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800國泰空姐空少 圍城反剝削 要求確認工會 爭取同工同酬

<轉載自2010320 蘋果日報 港聞版>

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發起三月圍城,超過 800名機艙服務員昨日到國泰城外集會,並圍城一圈抗議,是近年工會最大規模的抗爭活動。資方昨宣佈不會重推限制員工調更的措施,但未能平息員工怒火,工會不滿公司拒絕全面確認工會地位,又不肯改善時薪制員工的薪酬待遇,短期內會再召開緊急會員大會,不排除採取進一步行動。

「國泰高層,冇面見人」、「連番施壓,忍無可忍!」超過 800名機艙服務員昨午 2時響應工會號召,穿上紅衫,戴着寫上「 Respect Me, Respect My UNION(尊重我 尊重工會)」的紅帽出席集會,部份空姐還未換過制服、甫落機便拖着大篋趕往國泰城參加集會。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及航空機組人員協會總幹事 John Findlay也有撐場。
員工把「 NO TALK NO PEACE」「冇得傾冇安寧」的貼身紙貼在衣服或口罩上,又不斷高呼"Mr Tyler, where're you?",要求公司行政總裁湯彥麟( Tony Tyler)與工會對話,情緒高漲。員工之後圍繞國泰城遊行一圈,在國泰城外留守至傍晚時分才離開。

15小時談判未達共識

國泰勞資雙方過去兩日已合共展開 15小時的談判,但未能達成任何共識。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黎玉嬋表示,雖然資方承諾不會重提每月飛行時數若少於 70小時便不准調更的措施,但公司在確認工會地位及改善時薪制薪酬待遇兩方面,未有作出正面回應。她要求公司須定期與工會開會,推出任何涉及機艙服務員的新措施前,要諮詢工會意見。

黎玉嬋又表示,公司 1996年開始以時薪制聘請員工,當年入職的最後一批月薪制員工,每月工作 72小時,月薪達 1.1萬元,但兩年前入職的時薪制員工,以每月工時 72小時計,月薪只得 8,200元,下調 25%。她認為要解決員工濫用調更制問題,須先解決同工不同酬的情況。

資方無意改變時薪制

國泰企業事務董事莊偉茵說,時薪制已推行多年,為員工提供靈活調度,工資水平與市場比較,亦具有競爭力,國泰無意改變時薪制。國泰已決定撤銷早前公佈的調更措施,但建議與工會成立工作小組,研究打擊濫用調更,惟雙方未達成共識,國泰已主動聯絡勞工處提供協助。

問及臨近復活節假期,若工會採取激烈工業行動,國泰是否有應變計劃,莊沒有正面回應,只說相信同事具專業精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呼籲雙方繼續溝通,勞工處會留意事態發展。
 
聲討大會 合約不斷改 福利不斷削
「請問,如果我們的合約需要不斷被修改,是我們有問題,還是時薪制的合約有問題?」國泰時薪制員工不滿長期遭受不公平對待,與公司積怨已久,昨日在國泰城外舉行的集會,變成員工聲討大會,多名時薪制員工輪流發言炮轟公司。在國泰工作 11年的空姐 Rosanna更公開宣讀發給行政總裁湯彥麟的公開信,力斥國泰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竟帶頭剝削員工福利。
空姐讓餐給搭客
Rosanna表示,自己很熱愛空姐的工作,但過去 11年,合約不斷被修改,包括年假、醫療福利及最近的調更制度,對此感到心淡。
另一名空姐梁小姐批評國泰為節約航班成本,員工要被客人罵,「航機有 300個客,公司就淨係預備 300份餐,客人要乜冇乜。」有空姐為了滿足搭客需要,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食物讓給客人。她不滿國泰去年勁賺 40多億元,卻不斷剝削員工,以前短途機,公司會向員工提供新鮮水果,但這小小的福利,最近也取消了。


逾 800名國泰機艙服務員昨到國泰城集會,要求資方改善時薪制員工待遇。 馬泉崇攝

員工拿着工會派發的紙帽,要求公司確認工會地位

示威者埋怨公司不肯聆聽員工意見。
 


Rosanna質疑公司為何經常向時薪制員工開刀。

 
蘋果動新聞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溫總明示深層次矛盾 我憂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轉載自2010317 明報 論壇版 撰文:李鵬飛>

由公民黨及社民連聯合發起的「5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特區政府發言人較早前指,這是「有議員辭職而需要進行的補選,不是公投」,但事件經中央有關官員開腔定性後,「變相公投」已被定性為真正公投。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在北京指出,搞公投是違反了《基本法》。李飛不點名批評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指「法律無寫就可以做」,是對法律常識性存有長期誤解,不能以民事法來理解公法。

「法律無寫就可以做」按《基本法》應如何理解?近日我曾請教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爵士,他開口就說,「這是火星撞地球」,因為內地使用的法律制度和香港的法律制度根本不同,內地認為法律上無列明的事,你去做就是違法、違憲;但香港用的是普通法,法理上,法律並無明列禁止的事,做了並不違法。資深大律師余若薇有此理解,相反北京視總辭是公投,而《基本法》並無公投條文,所以搞公投即是「違法、違憲」必須加以打壓。

「第二個權力中心」早就形成

北京的打壓是將總辭定性為公投才開始的,而且逐步加大力度,當「公社兩黨」開始宣布總辭時,民建聯和自由黨都非常雀躍,曾經講過「積極參與、放馬過來。」尤其認為新界東的「長毛」梁國雄及九龍東的梁家傑議席,隨時可以被他們搶奪過來,但後來民建聯和自由黨卻又自動宣布,因為「公社兩黨」在宣傳上用了「全民起義」字眼,所以他們放棄參加補選。我想請問?如果到2012年立法會選舉,又有人再用「全民起義」來做競選宣傳,兩黨是否又會「唔玩?」

近日有一位熱心參政人士致電給我,說很想參加今次補選,但突然收到中聯辦官員的電話,要求他放棄出選,而由於他身兼特區政府諮詢委員會,擔心強行出選會被界定為「唔聽話」,於是詢問我的意見,我直接告訴他,中聯辦發功已經有效,你既已擔心,最終就會選擇放棄。

我提及這件事,是希望大家明白到,這不是某人自由參選意欲被打壓那麼簡單,其實這和香港整體的政治發展有莫大關係,去年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在中央重要刊物上著文,香港設置直屬中央的「第二支重要管治力量」,當時輿論嘩然,指中聯辦想插手香港事務,成為「第二個權力中心」,我可以直率地告訴大家,曹二寶部長提出的「第二支重要管治力量」其實存在已久,中聯辦早就插手香港大小事務,「第二個權力中心」早就形成,眾所周知,中聯辦不但包攬香港各大小選舉的協調、配票,更參與特區政府的重要職位委任,甚至連行政會議成員的委任也有他們的影子。

近年我們常常聽到中央領導人說,香港管治出現深層次矛盾嗎?大家應該不會忘記,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07年在紀念《基本法》實施10周年時說,「中央授予香港特別行政區多少權,特別行政區就有多少權!不存在所謂的剩餘權力問題。」我認為,這就說明了香港管治深層次矛盾在哪裏;按照《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經選舉產生後,由國務院總理任命,並頒發委任狀,特首亦要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從這一刻起中央將特區的管治權力授予特首;鄧小平當年說,中央除了國防、外交,香港回歸只是換一支旗換一個人;這才是真正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北京已經改變了鄧小平的講法

可是,現况是北京已經改變了上述鄧小平的講法,對於香港內部事務一切都要指指點點。在回歸前,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對我說過,叫他來做香港特首亦無可能成功,如果他是香港人只會顧做生意。

大家看看20071010日,特首曾蔭權發表的施政報告,其中第99101段,曾壯志豪言地說道:「發展民主是《基本法》賦予特區行政長官的憲制責任,推動香港落實普選,我責無旁貸。」「我在競選期間承諾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會就落實普選開展公眾諮詢工作。……在社會上啟動就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普選模式、路線圖及時間表的全面討論。」又說,「我重申在第三屆政府任內,會盡最大努力按照《基本法》就落實普選問題凝聚共識,並爭取中央的信任和理解,促其早日實現。」但今日再問問曾蔭權,他和他的官員只會說,今屆政府的任務只是會處理2012年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辦法,至於20172020年的雙普選,中央政府沒有授權我們處理。

特首在政制問題上無能為力

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我是很感到憂心的,尤其在立法會的普選上,最近更聽到有人提出各種保留功能組別的方法,功能組別其實是一個「怪胎」,是港英政府在1985年希望以循序漸進方式開放香港民主,而設立的過渡性設計,我都參與成立功能團體的工作,估不到過了25年,仍然有人想盡辦法來保留功能組別,這根本就是想欺騙香港人。今屆立法會的30個功能議席,竟然有14個是自動當選的,而且他們在議會的出席紀錄和參與度評分亦是最差,可笑是他們的權力卻和直選議員一樣,加上又有分組點票制度,等於功能組別議員壟斷了立法會的否決權,這就是80後青年所指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義,不能代表港人的制度,直接演變成香港管治最深層次的矛盾。

日前溫家寶總理在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解釋香港管治的五點深層矛盾,最矚目的是第四及第五點,即提及到香港政制發展問題和改善民生,發展教育的矛盾,我認為循序漸進是對的,但為何中央不肯講明如何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呢?如在普選特首方面,如何組成提名委員會及提名門檻,及立法會到2020年如何廢除功能組別,那麼簡單的問題也不肯說清楚。只強調要港人要包容、要團結;我想再問問溫總理,中央到底對香港的問題了解得夠不夠深,不過今次溫總理揭示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如曾蔭權一直所說,香港只有深層次的經濟矛盾呢。經溫總理的揭露,曾蔭權又將如何面對港人?問題說穿了,就是特首在政制問題上,根本就是無能為力,亦不敢向北京說不,和忠實地講出這真正的管治問題,一切只有聽從指示。

更可悲的是,特區政府一方面承認的深層次經濟矛盾,解決辦法也只曉得藥石亂投,一味作政治考慮,以「派糖」來取悅市民,缺乏長遠發展眼光。雖然特區政府口口聲聲說,投放最多的資源在教育方面,但在科研人才的培養卻是嚴重不足,8間大學校長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就算最近的高錕熱也只有三分鐘熱度。

其實,香港經濟上面對挑戰,早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有,當時亞洲其他三小龍,韓國、台灣和新加坡給香港的壓力很大,港人憑着不撓的鬥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到1980年代,包括我在內的港商,紛紛回國投資珠三角,再創經濟新台階,現時我們面對上海的競爭,可謂拳拳到肉,連匯豐銀行等跨國集團也爭先恐後的急於到上海上市,所以中港官員老是說,香港和上海是良性競爭、互補,這統統都是騙人、騙自已的講法;我希望特區政府認清形勢,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培養和爭取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香港的國際地位和保持優勢。

最後就溫家寶總理日前發表的工作報告,部分內容令我頗為感觸,溫總說:「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城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又說:「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同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和諧。」就上述的言論,我想請問溫總理,那為何要判處劉曉波和譚作人,11年和5年的監禁呢?他們亦只是對政府作出批評和監督政府而已!還有,我不明白溫總理所說的「創造條件…… 」內容是什麼,希望溫總可以進一步澄清,就如澄清香港存在什麼深層次矛盾一樣好嗎?

寄語祖國向公平公開公義發展
 
我對於中國多年來的發展絕對是感到非常鼓舞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軍事上第二強國,連第一強國的美國都怕了中國的發展,中國亦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美債的國家,我同意溫總理所講,經濟改革必須配合政治改革,我們都期望這樣的改革早日來臨。而我亦深信,內地每年有650萬名大學畢業生,他們將會推動中國的改革,尤其在互聯網世界的今天,他們將會改變中國;就好像最近發生的湖北省長李鴻忠怒罵女記者事件,中國網民反應之強烈和迅速,甚至要求李氏落台的聲音不絕,相信溫總理也正面對國內的深層次矛盾。我寄語祖國,將來能朝向公平、公開、公義的方向發展,這才是中國人之福也。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敗犬想結婚

<轉載自201036 明報 論壇版 作者: 健吾>

《星期二檔案》的「中女告白」真夠TVB:簡單,清楚,不拐圈子。片中訪問了幾個年紀由3040不等的香港女人,分析她們的被稱為「中女」的心路歷程。

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看完後,都一定知道節目想營造的效果,是告訴全香港所有成年的單身女性:「你不結婚,你就死路一條。」節目中的被訪者,皆是七八十年代TVB劇集所吹捧的「女強人」形象。她們有事業,有學識,經濟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會追尋快樂。但她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婚姻。中女A說她活到今天,「都不過是希望找個男人依靠。」中女B說,事業再有成,都希望找個男人。中女C說,要保持自己的外貌,是因為要在愛情市場裏有價值。中女D說,她的男友有太太,男朋友對她說:「我要和她一起,因為你比較堅強。」中女D就說:「我們分手,就是因為我比較堅強?」

結婚降

所有中女都好像中了降,中的,叫結婚降。她們要結婚,而不是戀愛。

被訪者在鏡頭面前坦誠,坦白得……也許她們不知道她們公開自己膚淺和愚蠢的感情史,是何等的可憐可憫。她們開誠布公,為博人同情和憐愛嗎?我想她們不會。但在鏡頭面前,紅酒白酒香檳到肚,吐出幾句擲地有聲的sound bite,就正中記者的下懷了。

新聞節目需要收視,需要討論。香港人最愛juicy,最喜歡看別人X街。角色設定好了:一群自以為很有主見,自以為很會戀愛的人。在情路自稱跌跌撞撞,愛過痛過,以執迷證實自己愛過。我肯定,他們不會認為「戀愛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手段」,結婚不是最後和全部。交出「我們分手,就是因為我比較堅強?」這種低級的苦澀和濫情,何苦?是希望別人會明白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普通女人」?

況且,容許我理性地,冷血地去想:「喂,你為什麼會容許一段關係變成這個地步?」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一個人變心了,另一個人不知道?是因為她根本不在愛別人,而是因為她在愛一些條件嗎?是她有一張「男人的評分參考」,卻口硬不肯承認,又要間接地對鏡頭控訴:「那個男人不要我,我也要活得很好,因為我也有我的家人愛我。」我不能明白,為什麼一些「自以為」讀很多書的女生,說的話都那麼荒謬。她們知道,她們要的不是愛情,而是依靠,而是生活伴侶。那就不要把事情收到愛情的幌子之中,因為她們根本不會愛。不會愛自己,更不會愛人。

人生的syllabus

我明白的。女人到一個年紀,都在趕進度。她們30歲的時候被稱為「剩女」,是因為她們也許會怕自己會變成「高齡產婦」。她們認為,女人不生孩子,沒有自己的家庭,「別人」會看她們不起的。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人,但每當我看到一些女人結婚的時候,身邊的那個男人都令我想起「可憐」兩個字的時候,我更不明白為什麼人要把結婚當成人生的一套syllabus,沒有做過,就好像他們的人生不合格一樣。

這個電視節目,不在探討中女的問題,而在反覆陳述一套守舊的價值——女人再叻都好,都係要嫁人的。這句人生道理,你不用看「新聞」節目也會聽過的。只要在中午,看《真情》的重播,燒臘店內的善姨好姨容姨阿貴低B瓊高校長高雅文,她們都在說同樣的話。

最後,我有句話想說。新聞節目要引用酒井順子的《敗犬的遠吠》,說30多歲沒有結婚的女人,就被稱為敗犬。其實,酒井順子的敗犬,說的是35歲之後,沒有結「過」婚,也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有「機會」被人家叫敗犬。而敗犬的定義,不只是一個婚姻狀態,而是一種對未來、對戀愛採取半放棄態度(如不留意時尚、不化妝打扮,沒有自己的嗜好,有一天活一天)的日本女人。粗暴地搶劫「敗犬」這兩個字,又當成是「日本發明」的社會學用語,是沒有品的。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美國售武台灣 顯示三大不變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論壇版 作者: 歐陽五>

上周末,美國不顧中方多次反對,宣布新一波對台軍售。 消息一出,北京迅速作出反應,召見美駐華大使嚴正交涉表達「強烈憤慨」,宣布暫停中美兩軍互訪計劃,推遲中美兩軍部分交往專案和雙方將於近期舉行的副部長級戰略安全、軍控與防擴散等磋商,對參與售武的美國公司實施制裁等系列反制措施。各方預計,一段時間內,中美關係將因美國此一侵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舉措而跌入谷底。

不過,以目前的中美台三角關係看,此番美售武台灣,也顯示了三不變:美國打台灣牌遏制中國發展的立場不變,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不變,台灣當局依靠美國以武拒統的心態不變。

從中美交往之初,美國對華即採取兩手策略,儘管當時為了牽制蘇聯,中美陸續簽署了3個聯合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但也以《台灣關係法》為日後軍售台灣、牽制中國埋下伏筆。

在《八一七公報》中美方承諾「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口,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但上世紀90年代後,美國多次售台武器,規模和品質也不斷提升,且更具進攻性。

中美關係將是合作與對撞並陳

奧巴馬訪華,歡迎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聯合聲明》承諾「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兩國關係有了良好開局。但言猶在耳,僅僅兩個多月後,美國政府就宣布了新一波售台武器。就如奧巴馬在數天前發表的國情咨文所稱,中國等迅速發展,並沒有抱着但求第二的心態,但「我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

在可見的未來,中美關係將是合作與對撞並陳,美國打台灣牌等牽制中國之心不止。

回觀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盡最大可能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仍是堅定的國策。中國謀求小康和現代化,發展經濟是中心任務;唯有在台灣問題這一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上,不會含糊;如果台灣「獨立」或外國佔領台灣,中國將被迫改變發展軌迹。目前,中國雖實力遠不如美國,但仍作出了強烈反應。儘管美國售台武器,給中國統一加大成本,設置障礙,但大陸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應會繼續。

再看台灣,售武消息讓朝野一片喜氣,主要的看法是軍售讓台灣更有信心和安全感,增加與對岸談判的籌碼。觀點頗為弔詭,背後卻顯示台灣「以武拒統」的心態。不過,以兩岸的實力,台灣究竟要買多少武器才足以抗衡大陸、有效嚇阻?

大陸奉勸台灣方面要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其最大的意味應是台灣不謀求獨立,兩岸不再敵對而是共同發展,台灣就有了大陸這一強大的安全後盾。兩岸已飽嘗敵對之苦,對此理應三思。

派糖成為施政常態 這個社會就有問題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社評>

如果說行政長官曾蔭權的領導予人印象較深刻者,「派糖」肯定是其中之一。本月24日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可以斷言肯定有糖派,問題只是曾蔭權和政府要得到多少掌聲而已。

本財政年度原本預計的赤字399億元,但因為土地收入和印花稅較預期多,赤字肯定大幅減少;政府最新估算本財政年度財政收支不但沒有赤字,還可能有盈餘。不過,無論盈餘或赤字,政府派糖心志已決,因為上月中旬,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已承諾今年推出措施,紓解低收入人士困境。

兩年大小5次「派糖」 政府與政客齊玩「抽水政治」

本來,曾蔭權去年10月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時,一開始就操作「管理預期」,表示由前年財政預算案以來,政府已經花費800多億元利民紓困,又說國際評級公司對政府財政赤字有意見等,藉此化解政黨要求派糖的壓力。但是兩個月之後,曾蔭權反口,拍板派糖。正在為下年度預算案諮詢意見的曾俊華本來也做「管理預期」,搶先「嗌窮」,表示本年度印花稅及土地收入雖較預期多,但是仍有赤字。從曾蔭權和曾俊華原先取態,有理由相信政府原定不派糖,但曾蔭權上月改調子之後,就算政府財政狀况欠佳,也要派糖,何况還有盈餘。

政府有錢,市民在特定經濟周期,工作和生活受到衝擊,政府推出利民紓困措施是應有之義。不過,檢視由2008/09年度財政預算案起,迄今不到兩年之內,政府大大小小派糖5次,包括前年和去年兩個財政預算案的例行派糖,另外做了兩次利民紓困措施和增加生果金的例外派糖。在財政預算案派糖,可視為整體財政考慮,還算合理,不過,連施政報告也派糖(例如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生果金),則是曾蔭權籠絡市民、提高民望、爭取支持的手段。

特別是那兩次耗費約300億元的利民紓困措施,前年的一次是在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風波等政府連串施政失誤之後;去年的一次則是曾蔭權評論六四事件失言,導致出席燭光晚會市民萬人空巷之後和7‧1大遊行之前。這兩次派糖,隱約之間有政治目的,已非純粹一般的紓解民困。

以往政客和政黨打着為民請命旗號,向政府「抽水」,但是近年政府也加入了「抽水政治」行列。現實上,由於民粹當道,政客和政黨向政府施壓派糖,藉此向市民邀功,爭取選票,因此,立法會議員不管是建制陣營抑或泛民陣營,不分政治立場,都要求政府派糖,政府若未能總體滿足,則預算案能否過關也成問題。這是目前本港畸形政治體制所決定了的,政府不尋思從根本上解決困局,反而加入走民粹之路,使「抽水政治」變本加厲,長此下去,這樣的社會能不衰敗者,稀矣!

派糖不可能解決社會問題,也不可能紓解深層次矛盾。例如貧窮問題,派糖只會起到些微刺激消費效用,就像石頭拋進大海,雖有漣漪,過後會回復舊貌。過去15年,香港人均GDP實質增長超過五成,但是收入最低的三成人(即100多萬),過去10年實質工資不升反跌。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並非單靠派糖可以解決,而是政府一貫依賴的「滴漏效應」失效,中下階層不能再因為香港經濟的餅做大了,就可以分享到相對合理的份額。這是香港財富分配制度有必要改變之處,社會階層狀况才可以較為合理。

配對處理「真正需要」 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這些年來,政府和官員於派糖操作,愈益嫻熟,他們以派糖只是「一次過」,並不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長遠負擔,「應使則使」等說法,為短視的派糖找尋合理依據。但是不到兩年之內,派糖已經耗費800多億元,社會改變了什麼?一點也沒有改變。無論再多派幾次糖,社會問題都不會改變。要改變,只有找出真正需要之處,然後以公共資源協助和推動滿足真正的需要。

例如香港人口老化,對於不願在安老院終老的長者,他們的生活起居需要一些服務,這是一個需求龐大的人力市場。政府若把已經派出去的800億元,撥出部分給志願組織及團體,全面地開展這方面工作,包括培訓因為經濟轉型後失業的婦女,授以照顧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同時以組織力量,分區安排婦女登門為長老提供服務。這樣,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得到服務,大批婦女也可以掙取金錢,幫補家計。類似這樣的做法,才可以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上述例子,只屬其中之一,香港社會肯定還有許多的真正需要,政府和官員們只要肯動腦筋,把需要找出來,然後配對解決,以政府的資源和財力,只要肯面對問題,效益肯定較派糖高,而問題逐步解決,香港社會就更合理化。當局不要繼續挖空心思派糖了,開動腦筋做實事,才是爭取市民支持的不二法門。若只懂派糖籠絡民心,不但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而派糖淪為施政問題之一,則香港前景就難以樂觀。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健康新玩具

今年八月初,我從台北買了一部「20吋6速折疊單車」回港。先讓大家看看相片:
再看看單車對店單車性能的簡介: 1 日本原裝2009年最新視窗型SHIMANO-TZ 六段定位握把式變速系統。 2 前V型、後鼓式煞車、摺疊式踏板 3 後避震裝置,適應各種路況。 4 G高碳鋼車架,汽車等級珠光烤漆! 5 台灣知名上市公司建大-大胎紋。 6 20吋鋁合金輪圈,44T大盤,騎起來輕鬆又省力。 7 前後擋泥板,不弄髒衣褲。 8 超高質感蛇皮紋舒適座墊,長時間騎乘也舒服。 9 椅座、手把可輕鬆快速調整高低。 10 獨家快拆式折疊裝置,2秒輕輕鬆鬆快速折疊。 11 整車尺寸: 車身長 155cm / 坐墊最低高度最低67 cm / 手把最低高度95 cm/車重約14公斤 12 折疊尺寸: 約長84 cm×高61 cm× 寬28cm

自從搬進現居後,我經常看見有人在屋苑附近踏單車,令我也想買一部單車於放假時用來做運動。由於我不想在街頭「非法泊車」,更不想單車日曬雨淋,最終選擇買了一部20吋的折疊單車,方便放在家中書房。

我先在屋苑附近的單車舖看過,一部大陸制的「6波」單車車價$850,連前後燈、鈴鐺及攜車袋要$1,000,但變速器卻不是最新款。因此,我轉向考慮到台灣買"大陸生產+台灣組裝"的單車。幸運地在七月到台北旅行時買到心頭好,殷勤的男店員還替我組裝入箱,而飯店職員則替我加上索帶,方便我親自把它帶回香港。

我還在台北的"NT$39店"買下前後燈及鈴鐺。

在跟店員閒談時發現原來此單車除了在台灣內銷外還有出口日本,兩岸龍的傳人合作賺日本人錢真的很棒,而在坐的士時司機說他已不是第一次遇到香港人在台灣買單車回香港。看來台灣單車有一批固定的香港Fans。

由於飛女與我沒有太多行李,車重14公斤的單車便順利地不需額外運費下當作寄艙行李來處理。回家後的第二天,我便把單車推到屋苑附近踏了一小時,出一身汗真的很舒服。

雖然單車操作正常,但折疊車始終有它的缺點,例如龍頭容易走位及車架堅固度較低。購買時店員說這「Shimano 6波」單車夠力上台北「中正橋」,但我上鈄路時還是較吃力,而車重14公斤在搬運時也太重。縱使折疊車不是十全十美,但它仍然較合適香港細小的居住環境。將來到台灣旅行,我仍會考慮物色多一部更好力"Shimano 21/24波"及更輕身"11公斤鋁合金"的台灣折疊單車。

現在放假時便多了一個健康活動。期待下一次到高雄旗津島踏單車時,不需再落後於踏單車技術高超的飛女。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結婚一週年 悠閒曼谷遊

12月2日是飛女與我的結婚一週年紀念,幸運地大家能夾到假期來過短線遊,我們選擇了用FOC ticket到曼谷過了三日兩夜的二人世界。

泰國是飛女與我在台灣外另一個的favourite travel place。我們在拍拖時第一次旅行便是到泰國,一年前的Honey moon亦是泰國的蘇梅島,這次結婚一週年紀念亦選擇到曼谷享受美食、Shopping及Spa。

Pictur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讓我透過相片跟大家分享行程。

我們順利地搭乘當日第一班機到達曼谷開始旅程,完成入境手續便到酒店Check In。我們決定今次豪一次入住Four Seasons,酒店門口有可愛的小象擺設歡迎遊客。

酒店大堂設計令人感到優雅舒適,還有巨型聖誕樹。


雖然只是普通的Deluxe Room,房間面積仍非常寬敞。


酒店的設計充滿空間感,太陽可直照走廊


食早餐的餐廳更充滿渡假感覺,早餐有齊中、西、日式。





最吸引我的便是很有Resort Feel的泳池,第一天不單只有我一個人獨自在泳池游泳,更只得飛女與我兩個亞洲人遊客,其他全是在享受日光浴的西洋人。


正在池邊看雜誌的飛女

雖然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但在曼谷街頭及商場不分日夜均看見聖誕佈置。




繁華的曼谷街頭

是否有點像胡杏兒?

想不到第一天便遇見「泰國通」胡慧沖

第一晚的晚餐: Oishi Grand 自助餐,真的好好味。


第二晚的晚餐: 唐人街大排檔。 

每次旅行,飛女與我在吃飯時均有驚人的戰鬥力,旁邊的日本遊客看得目瞪口呆!

今次點了: 蝦肉炒飯

咖哩炒蟹

煎蠔餅

蟹肉翅

蠔油芥蘭

生蝦刺生

冬蔭公湯

第二日的午餐: 泰式湯米+泰式豬手飯。



Centre Point Massage & Spa: 買一送一的3.5小時Spa Treatment

轉眼便在曼谷過了三日兩夜的二人世界。




在此預祝各位Blog友Happy New Year! 新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