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派糖成為施政常態 這個社會就有問題

<轉載自201022日 明報 社評>

如果說行政長官曾蔭權的領導予人印象較深刻者,「派糖」肯定是其中之一。本月24日財政司長曾俊華公布2010/11年度財政預算案,可以斷言肯定有糖派,問題只是曾蔭權和政府要得到多少掌聲而已。

本財政年度原本預計的赤字399億元,但因為土地收入和印花稅較預期多,赤字肯定大幅減少;政府最新估算本財政年度財政收支不但沒有赤字,還可能有盈餘。不過,無論盈餘或赤字,政府派糖心志已決,因為上月中旬,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已承諾今年推出措施,紓解低收入人士困境。

兩年大小5次「派糖」 政府與政客齊玩「抽水政治」

本來,曾蔭權去年10月就施政報告諮詢意見時,一開始就操作「管理預期」,表示由前年財政預算案以來,政府已經花費800多億元利民紓困,又說國際評級公司對政府財政赤字有意見等,藉此化解政黨要求派糖的壓力。但是兩個月之後,曾蔭權反口,拍板派糖。正在為下年度預算案諮詢意見的曾俊華本來也做「管理預期」,搶先「嗌窮」,表示本年度印花稅及土地收入雖較預期多,但是仍有赤字。從曾蔭權和曾俊華原先取態,有理由相信政府原定不派糖,但曾蔭權上月改調子之後,就算政府財政狀况欠佳,也要派糖,何况還有盈餘。

政府有錢,市民在特定經濟周期,工作和生活受到衝擊,政府推出利民紓困措施是應有之義。不過,檢視由2008/09年度財政預算案起,迄今不到兩年之內,政府大大小小派糖5次,包括前年和去年兩個財政預算案的例行派糖,另外做了兩次利民紓困措施和增加生果金的例外派糖。在財政預算案派糖,可視為整體財政考慮,還算合理,不過,連施政報告也派糖(例如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生果金),則是曾蔭權籠絡市民、提高民望、爭取支持的手段。

特別是那兩次耗費約300億元的利民紓困措施,前年的一次是在招聘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風波等政府連串施政失誤之後;去年的一次則是曾蔭權評論六四事件失言,導致出席燭光晚會市民萬人空巷之後和7‧1大遊行之前。這兩次派糖,隱約之間有政治目的,已非純粹一般的紓解民困。

以往政客和政黨打着為民請命旗號,向政府「抽水」,但是近年政府也加入了「抽水政治」行列。現實上,由於民粹當道,政客和政黨向政府施壓派糖,藉此向市民邀功,爭取選票,因此,立法會議員不管是建制陣營抑或泛民陣營,不分政治立場,都要求政府派糖,政府若未能總體滿足,則預算案能否過關也成問題。這是目前本港畸形政治體制所決定了的,政府不尋思從根本上解決困局,反而加入走民粹之路,使「抽水政治」變本加厲,長此下去,這樣的社會能不衰敗者,稀矣!

派糖不可能解決社會問題,也不可能紓解深層次矛盾。例如貧窮問題,派糖只會起到些微刺激消費效用,就像石頭拋進大海,雖有漣漪,過後會回復舊貌。過去15年,香港人均GDP實質增長超過五成,但是收入最低的三成人(即100多萬),過去10年實質工資不升反跌。香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並非單靠派糖可以解決,而是政府一貫依賴的「滴漏效應」失效,中下階層不能再因為香港經濟的餅做大了,就可以分享到相對合理的份額。這是香港財富分配制度有必要改變之處,社會階層狀况才可以較為合理。

配對處理「真正需要」 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這些年來,政府和官員於派糖操作,愈益嫻熟,他們以派糖只是「一次過」,並不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長遠負擔,「應使則使」等說法,為短視的派糖找尋合理依據。但是不到兩年之內,派糖已經耗費800多億元,社會改變了什麼?一點也沒有改變。無論再多派幾次糖,社會問題都不會改變。要改變,只有找出真正需要之處,然後以公共資源協助和推動滿足真正的需要。

例如香港人口老化,對於不願在安老院終老的長者,他們的生活起居需要一些服務,這是一個需求龐大的人力市場。政府若把已經派出去的800億元,撥出部分給志願組織及團體,全面地開展這方面工作,包括培訓因為經濟轉型後失業的婦女,授以照顧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同時以組織力量,分區安排婦女登門為長老提供服務。這樣,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得到服務,大批婦女也可以掙取金錢,幫補家計。類似這樣的做法,才可以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上述例子,只屬其中之一,香港社會肯定還有許多的真正需要,政府和官員們只要肯動腦筋,把需要找出來,然後配對解決,以政府的資源和財力,只要肯面對問題,效益肯定較派糖高,而問題逐步解決,香港社會就更合理化。當局不要繼續挖空心思派糖了,開動腦筋做實事,才是爭取市民支持的不二法門。若只懂派糖籠絡民心,不但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而派糖淪為施政問題之一,則香港前景就難以樂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