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惜食有賞」減廚餘 140食肆響應

<轉載自20151016 明報 港聞版>
政府呼籲市民唔好做大嘥鬼,但係2013年工商界製造廚餘量,按年急升24%,真係好嘥。地球之友趁今日係「世界糧食日」,同中華煤氣合作推動「惜食有價」計劃,鼓勵市民外出用膳時減少製造廚餘。
呢個計劃有140間食肆參加,包括酒店、酒樓、茶餐廳等,大學之中只有城大響應。市民可以支持「叫少飯」或「食光不浪費」嘅惜食行動,以換取由1蚊至10蚊嘅現金回贈或者免費甜品等優惠。有興趣嘅可以去地球之友網站(www.foe.org.hk)睇詳細資料。
其中一間參與計劃嘅食肆係日本火鍋放題店「牛涮鍋」,店員唔會主動收碟,畀客人用同一隻碟去攞食物,鼓勵市民食完碟內嘅食物先至攞下一碟。呢間餐廳早已經推行惜食獎勵,客人食晒枱上食物,可以攞到5蚊或10蚊優惠券,火鍋店高級營運經理張曉基話,呢招非常有效,餐廳廚餘減少咗兩成,又可節省食材支出,雙贏!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張志軍:選錯路將危及兩岸

<轉載自2015101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張夏二會」14日在廣州登場,面對台灣只剩3個月就舉行總統大選,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釋出明確信息,他說兩岸當前面臨道路選擇問題,應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台獨,一旦選錯路,將重蹈動盪不安,走到危險邊緣。

夏立言:盼延續協商

據《中國時報》報道,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表示,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盼延續「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官方互動」機制,莫陷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窘境。

兩岸第四次事務首長會議14日上午9時許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這是夏立言與張志軍第二次會談,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的第8次見面。台灣總統大選後的局勢與兩岸協商機制如何延續,是會場重點。

雙方在站握手互稱主任、主委。張志軍辭時表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再次面臨道路選擇的問題。我們在做選擇時,應站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立場,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不同的道路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台海局勢曾經動盪不安,兩岸關係一度走到危險的邊緣。」張志軍說。

夏立言指出,外界對後續兩岸情勢或有不同解讀與看法,但當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繼續展開「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官方互動」。

馬曉光:根不能砍掉

對於明年大選後,張夏會將成絕響?夏立言在會後說,他不擔心「張夏會」成絕響,而是希望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能繼續維持。他已向張志軍發出邀請,希望他明年上半年訪台。但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於會後記者會說,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聯繫溝通機制的基礎,也是機制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

夏立言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此一歷史事實必須被尊重。這些年來兩岸制度化互動得以順利展開,就歸因於「九二共識」將可能觸及的定位難題,作了雙方可以接受的處理。

馬曉光在記者會指出,如把兩岸和平發展比喻成大樹,「九二共識」就是大樹的根,「如果把大樹的根砍掉了,不知道大樹怎麼生長和存活?」

台拒開放海峽中線

就「陸客中轉」問題,中央社援引夏立言指,「的確沒有達到共識」,但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所謂「陸客中轉」,是指中國公民可毋須中方核批的「入台證」,持前往第三地的機票即可飛台再轉乘飛往目的地的班機。由於中方將這一議題與中國民航飛機可使用台灣海峽中線航線綑綁,台為安全起見,堅拒開放大陸越過海峽中線的航路。

夏立言14日下午還分別參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廣州市大元帥府紀念館、廣州中山大學,並拜訪廣州的台商企業。在拜祭七十二烈士墓時,司儀以「民國104年」念出日期。夏立言亦提到黃花崗起義對辛亥革命的成功有深遠影響,造就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訪日本——從李登輝看蔡英文

<轉載自20151015 明報 觀點版 撰文:王彥晨 台灣資深傳媒人>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剛訪問日本返台,就出席了國慶典禮,總統馬英九談話指「沒有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就是一句空話」,蔡主席不甘示弱回敬:「未來台灣政府走向,就由新的民意決定。」
李登輝在今年721日至26日偕女兒李安妮和台聯立委等人,訪日本6天。此次是李登輝卸任總統以來第七次出訪日本,卻是首次在日本國會議員會館進行演講,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晤。
723日上午830分許,在JR(日本國鐵)東海名譽會長葛西敬之和安倍晉三之弟岸信夫會長安排下,李登輝在下榻的東急酒店日本料理店「水簾」內,與安倍短暫會晤,日本對此雖否認,但李登輝則未否認。
有趣的是,李登輝年中此行除了對日本國會292名跨黨派議員發表了「台灣的典範轉移」演說,還特別提到蔡英文是要選總統的人,很多話要說清楚,他認為美國已將東亞和平的部分責任交給日本,台灣未來安全要靠日本,「蔡英文應安排訪日,與日本多建立關係」。
蔡英文承接李登輝的親美日路線
外界對蔡英文是李登輝門徒的身分,兩人情同父女並不陌生,有趣的是,蔡英文在李登輝語畢不久,隨即受到高規格安排訪日。此次不但進到日本內閣府,同時台日媒體也都大幅報道蔡和安倍會晤見面的消息。照例,此說遭到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和日本方面否認。
如果我們細查一下紀錄,本身是「日台若手議連」會長的岸信夫,受到胞兄安倍指派,成為全力發展對台關係的主要推手;近來他不但全台跑透透,接續和民進黨地方執政首長晤面拜會,李登輝乃至蔡英文,岸信夫都建立深厚人脈,可以知道日本方面對台政壇所下的苦功。
另一方面,大陸來台的官員首長乃至商人,多半喜愛晤見的還是藍營人士,面對國民黨「柱下朱上」的黨內總統候選人換角風暴,愈發突顯出民進黨即將執政的先期氣氛。或許因為「台獨」陰影從未消散,陸方人士對台接觸,完全與日本相反,對綠營政治人物的熟悉度自然大不如日本。
可以說當前蔡英文承接李登輝親美日遠中國的外交路線殆無疑義,問題是,日本對台的圖謀難道是真為台灣人民好?當然不是,國際政治的核心就是各自的國家利益,不會將其他國家人民置自己利益之上;因此,蔡英文所領導和選擇的路線,勢必台灣人民必須概括承受。
親美日,賭的是兩岸真的有事,美日介入成為可倚靠的力量。蔡英文雖明白表示「釣魚台屬於台灣」,但她的提攜者李登輝一生行事言論,已經告知世人,政治人物的一時說法不足為信。李登輝說過多少次「釣魚台是日本的」,但不計誠信的政治人物一定受到歷史檢驗。
美日與大陸之間的抉擇
台灣民意可以決定政府走向,未必能扭轉國際政治和東亞情勢,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對大陸不應無知,但說到熟悉,相信她寧願和高規格接待她的美日打交道。台灣愈來愈難避免在美日和中國之間選邊站,如何站、如何選,怎樣才能創造人民和國家最大福祉,這本是政治家該負的責任,如果國民黨果真扛不起這個責任,但願民進黨的路線選擇是對的!

「馬英九時代」與兩岸和平新局——馬總統最後一場國慶演說有感

<轉載自2015101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0月的台北街頭,和往年一樣,掛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郵局及許多公共設施也都有「雙十國慶」的裝飾,而重頭戲自然是1010日上午在總統府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4年國慶大會」。筆者今年與數千特地從海外回國的僑胞出席了此次慶典。
今年慶典的特殊意義
儘管會場的籌備與安排與往年無異,今年卻也多了幾番特殊的意義。
其一,今年是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出席並以總統身分致辭。
其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首次出席,朝野各政黨的領袖聯袂同時出現。
其三,台灣大選在即,國民黨選情低迷,又遇上「換柱」風波。媒體的焦點之一自然放在洪秀柱、朱立倫、蔡英文在主席台上微妙的互動神情。不過筆者關心的仍是馬英九最後一份國慶演說的內容。
馬英九此次發表的國慶演說以〈和平繁榮,永續台灣〉為題,全文洋洋灑灑4000多字,既回顧7年多以來的政績,也對將於明年致辭的下一任總統寄予厚望。演說內容花了較大篇幅闡述過去7年多政府在民生方面的建樹,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一、突顯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並期許未來的台灣社會延續下去。馬英九特意提及蔡英文出席國慶典禮,從而強調台灣社會及海外僑胞都一致認同「中華民國」。儘管國家認同是台灣社會1990年代以來爭議不斷的議題,然而「中華民國」也被台灣社會視為「最大公約數」,蔡英文也主張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因此此一論述四平八穩,在社會觀感上並不會引發爭議。
二、重溫任內先後提出應對領土爭議的「東海和平倡議」與「南海和平倡議」,其中視與日本簽訂《台日漁業協議》為隨之而來的一大突破,有效解決40年的釣魚台漁業糾紛,達成「主權未讓步,漁權大進步」的目標。眾所周知,馬英九對維護東海與南海主權意志堅定,然而當下南海局勢日趨詭譎,明年新政府是否有能力在中美日3國的新競逐遊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和平角色,備受矚目。
三、強調任內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卓有成效,突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張是穩定兩岸關係必不可少的基礎。誠然,馬英九任內各項建樹中,兩岸關係無疑是一大亮點。恢復「兩會」(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協商機制,實現「三通」,開放「陸生」、「陸客」來台,的確使兩岸出現自1949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祥和氣氛。
台灣社會非憂慮兩岸交流本身
無可否認,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遇到挑戰。然而,台灣社會所憂慮的重點,並非對兩岸交流本身,而是對北京透過經濟力量,逐漸侵蝕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性及自由民主價值的憂慮。

3個月後,台灣將選出新的總統,明年的國慶也不再由馬英九來致辭。儘管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然筆者深信,「開啓兩岸和平新局,提升台海和平指數」,將成為後世對「馬英九時代」最中肯的評價。

國民黨「換柱」 統派路綫不可行

<轉載自2015101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台灣在總統大選前百日,國民黨不是百日變法而是百日換柱,鬧得滿城風雨。洪秀柱在黨內無人出征下投入選戰,備受敬重,然接受統派人士的出謀獻策,打開了非典型的選戰,路綫無法與黨密切結合,選情低落拉抬不起,黨內立委候選人反彈,跳船的現象愈趨緊張之際,國民黨展魄力要實施強力換柱。
換柱引起反彈乃是意料中事,洪秀柱的應對也有極大轉折,反映她被換的心路歷程。她由「打死不退戰到一兵一卒」,到「無怨無悔無恨」依中常會之決議與黨臨全會的通過議案,但一夕間又生變,在深藍群眾的挺柱大會上又表示不會退讓,並有意決戰臨時全代會。此是在抬轎者的鼓動下,洪秀柱下不了轎。
洪秀柱兩岸政策 換柱導火綫
國民黨在7月全代會草率通過洪秀柱代黨出征,壓下黨內所有爭議,就為今日下場埋下了火種。加之洪的兩岸政策不被黨內同志和藍營民眾所接受,被黨中央批為違反黨的路綫,成為換柱的導火綫。
馬英九在雙十國慶中強調「維持現狀」是台灣共識,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主張不統不獨不武,此乃糾正洪秀柱這3個月來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身份發表的各種「趨統」論述,與台灣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相背,更被視為拖累選情的主因。
洪秀柱一片冰心為黨出征,被譽為巾幗英雄,她長期在立法院為法案與綠營征戰,對兩岸問題並無深入鑽研,提出的「一中同表」、「兩岸簽和平協議」等議題,均讓國民黨十分被動,經黨的再三規勸仍不接受,再提「憲法統一論」,此強勢作為才導致換柱。洪秀柱一再宣示統派政策要救回黨魂而陷入危機,實成為誤闖叢林的小白兔。
洪屢失言 藍營立委紛紛跳船
洪秀柱說黨內瀰漫失敗主義,此為事實,但洪屢屢失言也令黨內外詬病。她的民調低迷,令國民黨憂心,洪的言論與立場讓國民黨優勢選區的立委參選人與洪切割,候選人一個個跳船,中南部選情更陷僵局,洪秀柱沒有大型選舉的經驗,而誤判情勢,背後的統派學者發揮了關鍵的影響,與黨的期盼拉大。
洪秀柱的民調由初選的46%跌到了15%16%,此乃危機所在,現時統派路綫在台難被接受,統派在台灣的民調只有9%,今洪要突破兩岸瓶頸進入政治領域談判簽署兩岸協議,在兩岸尚無互信的基礎下,朝野均不能接受,馬英九才會在雙十慶典上強調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因之這次換柱也可視為統派路綫的受挫。
國民黨尋求選民對維持現狀的共識,而不得不扭轉被認為趨統的洪秀柱路綫。有黨工表示,不能被掛上中國統一黨的大帽,或被視為國民黨新黨化,路將愈走愈窄,而喪失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治版圖。
朱洪配挽敗局 創機會捲土重來?
國民黨無法約束洪秀柱,勸退救黨更不被接受,最終啟動換柱計劃是政治現實。總統大選國民黨眼看必輸,為挽救立委選情,如不超過38席即立法院三分一的席次,則民進黨完全執政,掌立法院優勢,即可制定不利國民黨的各項法案及法理台獨,亦可發動罷免馬英九總統,羞辱國民黨,讓國民黨永難翻身。因此不得不尋求可保住立法院席次之方,保住國民黨的政治實力及政治版圖,以謀東山再起之機。黨中央及大老紛紛對洪秀柱喊話,要「顧全大局」、「相忍為黨」。
國民黨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換柱手段粗糙,國民黨都需一概承受,為換柱付出代價。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他對發生這樣不得不換柱的情況向洪秀柱表達最高歉意。
國民黨現提議朱立倫與洪秀柱的「朱洪配」共同奮力打這場選戰,不要輸得一敗塗地,同時希望透過這場選戰重新站上兩岸論述的制高點,創造未來捲土重來的機會。但話說回來,若當初國民黨的天王們都能少些算計,投入選戰,就沒有今日難堪的變局,讓國民黨陷於分裂的危機中。

強港元難扭轉 谷盛事挽旅業

<轉載自2015101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101日黃金周假期,零售業界反映並沒有太大的得益,但政府入境處所顯示的初步數字,入境人數卻有明顯升幅!但在香港的旅遊區域,並沒有見到太多旅客的蹤影,入境數字的上升與旅遊區的冷清,形成強烈對比。
黃金周旅客升 多涉過境客
根據政府的統計顯示,香港101日黃金周入境整體人數上升了1.5%,但零售業卻沒有多大得益。而入境人數增加,主要來自兩個數字,第一個是過境旅客,透過香港的機場,再往世界各地。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就是香港的基建具競爭力,內地旅客也因香港對外航班頻密,在香港轉機;壞的方面是香港不是這些旅客旅遊的目的地。
第二個入境人數上升原因,是因為香港在十一黃金周期間,有海外升學的考試在港舉行。內地考試過往出現代考、作弊的情況,所以在華南地區舉行的外國公開考試,都喜歡在港進行。通常這些考生,都不會單獨來港的,父母很大機會陪同,對於住宿及餐飲,會有一定需求。但他們來港的目的,不是旅遊,所以對香港的零售業,沒有太大幫助。如果把數字扣除了過境旅客,以及來港考試的人數,在黃金周來港旅遊的人數應該是下跌的。
2014年訪港旅客總數達6,083萬,其中過夜旅客2,777萬,不過夜旅客3,307萬。過夜旅客平均留港時間3.3晚,平均消費達7,690元。香港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有90%,是一個極佳的水平。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估計,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達3,590億元,亦即平均每月近300億左右。而旅遊業僱用了大量工作人口,特別是一些非高學歷、非高技術的勞工,對於香港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職位,角色重要。
零售銷售額連跌6 消費弱
旅遊業對香港有幾重要?2014年香港GDP總值為22,556億元,入境旅遊相關收入佔香港國民產值約15.9%!換言之,假如完全沒有旅客來港旅遊的話,香港經濟便要倒退15.9%
2014年零售銷售貨值為4,932億元,亦即平均每月約411億元左右,相比入境旅遊相關的每月300億元總消費,明顯是一個很重大的數字。當然這平均每月300億元,部分是支付住宿、交通等費用,但扣減之後,相信仍有很大部分是在港購物。香港被稱之為購物天堂,旅客來港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購物,可惜這個購物天堂的生招牌,也開始退色。
根據統計處的資料顯示,自今年3月開始,零售業總銷售額連續6個月出現倒退,這個情況是自2003年沙士之後少見的,反映市場上消費疲弱。
作為國際性的都市,在港消費不限於本港居民,還有訪港旅客。香港過去幾年,工資有增長,失業率處於極低水平,所以理應對市民的消費模式,沒有太大的影響,本地居民減少消費,應該不是導致零售業總銷售額的下跌原因,訪港旅客減少在港消費,才是主因。
訪港旅客減少在港消費,原因很多。但香港旅遊業經歷轉型,亦不能避免的。內地旅客在港減少消費,是由多項因素造成,有些因素我們不能改變,惟有我們改變去迎接挑戰。
鄰區搶客 港不良銷售趕客
1)內地黃金周假期有一星期或以上,但來港過夜客平均逗留只有3.3天!當內地居民來港多次,而假期又那麼長,香港會否再是首選?要去的都會去其他地方,黃金周長假期未必對香港旅遊業最有利。
2)內地反貪腐,減少公務消費,這是廉潔社會應該做的事情。內地旅客減少大量購買奢侈品作為送禮物品,對於香港從事奢侈品的零售業打擊最大。本來有些品牌在港開設分店,目的之一是做個窗戶,讓內地旅客認識品牌,但隨着內地消費者對國外品牌認識加深,而香港的經營成本持續上升,有不少海外品牌都直接在內地開分店。而香港作為海外品牌往內地跳牌的地位,也慢慢下降。
3)內地削減進口關稅,海南設置的免稅品區,以及前海設立的港貨區,也削弱內地旅客來港消費的意慾。既然香港定位購物天堂,價廉物美是銷售重點,價不廉物不美才是致命傷。港貨價格因為港元升值,而內地削減進口關稅,兩地價差已經收窄。單靠兩地貨物價差吸引旅客來港購物,已經不行。
但香港零售業,又能否提供優質服務?例如部分不良藥房欺騙顧客,用不良手法銷售貨品,包括假貨;參茸藥行銷售藥材,由斤變両都是破壞香港旅遊業形象;事件發生一宗也嫌多!應該要嚴打,全面取締。而個別的士司機濫收車資,拒載,亦令香港蒙羞,破壞遊客對港印象,也應嚴肅處理。
舉辦大型活動 吸優質客源
4)反水貨客的活動,由表達意見變成針對旅客,變成香港的不幸,好客之道是旅遊城市應有的本質,現在因為這些行動,令到內地旅客覺得香港不歡迎他們,因而減少來港,對各方面也沒有好處。而這些行動只會打擊旅遊業,讓職位流失及削弱香港競爭力的行為,絕對要不得。
美國加息,美元轉強,港元跟着強,這是難以改變的事情。而相信美國的加息周期,會維持一段長時間,這是經濟周期的問題。那麼強港元,是不利香港旅遊及零售業的,除非在價格上面大幅下降,以紓緩港元升值所失去的競爭力。所以在強美元期間,只靠「購物天堂」的招牌,是很難吸引旅客,惟有要調整策略,才能吸引旅客。
把香港打造成盛事之都,是辦法之一。這是有關優質旅遊的問題。過往部分旅客訪港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參加一些大型活動,例如農曆新年及國慶煙花滙演、馬拉松賽、國際欖球七人賽、龍舟邀請賽等。而今年的單車節,雖然仍有改善空間,但已踏出了重要一步;而來年第一次舉辦的方程式E級比賽,也值得期待。這些活動能表現香港舉辦大型活動能力,以及吸引優質客源。
而其他的活動,例如流行音樂會,甚至國際性的考試也能吸客,好處是能把旅客分流到非繁忙日子及地區中,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足夠場地和設施,市民亦能否體諒部分活動所帶來的不便。
除了利用活動吸客,香港的旅遊設施,應該適當地增加及加強聯繫。就如我們擁有世界級地質公園,但因交通不便,就算本地居民,又未必去過,使用率不高。其次是我們維港兩旁的海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設施呢?
谷歷史遊蹤 串聯出名食肆
香港建設的行政效率實在慢得可憐,相比澳門或新加坡,它們的建設速度實在快很多!西九藝術文化區,原本是一個很好旅遊設施,但是,遲遲也未能夠完成。啟德發展區也有大型體育館設施規劃中,但要建成也不知何年何月。
其實香港也有些歷史資源的,例如土瓜灣所發現宋元文物,啟德龍津橋,九龍城寨城公園也可發展成一個很好的旅遊資源,問題是怎樣才能有效率地把項目規劃好以及完成?在會展及家庭旅遊方面,部分設施接近瓶頸,例如會展設施,以灣仔會展場地使用率近乎飽和,如果不想辦法增加面積,展覽的生意就會被鄰近地區搶去。如果我們建設太慢,也就會失去先機。
在美食方面,其實也可把香港打造成美食之都,特別是我們擁有不少米芝蓮食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主動串聯,舉辦美食活動?來港旅遊不一定要去吃餐廳,也可來學煮菜,跟這些大師學習,也是美食旅遊的一部分。(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換柱」揭盅 本周六召開臨全會

<轉載自201510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民黨周一上午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在本周六(17)於國父紀念館召開臨時全代會,討論是否「換柱」,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馬,參加2016總統大選。

台灣媒體報道,國民黨周一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在本周六下午,召開臨時全代會,以「凝聚共識團結勝選」為題,與黨代表們討論是否要廢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黨內總統提名的資格,改由黨主席朱立倫上陣,代表國民黨出線角逐總統大位。

此外,國民黨總統大選選情低迷,連帶地也危及立委選盤,被迫啟動換柱工程;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陸委會諮詢委員陳建仲周一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投書表示,朱立倫、洪秀柱完全沒有撕裂的本錢,與其「換柱」不如「移柱」,讓國民黨黨中央和柱總部在全代會前完成整合,切勿意氣用事,讓在野黨坐收漁利。

陸委會諮委﹕換柱不如移柱

作者表示,以前的選戰要勝選,候選人個人魅力、人際關係、募款能力、政見訴求等綜合評比,現在則是不會經營新媒體就得吃大虧。洪秀柱提出的「兩岸一中」、「憲法終統說」等,對年輕選民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洪營提的政策論述,洋洋灑灑萬言書,完全不對選民口味,僅僅這點,洪辦欠缺具大選實戰經驗者操盤的致命傷已然完全暴露。國民黨面對這種空前的黨存亡危機,朱、洪不只被迫得親自上陣,還得換手、得合作。

作者強調,與其「換柱」不如「移柱」,國民黨必須展現繼續借重洪秀柱長才的決心和誠意,而洪及洪辦也宜以大局為念,拋下個人榮辱得失,為鞏固深藍選民、為促成國民黨大團結,做出最關鍵的貢獻。國民黨此時如果能再和親民黨完成整合,團結的泛藍不管最後選舉結果如何,總可以打一場戰略和戰術上都說得過去的選戰。否則,四分五裂的泛藍,選後恐怕會面臨小黨化甚至泡沫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