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與中亞合作新機制 中國一石多鳥之舉

<轉載自2023521 明報 社評>

2023年北京「首場主場外交大戲」中國-中亞峰會(C+C5)上周在古絲綢之路起點陝西西安召開。會後發表的《西安宣言》宣布,中國與中亞五國將設立兩年一次的元首會晤機制,並在中國常設秘書處。中方宣布,將向中亞國家提供26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和無償援助。這一機制的確立,不僅有助鞏固中國的能源礦產安全、西北邊疆穩定,而且為中國前進西亞、南亞開闢了新通道,令中國空前深入這一傳統的俄羅斯「後院」,為與美國西方勢力博弈提供了更廣闊戰略縱深,可謂一石多鳥,標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最大收穫。

增能源安全保西部穩定 深入俄後院擴戰略縱深

《西安宣言》宣布,六國將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定義與外國關係的最高級別,遠高於各種「戰略伙伴」關係,今次「命運共同體」在中亞全覆蓋,是這一理念首度在地區多邊層面全面落地,標誌著中國與五國的關係達到新高度。

狹義的中亞,是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5國,都是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國家。廣義的中亞,還包括阿富汗,以及中國的新疆甚至西北,涵括古絲綢之路,也是今次峰會選擇西安的背景。

除去歷史淵源,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關係長足發展,去年與五國貿易額逾7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至去年底,中國對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過去10年間,國家主席習近平7次到訪中亞,2013年在哈薩克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即「一帶一路」倡議的濫觴。

中亞國家石油天然氣及鈾礦資源豐富,是中國能源及礦產安全的重要來源,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首條陸路入口的跨國原油管道。中國與中亞之間已建立3條天然氣管道的管線,正在加快建設第四條管線,縱貫中亞五國,全長1萬公里,是全球最長的天然氣管道,為香港有份受惠的西氣東輸工程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

中亞五國在歷史上屬於俄羅斯勢力範圍,五國在軍事安全上亦長期依賴莫斯科,但隨著中國政經實力提升,對五國的影響力日漸加深。在俄烏戰爭之後,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深感「唇亡齒寒」,政治外交安全上尷尬恐懼交加,加速向北京靠攏。而俄羅斯無論從能力還是從政治現實考慮,對此都只能「隻眼開隻眼閉」,而北京與中亞關係提升亦注意不排拒俄方勢力,故中國與中亞關係的加深並未影響中俄關係,俄羅斯總理周二訪華就是明證。

近年,因新疆的維穩反恐,中國與西方國家發生激烈齟齬,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當地的和平與反恐又關乎中國西部安全。中亞國家既有新疆近鄰,又有阿富汗鄰國,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的提升,獲得他們在新疆、人權、阿富汗等問題上對中方政策的支持,並與中國強化安全反恐合作,對於維護阿富汗和中國西北的穩定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中亞位於亞歐大陸島的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條件成為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互聯互通樞紐。中國與中亞的合作特別側重在互聯互通的道路網絡建設,從發展中國-中亞-南亞、中國-中亞-中東、中國-中亞-歐洲多式聯運,包括中-哈-土-伊(朗)過境通道,到支持建設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提升中吉烏、中塔烏公路通行能力,推進中吉烏鐵路項目,加快推進中國與中亞間交通走廊建設,既改善吉、塔、烏3個內陸國對外的聯通能力,更成為中國前進南亞、西亞乃至中東的新通道,增加中國未來應對東部沿海遭封鎖的迴旋餘地與戰略縱深。

被指與G7打對台 擴軟實力應對挑戰

今次西安峰會的時間點,恰巧與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重疊,引來「打對台」的揣測。外界自然對兩個峰會作出比較:G7是美國的傳統戰略資產,但影響力正式微;而中亞則是中國戰略新收穫,標誌地區影響力提升;中國聲稱與中亞合作不針對第三方,G7的公報卻指摘中國「扭曲全球經濟」。

美歐與中亞雖相距遙遠,但包括日韓等勢力在中亞的存在仍不容忽視。去年9月,拜登政府宣布為中亞國家提供2500萬美元援助;2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訪問哈烏兩國,並與五國外長舉行了C5+1年度會議;美國專責南亞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Donald Lu)上月還到訪吉塔兩國;一個由國防部、國安會和國際開發總署( USAID)組成的美方代表團,本周將到訪中亞。

去年11月,歐盟-中亞外長會議上,歐方承諾未來4年為中亞國家提供3億歐元援助;在西安峰會舉行同時,第二屆歐盟-中亞經濟論壇亦在哈薩克舉行,中亞五國派政府總理或高級代表出席。在文化輸出與吸引中亞留學生方面,中國亦面臨日韓挑戰,可見中國雖佔據天時地利,但人和方面仍稍顯不足。因此,中方今次特別提出與中亞展開減貧合作、深入文化交流,支持當地高校加入「絲路大學聯盟」,就是為增強軟實力輸出,以抗衡西方陣營在當地的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