失蹤失聯也沒有撫卹金,退休後再任公私職務亦不可領取月退金;公務員的遺屬及離婚配偶的請求權也限縮,這都是少發錢的原則。近代各國的年金都問題日益嚴重,要不年輕人多繳,年老人則盡量少發,但這種手段必有極大的後遺症。近年來台灣的退休公務人員由於尚有錢,他們乃是消費行為最主要的貢獻者,將來退休公務員收入急減,而年輕人收入又都是低薪族,年輕人對消費貢獻很少,這似乎意謂着年金改革,對市面的景氣將會有極大的負面作用!
目前台灣的年金改革,已從公務員踏出了第一步,將來還有軍人、教育人員及勞工等3項。軍人及教育人員的年金可能更加複雜,也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反對。
另邊廂政府推8000億前瞻計劃
而最有爭議的,乃是蔡英文政府在年金問題上一直表示政府愈來愈沒有錢,但她卻提出8000多億的前瞻計劃,要在綠營的地盤趕建各種軌道工程,政府到底有沒有錢?前瞻計劃就花掉將近1兆,這會是蔡政府最被人反對的項目。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可以省掉7000億,但這個破洞立刻就被前瞻補上。因此各種民意測驗均顯示,前瞻的反對者高達六成以上,因此繼年金這個課題後,下一個台灣的課題必將是前瞻計劃!

今天的台灣已非1980年代以前,在此之前台灣經濟良好,無論年金或建設,政府的財務均無問題,可謂游刃有餘,但今天的台灣卻經濟不振,財務不佳,補了這個洞,就出了另一個洞,今天補了年金,明天的前瞻那個新洞就會浮現,洞洞相連,就是台灣今天的處境!

「親中愛台論」 跳脫民進黨傳統政策

<轉載自20177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民進黨的政治明星、台南市長賴清德,早前提出「親中愛台論」後,繼而在美國演講提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不是問題、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問題,關鍵是台灣民眾不能接受等同於「九二共識」的「一國兩制」。賴清德認為「親中愛台論」,是最具超越跨世代歷史縱向及整合同時代政治橫向的兩岸政策論述。賴評論台灣前領導人蔣中正、蔣經國或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皆不夠完整,過於「反中」、「傾中」;也倡議「親中愛台」論述實已包括柯文哲市長「友中愛台」、鄭文燦市長「和中愛台」、林佳龍市長「知中愛台」等論述。
「親中愛台論」是否能夠超越及整合各種兩岸政策論述,並取得最大公約數尚待檢證;同時一種「巨型」政策論述除了具有理論完整體系外,在政策邏輯上也應具有一致性、明確性及可行性。試問若是政策論述邏輯錯亂或矛盾、目標與策略背離,豈能發揮政策影響力呢?賴的「親中愛台論」,既跳脫民進黨傳統兩岸政策論述的藩籬,也顛覆台灣政黨對「九二共識」並非等同於「一國兩制」的觀點。前者是兩岸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原則;後者是兩岸終局狀態的制度安排,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司法及國防等。
「親中愛台論」、廢除「公投台獨黨綱」及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問題,這些說法跳脫民進黨傳統兩岸政策窠臼,有其進步性及局限性。
向大陸伸友誼雙手 更全面交流
首先,強調交流建立互信、以合作代替對抗。針對台巴斷交,賴舉以色列為例,強調和平並非依靠簽訂協議達成,而是透過交流合作換取信任,以合作取代對抗、以交流取代圍堵,彼此互相合作、分享成就,中東始有可能和平。「親中愛台論」不止是愛台灣,也是向大陸伸出友誼雙手,透過交流增進「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及和平發展。賴強調兩岸文化同源,地緣位置利益相依,建立兩岸交流合作、共榮共存關係,「一個進步的台灣,可以帶動一個繁榮的中國;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台灣」。
其次,主張與大陸進行更全面交流。傳統台獨主張由於「反中」、「抗中」,往往在兩岸政策上選擇「遠中」、「離中」策略,避免兩岸進行各領域全方位交流,以免妨礙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賴雖主張「台灣獨立」,但卻認為兩岸要強化交流、合作、了解、和解。這樣交流精神頗符合《國家統一綱領》(國統綱領)所定三階段步驟設計的前兩階段規劃:互惠交流、互信合作,透過交流促進了解,不危及對方安全與安定,建立良性互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協力互助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
再者,台獨主張與兩岸交流形成目標與手段背離。「國統綱領」是奠立在「兩岸一中」、「一國兩區」基礎,在此前提下循序漸進擴大兩岸交流的廣度與深度。但賴之論述具有矛盾,台獨主張目標與兩岸擴大交流策略之衝突,這是目標與手段的悖論。大陸當局強調,兩岸交流、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及認同其核心意涵;若無接受「九二共識」,就如同蔡英文兩岸政策「未完成答卷」一樣,仍難重啟協商以解決兩岸政治僵局。陳水扁、蔡英文執政經驗已在在顯示,沒有立基於兩岸關係性質是「非國與國關係」,必然帶來兩岸關係嚴重倒退,也無法遏制「外交休兵」停止後接踵而至的斷交風潮來襲。
最後,從「台獨分割論」走向「兩岸政治統合論」,隱含由「獨立」走向「統一」。目前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維持現狀」,對於兩岸終局狀態並未着墨,處於一種不確定及模糊狀態。儘管,蔡英文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並未言明「憲法一中」、「兩岸一國」及「一國兩區」。換言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主張未必邁向兩岸統合。
往兩岸統合確定狀態發展
但賴提出兩德統一才是真正統一,甚至統一後的德國有總理來自前東德,批評「一國兩制」將導致台灣淪為像香港、澳門的「殖民地」地位。賴認為「廢除台獨黨綱不能夠解決問題,因為還要面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還是沒辦法解決問題,因為根本問題就是一國兩制」。據此段話延伸,賴以反對「一國兩制」為藉口,從而無法接受「九二共識」及廢除「公投台獨黨綱」,這是以「兩岸終局狀態」反對「協商政治前提」。賴提出德國模式的統一,預設「國家同一性」,相對原來只主張「台灣獨立」,至少是往兩岸統合確定狀態發展。
內涵有進步也有局限
賴清德提出「親中愛台論」,其內涵有其進步性也有局限性。提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或接受「九二共識」都不是問題,認同德國統一模式,強調兩岸合作代替對抗,建立互信、諒解及和解,這些不同於以往保守僵化觀點,有其進步性。然而,民進黨若是以不接受「一國兩制」為由,從而就不能認同「九二共識」及廢除「公投台獨黨綱」,這樣根本上難以解開兩岸政治僵局,這顯示其政策之局限性。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親中愛台論』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提「兩岸命運共同體」 柯文哲:務實政治

<轉載自20177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以「健康城市」為主題的「2017上海台北城市論壇」昨在上海舉行。上海市長應勇、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兩人都提到「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

柯文哲事後解釋,現階段要以人民利益為核心價值,這叫「務實政治」。另有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午將與柯文哲會晤。

雙城論壇昨早在上海東方濱江酒店登場,澎湃新聞報道,應勇在致辭中說,上海台北互動頻繁,2010年以來,兩地每年輪流舉辦雙城論壇,加強交流,拓展合作,迄今已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26項,這次還將再簽4項,可謂碩果纍纍。

雙城論壇 台北上海簽4合作備忘

應勇又稱,今年是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民間交流30周年。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上海願與台北一道把交流合作繼續向前推進。

柯致辭時說,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如果以人民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的未來,現在面臨的一些僵局是可克服。

對於柯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台灣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城市互動,政府正面視之;當台灣面對外交困境時,類似的交流互動應適切表達國人民意,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才有真正助益。不過,柯認為台北與上海交流是給兩岸有轉圜機會,「不然雙方話講得愈來愈重」。

柯:現階段要人民過好生活

《中國時報》消息,柯文哲會後被問到他講到「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是本質轉變還是政治考量時,柯表示要以追求人民最高福祉為核心價值。現階段還是要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這叫務實政治。

至於「兩岸一家親」說法是否能取代九二共識表態,柯表示無法替任何人回答,重點在基本的架構,互相信任很重要,因此他提四個互相,最近再加上「互相諒解」。

在論壇上,雙方還簽署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與台北市內湖區交流合作備忘錄》、《上海市與台北市消費者權益保護交流合作備忘錄》、《上海市與台北市推廣籃球運動交流合作備忘錄》、《上海大學與台北市立大學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

另台灣「今日新聞」報道,柯文哲今日下午將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特別是柯在論壇中提到「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後,獲大陸認可。張志軍上周五抵上海,而柯今晚返台,下午將是柯張會面的好時間,大陸媒體也取消下午原定跟柯文哲參訪崇明島。

習最先提出 被視對台核心理念

<轉載自20177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岸命運共同體」最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這也被認為是習對台思想的核心理念。201554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時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歷來是命運與共的,習又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新形勢,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還就此提出5點主張,包括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等。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尼日利亞武警驅離台代表處人員

<轉載自20177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非洲尼日利亞政府前日派遣25名武警,將台灣駐當地代表處封鎖,台方人員被迫離開。尼日利亞政府今年1月曾要求台灣駐尼日利亞(台譯奈及利亞)代表處更名,並遷出首都阿布賈、減員,遭台方抗議。此外,尼日利亞還收回台灣的領事車牌,停止政府機構同台灣官方往來。
中央社報道,台灣現駐尼日利亞代表處名為「中華民國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商務代表團」。今年1月尼日利亞政府要求其從首都阿布賈遷往商業城市拉各斯,改名為「台北駐拉各斯貿易代表處」,並於331日要台駐尼代表趙家寶限期離境,「否則無法保障其安全」。台外交部當時已令趙家寶返台,而尼日利亞630日又派遣25名武警封鎖台代表處辦公室,並強制台方人員離開,台方人員抗議無效下,為免危及人身安全,已離開辦公室。
台外交部對此表達抗議,呼籲尼國政府停止極端做法,立刻撤離武警,以理性對話處理事件。台方稱,代表處已於近期啟動搬遷至拉各斯的工作,但尼國政府仍持續以極粗暴、不友善的做法逼迫,感到不滿與遺憾,將視乎後續狀,對尼國駐台商務辦事處採取對等措施。

無黨籍身分 與陸交流更彈性

<轉載自20177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兩岸關係低迷、官方交流停滯,雙城論壇是碩果僅存的兩岸官方交流平台,柯文哲此行是去年台灣政黨輪替後首次有直轄市長訪陸,也可能是明年縣市長選舉前最後一次,現在只剩下柯能以台北市長的官方身分訪問大陸。
柯文哲屬於無黨籍的「白色力量」,但被視為親綠營,中評社引述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張顯耀指出,大陸願意讓柯「登陸」是向民進黨釋放出重要信息,即只有願意接受「九二共識」或改變做法,兩岸關係才可能改善。張顯耀稱,柯文哲雖在意識型態上部分跟民進黨綁在一起,但畢竟不是民進黨籍,不受其「台獨」黨綱約束,因此可在兩岸事務上有更多彈性,享有較大的發言空間。
學者:京不排斥泛綠
今日新聞網引述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稱,既然北京今年決定舉行雙城論壇,代表陸方非常重視並凸顯出柯文哲的兩岸表述,且北京可以區分中央與地方、藍與綠、白與綠。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智囊、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也認為,此訪成行意味大陸並不排斥與非國民黨籍、甚至泛綠的政治人物交往,柯的兩岸論述在大陸可接受的範圍內,包括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並無否定「九二共識」。趙春山說,如果綠營人士未來採取同樣的表示方式,大陸是可接受的。趙春山又指,目前兩岸官方交流中斷,雙城論壇雖被大陸定位為地方民間交流,但因台北是首善之區,就有政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