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中美關係緩和 制止螺旋下滑

<轉載自2023528 明報 社評>

商務部長王文濤到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之際,分別會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與前者的會談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以來,中美首次在華盛頓舉行部長級會談。近期中美官員頻繁會面,中國駐美大使在懸空4個月後,新大使謝鋒上周亦抵美履新,兩國關係似乎真出現拜登所言的「解凍」。儘管中美兩國仍欠缺互信,雙邊關係的結構性衝突仍然未解,但兩國高層都意識到必須制止雙邊關係陷入「死亡螺旋」(a death spiral),有意穩定局面,重回「鬥而不破」局面,至於能否打破大國爭霸的歷史悲劇與陷阱,開創人類文明史新進程,則是兩國領導層面對的更大挑戰。

氣球風波蔡訪美關係探底 5月回暖11月習拜或再會

自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引發台海危機後,在去年11月印尼峇里島,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拜登總統達成了改善雙邊關係的共識,並指示兩國官員探討設立「底線」與「護欄」的安排,2023年本應是中美關係否極泰來的一年。但2月的「氣球風波」,令中美關係再度探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取消訪華,上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兩度過境美國,還高調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又觸發了北京新一輪對台軍事行動。中方凍結了兩國高層互動,拒接美國防長電話,亦不願安排習拜通話。

踏入5月,形勢出現變化,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8日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兩日後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奧地利維也納一連兩天會談8小時,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實質性和建設性」;上周三主管美國事務的副外長謝鋒抵美,成為第12任駐美大使,他翌日就向美國國務院禮賓司司長遞交國書副本,並會晤美國國務次卿紐蘭;同時,伯恩斯大使亦訪問四川成都,是近3年前中方為報復美方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而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之後,美國大使首度踏足當地;美國財長耶倫表達有意訪華,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克里更聲稱,他已接獲北京邀請,將於「近期」訪華。種種迹象顯示,中美關係正逐步「融冰」。

這段時間內,中美關係並非一片祥和,一周前,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G7)在日本廣島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摘中國「經濟脅迫」,表達對台海局勢的「關切」,引發中方批評;而國家網信辦因應國安風險理由,叫停採購美資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的產品,亦引發美方不滿。惟事件均未發酵擴大,白宮發言人更強調,中國對美光採取的行動,不會破壞改善美中關係的努力。

對於中美關係近期「解凍」的原因,外界有諸多揣測。近期美國通脹居高不下,銀行倒閉潮與債務危機夾擊,華府亟欲在外交上避免衝突。中國方面,經過成功斡旋沙特伊朗和解,法國總統馬克龍、巴西總統盧拉等領袖訪華,增強了與美國打交道的信心。同時,中方亦不願錯失去年峇里島峰會後中美關係改善的勢頭,遂順勢而為,恢復與美溝通,亦為習近平11月赴三藩市出席APEC峰會時與拜登再開峰會鋪路。事實上,在中美互動「凍結」的表象之下,兩國的「二軌」互動一直未停,3月下旬,由前駐美大使崔天凱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就曾訪美,與蘇利文以及副國務卿舍曼會晤。而中美兩國外交團隊近月皆出現了一些重要人事異動,亦為雙方政策的調整創造了空間。

小事做起積累互信 動態調整鬥而不破

不過,中美競爭已成大趨勢,融冰不會一帆風順,撇除氣球風波之類的突發事件,近日,戴琪宣布美台完成「21世紀貿易倡議」5議題談判,將簽署首階段協議,再引發中方不滿;拜登將簽署行政令,限制對中國高科技領域投資,以及美國將公開對中國氣球的調查報告,都可能逆轉中美關係;明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對中美關係亦可能產生影響。

不過,正如謝鋒大使抵美後公開致辭所言,「中美關係就是一部歷經風雨但不斷克難前行的歷史。今天的中美關係已經大到不能倒,雙方誰也不可能改變誰,誰也不可能取代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而且會讓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將決定兩國的明天和世界的未來。全世界都在看着我們。」這番話意味深長,既奉勸美國放棄改變中國,亦宣示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經過這些年的博弈較量,雙方對彼此的紅線都已瞭若指掌,穩住中美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目標,如果動輒就「反枱」,恐怕中美關係走不到現在。

中美之間的對話已經重啓,應該盡可能討論並制定出兩國關係的「路線圖」,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採取對等互惠措施,穩定雙邊關係,重建制度化的高層互動。雙方可如學者建議般,從務實小事做起,重建互信,如重開被關閉的領事館、放寬學生簽證、展開貿易技術談判,並為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制定全球規範等。儘管中美在很多問題上仍會發生齟齬,甚至爭執,但雙邊關係仍可「動態調整」,即使談談吵吵,仍有望維持雙方「競合關係」新常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