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戰略模糊」愈見清晰 備戰舉動愈見具體

<轉載自20225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總統拜登再次在防衛台灣的議題上作出偏離既有政策的言論,儘管官方隨即重申對台政策不變,仍不免令外界揣測華府是否進一步扭轉多年來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

「戰略模糊」是指1979年美台斷交後歷屆華府在協防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刻意拒絕表態說明台灣如面對大陸動武時,會否得到美國支援防衛。這構想的背後邏輯是「雙重威懾」(double deterrence),即北京難以確定華府會否袖手旁觀而不敢攻台,台北則憂慮美軍拒絕支援而不敢單方面宣布獨立(符合美國「一中政策」)

隨着北京的軍事力量不斷上升,美國戰略決策圈對「戰略模糊」漸有質疑,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2020年《外交事務》合著文章建議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激發不少爭論。《金融時報》同年曾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有過相關討論,結論是更清晰強調對台承諾,但仍會避免任何可被詮釋為攻台藉口的動作。

拜登去年10月也曾惹起類似爭議,他在答問節目被問及會否「承諾保護台灣」時答「會」,其後被主持追問一旦北京攻台,美國會否協防台灣,他再次答道:「會,我們有這樣做的承諾。」說法惹來偏離「戰略模糊」的爭議後,白宮發言人澄清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隔約7個月,拜登的發言再掀類似風波。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專家克洛寧(Matthew Kroenig)與一些美國學者認為,華府早已逐漸走近「戰略清晰」,他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拜登的說法是否失言並不重要,畢竟一旦戰爭發生,華府會否決定介入跟既有的正式政策不會有太大關係,但拜登的說法足以助外界釐清他對台灣的想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則向中央社稱,「極重大的政策變更只講一次不算數」。他認為美國對台基本政策還是戰略模糊,但美國以至其他區內國家的動作(例如美英澳的AUKUS同盟)針對台海萬一爆發戰爭所做的備戰舉動愈見具體,目的就是威懾,若威懾不成則是備戰。他說:「(美國)還沒決定一旦台海戰爭去不去打仗,但準備總是要做的。也不是戰略模糊『就永遠模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